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重庆渝北区打造文化品牌 让渝北人享有更深层次的心灵幸福

重庆渝北区打造文化品牌 让渝北人享有更深层次的心灵幸福

时间:2019-08-02 22:56:10

相关推荐

重庆渝北区打造文化品牌 让渝北人享有更深层次的心灵幸福

渝北区上半年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转眼间,半年已过。这半年,渝北文化事业都有什么动作?

相信只要是渝北人,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星罗密布,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让你应接不暇……

文化品牌是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突出代表性并被大众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是精神、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优异的文化品质。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今年,渝北区以“文化提升年”为主题,不断推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打造渝北特色文化品牌,让这座有颜值的城市又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让每一位渝北人享有更深层次的心灵幸福。

立足惠民乐民

全力提升文化活动影响

6月29日,恰逢渝北区新图文两馆开馆之日。当日,重庆曲艺表演艺术家、著名巴蜀笑星凌淋,带着由渝北区立项打造的、曾获得第十七届群星奖的谐剧《一分不能少》现身舞台,用精彩的表演为渝北区新图文两馆开馆助阵;与此同时,来自临空文化艺术团、渝北区戏剧曲艺家协会、重庆市芭蕾舞团等团体的表演者们,也带来了《锣鼓喧天庆七一》《唱支山歌给党听》《巴渝武魂》等歌舞节目,为市民们带去了一份丰盛的文化盛宴。

“现在的渝北,好热闹,各种文化演出层出不穷,只要你想看,走出家门口就能看到。”渝北区文艺爱好者吕艳霞这样说。诚如吕艳霞所言,为了提升渝北文化活动影响力,今年以来,渝北区积极打造文化演出品牌,全力推进全民文艺普及,加强文艺创作,让渝北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热闹了起来。

在工作中,渝北区挖掘渝北本土特色,打造“临空璀璨”文艺汇演,组织举办渝北区第二届老年文艺活动周,举办“琴系千里、韵育希望”约翰内斯·莫勒古典音乐会,完成送流动文化服务进村512场,开展“我们的节日”“渝州大舞台”等主题文艺演出80余场。在推进全民文艺普及中,渝北区在12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开展书法讲座、舞蹈培训等辅导培训16次,组织免费艺术培训10期,开设了面塑、声乐、拉丁舞、民族舞、摄影、书法、美术等10门艺术类课程,累计培训学员4000余人。同时,加强文艺创作,先后创作歌舞、综艺、戏曲类作品100余个,参加市级以上大赛的文艺精品30多个,其中原创舞蹈《韵》荣获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之星称号,《巴渝武术》荣获第五届重庆市社区文化节社区文艺团队才艺比拼一等奖。

立足融合转型

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成效

7月24日中午,在西南政法大学读大三的陈怡来到了位于西政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重庆墨恪图书销售有限公司选购书籍。“以前,周边没有一个大型的书店,这个店开了,我们方便了不少。”陈怡表示,自己今年暑假没回家,这里便成了她暑期的一个新去处,隔三差五就会过来看看。

墨恪图书只是渝北区今年新引进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截至到今年6月底,全区新增文化创意企业33家,完成全年任务的66%;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6.1亿元,增长率为16%。

为了推动渝北文化产业发展,今年,渝北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计拜访市内外企业60余家次,接待到区回访企业70余家次;成功引进英皇(香港)集团落户星光天地投建电影院、墨恪图书销售有限公司、星光斯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项目,积极促成中国龙谷——“渝闽台”耕读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小镇、“WFK环球搏击王”系列赛项目、中影集团投建电影院等项目落地。

在助推重大项目建设中,渝北区积极协助重庆创意公园(广告产业园)、创客空间(重庆报业集团)、重庆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传媒总部基地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协助推进创意公园四期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经营性体育比赛、户外休闲运动、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商业等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市场。

同时,为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平稳,渝北区认真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截至6月底,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1件,群众满意度100%;录入上报500多家文化市场单位统计数据,并对有违规情况的少数企业进行了专门核实和处理;出动执法人员804人次,检查经营场所519家次,查处办理案件16件,取缔黑网吧1家、无证歌舞娱乐场所2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00册,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市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立足传承创新

倾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今年7月,在仙桃街道百果路社区,一场有趣的讲座吸引了不少辖区孩子的参与。当日,该社区在市民学校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技艺讲座。活动中,社区邀请了重庆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非遗棕编技艺传承人敖从刚为市民学校的孩子们传授棕编技艺。

讲座上,熬从刚手把手传授玫瑰花的编织方法及技巧。只见孩子们摘下一小片棕榈叶,将硬杆撕下做支架,将棕榈叶环绕支架,双手灵活地扯、拉、叠、剪、插……在手指上下翻飞中,三四分钟的时间,一支支棕编玫瑰便呈现在眼前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智慧和精神,如果没有传承和创新,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凝聚了民族文化和地方血脉的“非遗”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遗”传承工作,今年,渝北区积极探索“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渝北区积极筹建渝北文物展览馆,丰富升级藏品,进一步挖掘渝北文化遗产,展示渝北文化;完成建设“非遗”数据库建设及推进“非遗”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施藏品修复,完成馆藏书画等纸质藏品修复80余幅。

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中,渝北区组织开展每周六上午“巴渝民俗(非遗)展演”共26场,传统节日期间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博物馆与市民互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4场;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渝两地“非遗”文化展示活动、首届重庆文化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开展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挖掘及申报工作;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渝北区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其中《石意人生—杨礼厚奇石展》参观量达3.1万人次,《最美博物馆》图片展走进学校、社区进行流动展览6场,覆盖观众约2万余人次。正是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走下舞台,走进群众。(渝北时报 记者 杨荟琳 实习记者 李林娟 通讯员 马雪 编辑 陈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