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又到一年填报志愿时 要不要报医学院?——求学8年刚毕业的医学生对高三生还有家长有

又到一年填报志愿时 要不要报医学院?——求学8年刚毕业的医学生对高三生还有家长有

时间:2020-08-16 11:05:37

相关推荐

又到一年填报志愿时 要不要报医学院?——求学8年刚毕业的医学生对高三生还有家长有

从我自身选择学医这件事开始说

我是一名来自于普通工薪家庭的医学生(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的家庭环境相似),当时选择学医一方面是自己对医学的好奇心,还有就是我爷爷的建议。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平时中午吃饭都是跟爷爷在一块儿吃,经常听他一边抽着烟,一边听他跟我聊天逗我,“长大后考大学要么学医,学医的话,中西医都要学,当一个了不起的医生,最起码不能比咱们十里八乡都出名的某某大夫差,要么你就学翻译去,将来爷爷我出国了,你来当我翻译......”,小时候受到医学启蒙的就是一部医疗剧,电视剧的名字叫《无限生机》,到现在想起来,抛去专业知识,这部电视剧拍的太好了,把医务人员的累还有各种心酸都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演了出来,医生这个职业在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粒种子,觉得医生身上都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着悲天弥人的大慈悲,感觉跟西方的耶稣、东方的释迦摩拉有着相同的属性,却又那么真实(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但医生还带有凡人的属性,担任神的职务,所以会有身心俱疲,后来学了医回过头看,怪不得这部电视剧这么真实,一方面这剧本就是医生写出来的,甚至每一集的序幕都会标注该集是由谁编辑,另一方面他的拍摄模式参照了国外著名的医疗电视剧“急诊室的春天”,连前面序幕的模式都一样,相信主动选择学医的孩纸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受到这部电视剧影响的。

后来在我正读高三时,家中的那场变故最终让我决定走上学医这条路,我爷爷去世了,而我在却没有在他床前送他最后一程,这也是目前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父母不想让我看见他最后离开人世时已被病痛折磨的形容枯槁,皮包骨头的样子,直到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我才从10多里地外的学校回来,直到离家门口还有200米时,路过一个街坊门口的时候,才被一个邻居告之我爷爷已不在人世,明天就要出殡了,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死亡,与亲近的人天人永隔,我只能是一边哭一边往家跑。后来才从我母亲嘴里零星的听到,爷爷是因为喉癌晚期去世的,我见他生前最后一面的时候,他人已被病痛折磨的整整瘦了30多斤,那时候我还傻傻的问母亲,爷爷怎么瘦了,而他的不舒服症状到诊断为喉癌晚期我印象里差不多有4、5个月的时间,先是发现身上起不知名的疹子,诊断为牛皮癣,紧接着颈部长了一个肿块,开始贴各种膏药,吃各种药物“去火气”,最后还是通过在省城当医生的一个表哥找见专业的耳鼻喉科大夫看了一下片子才知道爷爷得的是喉癌晚期。

听母亲说,爷爷最后2周的时间里已经基本不能进食任何东西,有时吃进去的药还有稀饭还会混着血块一块儿咯出来。当时我就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生几年,早早学医归来,爷爷的病就不会拖延这么久,或许还能治好,继续陪伴我们几年,一直到我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学成归来的那一刻,那时的我感觉世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去选医学专业,再苦再累都愿意,相信努力的付出会有丰厚的回报。等到高考分数线出来后,我只超过一本的分数线5分,怀着必须上医学院校的决心,第一志愿写的本省的XX医科大学本硕士连读临床医学专业 7年制,第二志愿本省的XX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第三志愿 XX医科大学......

相信不少学子,在选择上医学院校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了医学院校的苦与累,但仅仅是知道,怎么个“累”,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有句形象的比喻“好不容易熬完了高三,学了医,发现又得再上五年的高三”,对于那些高考大省的莘莘学子来说,可能每天上晚自习是家常便饭,学了医后你就得有天天上晚自习的准备了,大城市高三只上过1年晚自习的你想想是否需要这样的大学生活,毕竟8年的时间,人一辈子有几个8年可享受,可挥霍,尤其是这辈子最美好的8年!

“考试月”这个词估计所有的大学都有,医学院校肯定也有,对于具体到一般综合性大学的某个专业来说的话,所谓的考试时间只是集中在一周左右的区间内,所以说对于某一个专业来说也称之为“考试周”,由于综合性大学的专业比较多,不可能把所有的专业全都集中安排在一个某一天或某一周内,需要把所有专业的考试分开来考,时间差不多是月把的时间,对于学校整体来说是考试月。然而,医学院校的考试月的含义就是另一回事了,对医学专业来说,在放假前的一到两个月,每一个医学生平均每隔3到5天天要面临一门考试,每学期需要考10门以上的课程,所以说对每一名医学生每一个学期的考试战线长度基本上都是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医学院的学渣就是要突击,连续突击一个月,每3天来一次验收成果,呵呵,这对体力、脑力还有心理绝对是很大考验......)。考试期间一经发现作弊,直接取消学位证,相信每个医学院校都有这样的传说(某某因为作弊被取消了学位证......,不要奢求监考老师看见你作弊,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你一马,在正规医学院校里绝对不可能(所谓正规的医学院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些通过考研考到其他学校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去试探老师的底线,结果使自己坠入深渊。请记住,如果你是一名医学生,永远不要试探监考老师的忍耐程度,你会后悔的......),在医学院校里最忌讳的就是考试作弊,每年其他一些非医学的职称考试如果被安排到医学院校的老师监考,绝对都是苦瓜脸,因为医学院的监考官可以说是所有大学里面最偏执的,如果今天对你网开一面,将来有可能一条本可挽救的生命因你而丧命,所以宁愿你作弊被抓取消学位证,将来因此找不见工作,也不想让你这样的人去祸害别人)。

相比枯燥的医学课程,大学本科第5年的实习阶段表面上是你可以进入临床初步见习实习了(一般情况下,按照规定因你未取得执业医师证书,你不能直接接触病人,只可远观,不可对病人实施医疗操作),但你还须面临升学的压力,自古华山一条道,本科毕业只能再去花3年的光阴去上研究生或者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如果不呢?将来可能没有一个医院雇佣一个没有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你,这是一个趋势,已经被国外证实(昨天参加一个讲座,一名国外眼科的医生讲述,哪怕你考取了执业医师执照,美国的医疗机构不会雇佣一个没有完成住院医师的医学生,中国的医学教育正与国际接轨,没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将不会被正规医院雇佣这是必然的。注意:我所说的“将”可不是十年八年后的事情,而是很可能明年就会成为现实!你大可搜一搜各个正规医院的招聘条件,都要求毕业生取得具有毕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外加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取得这四个证书可不是本科5年,而是最少8年的时间)。

在经历了大学5年加硕士研究生3年的修行,回过头来看,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绝对是感性压过了理性。这个专业,每一个学期要面对繁重的课程压力,可能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曾经跟其他专业的高中同学交流过,从表象上看他们的专业书跟我们的专业书好像是一样多,一样厚,但同样的一本书,上课的时候可能老师只讲三分之一的厚度,而医学的本科教育在于通科教育,一本书课堂上老师需要把这本书的五分之四以上的内容给你讲到,到考试的时候同样是考一本专业书,考试范围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需要记忆的知识总量应该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社会的发展在无休止的榨取知识分子的价值,医务人员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却不能把自己的价值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至于有多不合理,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

一旦选择学医,你得押上你人生中最美好的8年光阴。8年过后难道就苦尽甘来了吗?这8年的时间只是锤炼你抗压的基本能力与熬夜的能力,因为后边小大夫的生活会比医学生更加摧残你的意志。

个中委屈只能一人咽

别说还未报考医学院校的高三生的你了,那怕在医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也并没有对临床工作的累有清晰的认识,本科期间更多的关注是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你问正在上大学的医学生或许他们只会给你一个笼统的说法,内容大部分都集中在课堂上的学业压力,毕竟这基本上占据他们大学时光的全部了,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临床工作,硕士研究生的实习阶段以及毕业后的医生职业生涯才是重头戏......

曾在医护圈里流传着一个事,让人默然心伤,一位已经连续工作一整天,没有休息半刻钟的年轻女医生被家属一句“你没吃饭关我屁事”呛回去,当那位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十来个钟头,身体已在强烈的抗议,真的快撑不住的时候,真的需要休息的时候,真的需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的时候,一句“你没有吃饭管我屁事”瞬间击碎了这位劳累了一天滴水未进的女大夫的心理防线,是呀,不管你是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不管你有没有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有没有吃饭的确不管病人的事,或许有点玻璃心作祟,在其他行业你干累了,饿了,一样没有人关心你到底有没有吃饭,但好歹你能停下来,没有人拿棍子顶着你的脑袋让你继续干活,稍有不慎一顶“没有医德”的大帽子就扣到你身上。这世上,或许唯一关心你有没有吃饭的或许只有你的爹娘还有爱人。

这绝对不是个例,不光是听别人说过,因为我就亲眼见过类似的事情,上级老师值24小时急诊班,一大早被电话叫到急诊,没喝一口水,吃一口饭,一直忙到晚上10点钟,才从急诊回到自己的值班室,来得及吃一口早就凉了的,已坨成一块儿的面条,刚吃不超过第三口的时候,一位急诊患者的家属已经找上来了,让医生下去一趟看一眼病人,上级老师手里拿着筷子,带着恳求的语气,伴着一丝哭腔:“我这一整天还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你就给我点时间容我吃点饭,我立马下去”。家属还好表示理解,也或许家属被我上级老师的说话的语气说愣住,家属忙说,“没事没事您赶紧吃......”哎,男儿有泪不轻弹,虽说没哭,但也能感受其中的无奈,或许那一刻后悔学医了。

像协和医院一样为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的医院,在中国真的为数不多......,到了临床上你真的会忙到连打电话订饭的时间都没有,当你下了手术台发现周围已没有一家餐馆开门时,你会感到孤独,感觉这个城市抛弃了自己,凌晨两三点行走在手术室的走廊里,一切静悄悄的,唯有从手术室里远远传来各种监护仪的声音,你会感到孤单,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你,熬夜对你来说,熬得是你的绳命,不知道啥时候这条绳或许就烧没了。

研究生期间我算是把我所在城市的凌晨12点到凌晨5、6点的城市夜景都看了个遍!刚找到工作,我重新换了一个城市,或许我对目前这个城市还不熟悉,但我对这个城市的凌晨已不陌生了!

曾有家属晚上10点的时候,有人走进值班室,问我某某主任下班了吗?甚至听说不少人在凌晨2、3点钟的时候敲开值班室的门去问某某大夫有没有下班,问一些等明天问或者后天再问都不迟的问题,我相信以正常人的思维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去看工作人员有没有下班,所以说各位有起床气的孩纸最好还是不要去选择这份职业,爱睡觉的更要慎重考虑了!

这种辛苦并不能被非医疗行业的人理解,人们都说,“活人哪有让尿憋死的?”我的一位已婚的产科同学忙了整整一天,向非医务工作者的老公诉苦,“哎,一整天没有喝水,渴死我了”,老公半心疼半责备的说到“你怎么这么傻呀,明明口渴,不知道喝水吗......”因为产科医生太忙了,真的是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引用我姐的话(我姐不是学医的):“我去产检,因为是临时加号,排到最后一个做,坐在产检大夫的旁边,从早上8点做到中午12点,一个病号接一个病号,大夫的屁股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凳子,绝对是,没有一点夸张!”

干外科的医生都知道,医院的手术室里没有放水杯的地方,更不可能有吃饭的地方,那种对无菌环境的苛刻要求不是常人能想象出来的,你不可能因为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需要吃饭喝水,而中间暂停手术,脱下无菌手术衣,放病人在手术台上,去休息一下,喝口水,吃口饭,上个厕所......一上手术台,手术台下所有的事务都与你无关,哪怕你最亲近的人就在隔壁抢救,如果没有人接手,谁也不能离开……

设身处地想想,你希望自己将来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吗?未必,你或许希望看这样的类似韩剧的电视剧情节吧,这样的情景让人感动,并不代表你真心想要从事这样的工作!你得好好想一想,扪心自问,究竟是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按时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看感人的医疗剧来的舒服,还是真要从事这份工作去切身体会这份职业的无奈?

难枕爱人袖

那会儿在科室实习的时候,听说医院刚开业不久还没有研究生帮忙的时,年轻医生由于经常忙到三四天甚至整整一周不能回家,导致老婆抱着孩子去医院找丈夫的不在少数,光我在的科室就不止一个,回忆起来这事可能当笑话听,只有当事人与其家庭才能体会“难枕爱人袖”的心酸与苦楚。这种区别于背井离乡,外出出差,异地参军执勤的分隔,前面的这几种尚有闲暇时间去与家人互诉衷肠,而医生回不去家的时间里却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事,明明就在一个城市,甚至就隔个几公里的路程,名义上是8小时工作制的工作,却因为繁重的文案工作,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无奈却只有医务人员的家属才能体会,明明你就是个医生,父母卧病在床,可能明天手术,妻子躺在产床上待产,孩子高烧不退,却不能守候在侧,你不能要求医院遵守劳动法给你加班费,医院里是唯一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地方,在医院里上班、加班与值班的概念早已模糊,每周的周六周日需要上半天的班,平均一周值一次。我所知道需要值班的科室里,基本上平均1周必有一个夜班或24小时班,一般科室3到4天一个夜班,甚至有的科室隔一天值一个24小时班,每次值班可以说是对医生体力与精力的极大考验,你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根据科室不同有好几种夜班,最常见的是24小时的值班外加第二天的白班,24小时内所有的急诊手术+会诊均由值班医生负责,奋战30+小时,穿梭于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一般熬完半条命就感觉耗干了,常见于外科系统,所以说外科医生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的命硬了!一种是晚上6点后由一名医生正式接替白天值班的医生,奋战到天亮,相对轻松点,多见于内科系统,相信每个科室都有那么一两个因值班+加班太狠,心律失常,出现早搏情况的医生,统计一下的话,估计每个医院都大有人在,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过劳死不算工伤!

当然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清闲点的地方,清闲点的科室谁都想去,但清闲点的科室需要的医生也少,曾听一个主任说他们科室已经整整十年没有招人了,因为不需要,病人再多科室现有的人员也能应付过来,这个科室就是传说中的内分泌科,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进入这样的科室,难......

危险的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相信业内人士应该都不陌生,进入临床后都有过相关的焦虑惶恐的经历,对小白的你来说,我得给你好好跟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从医,有两种职业暴露你很可能避免不了(这是我所了解的,至于更专业分类请自行百度),一种最为常见的也让一线医护人员焦虑的就是传染病的职业暴露,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尖锐湿疣……这些疾病都主要以血液、体液传播,在医院时不时的会接诊到这些病人,而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携带这些病毒、致病菌甚至会对这些疾病刻意隐瞒(除非是专门去传染病医院看传染病相关的疾病),还有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第一次发现。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举个例子,给病人做一项深静脉穿刺操作,你需要最少接触六个锐器,包括各种规格的针头,锐利的刀片,哪怕再小心谨慎的医护,在沉重繁杂的临床工作中,难免会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误伤,再回过头来查一查患者的化验,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接下来的几天里会在“是否因此会被感染,将如何面对父母、妻儿的焦虑中度过,万一中招如何向他们交待?”想想就让人心酸,试问哪种职业是类似这样的情况,拒诊?该做手术不给病人做?反正在临床实习大部分内外科都轮转过了的我,我还真没碰见过也没听过,单纯因为对方是传染病携带者,而拒绝给病人诊治的案例。或许这些隐瞒疾病的患者从未想过,沾着自己血液的针头、刀片可能会误伤正在医治自己病痛而没有防备的医务人员,这可能因此毁了一个无辜的家庭。这大概就是现实版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农夫与蛇的故事”吧。

再想想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为此失去的生命,所牺牲了的医务人员, 年5 月上旬,是非典发病的高峰期,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增至265 名,累计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当时多少医护人员火线入党......想想天津塘沽大爆炸的时候,那些牺牲了的消防员,都是因为身上这份职责......干了这份职业,你就逃不开这份责任,另一个比较著名的职业暴露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好朋友,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了,因为手术台上被手术刀割伤,而后感染……. 比起被手术刀割伤,医生更关心的,是有没有把器械留在病人肚子里。最近禽传人的H7N9好像比较受关注,每个医院都安排有医生轮流出发热门诊来筛查,不管你是干内科还是外科的,都逃不了……

如果一定算有的话,我听过的唯一与此勉强有关的特殊案例就是哈医大的研究生王浩的悲剧,因病人的肺结核还没有治愈,在征询了结核病治疗方面的专家后不建议使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该药物会影响免疫功能,可能会导致结核播散),建议回家继续抗结核治疗,痊愈后再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结果被病人理解为因为医生嫌弃他有肺结核传染病,所以不给他治强直性脊柱炎,于是提刀进入医生办公室,酿成惨剧,手段之残忍,我只能以“屠科”这个词来理解,具体经过我实在无法述说,虽说我不认识王浩,但每每想起他还有几位受伤医生的伤情,我此时正码字的手都会不由自主的发抖,不是害怕,而是.......

医学小白可以去自行百度“哈医大伤人事件”,此后破窗效应,中华大地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医闹对医务人员的各种暴力事件(五花八门,手段之多,无所不用其极,一哭二闹三上吊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包括前段时间的三百老兵事件,想想什么样的行业的知识分子会遭受这样的侮辱,精神崩溃,自杀的......不敢说大有人在,但时有发生,外人的不理解就跟现在的人不理解为啥文革时多少知识分子含辱自杀一样)。

有医疗纠纷的,有披着医疗纠纷的羊皮博取舆论好感去欺诈医生医院的,下到护士、一线医生,上到主任医师、省优专家、长江学者,从乡镇医院到三甲医院,再到北医、协和、301这些天子脚下代表中国最高医疗水平的巅峰,从北方的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再到南方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口腔科主任陈仲伟,每个层次的医务人员,各个水平的医院都无一幸免。公检法对医生的看法向来都没有好印象,只要涉及到所谓医疗黑幕,就开始扩大化“推理”,敢收“灰色收入”,就肯定有“黑色收入”,“敢要礼品就敢收人民币,敢收病人的就敢收药代的”.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公检法的主观臆断、先入为主的随意猜决倾向来看,估计在公检法的眼里每个医生都是有罪之人,医护在面对暴力时怎能奢望他们给予医务人员应有的保护!有句话比较贴切,“在这个敏感的社会,患者家属送你一箱酸奶,你敢伸手接,就是受贿!”既往种种医闹案例,大部分公检法处理问题的消极对待方式早已证实了上述内容,从刚开始的寒心逐渐转为了麻木,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去百度还有医疗大V的微博上去了解.....杀医伤医事件使网络上的医患两个群体产生了两个背道而驰的想法,患者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杀医伤医”是对医生“医德”不好的最强有力的回应,寄希望于杀医伤医的事情能够让医生清醒清醒,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干过无医德的事情,如若不改,今天被杀被砍的医生就是明天你的下场,类似“杀的好”评论点赞人数成千上万;而医者却在反过来想,希望让患者珍惜目前可能随时遭受医疗暴力的伤害却依然在自己岗位勤恳工作的自己,于是发出“再杀,就没有大夫了,谁来给你看病,如果要伤害医生请不要弄死他,弄残他就行了,不然就没人给你看病”的心酸评论。

网络上的医疗暴力言论,超乎你的想象,只要涉及到医疗新闻或帖子后面的评论,中心思想就是医院没好人,只认钱不救命,都没医德,该杀,杀的好,最好都杀了,成了电影中燕赤霞的诗,“杀,杀,杀......”满屏幕都是暴戾,如果你的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每天躺在病床上看着这样的评论,或许还会随声附和一句“杀的好”,明天就要给他做手术,你会怎么想?当然绝大部分患者都是非常理性的,但你一天看100个病号,碰见这么一个,你的状态会怎么样?耶稣仅仅有十二个门徒,都还会出来犹大这样的货色......你的运气会比上帝的私生子还好吗?

世界这么大,实际上还有很多选择,给家里人谋求健康幸福的生活,没必要在学医的这棵树上吊死,有人说“中国人这么多,你嫌累不干,总有人争着干......”所以不用担心仅仅你不学医的选择,中国的医疗行业会人才凋零,以后不是还有AI看病么?不行就看病找百度,人工智能呗!最起码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科技大佬都想往医疗健康领域里插一脚!

整个社会都在用“医德”这两个字来约束医生的言行,看病挂不上号,药品费用太贵,没有床位……人们在看病过程中的任何不满都在试图从医生没有“医德”这个角度来解释,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为了“维稳”,医院方积极解决各种问题,纠纷问题是解决了,病人满意了,还真误以为是“医德”的问题,说到痛处了,不然怎么会赔偿了事。但所谓的医德已经成为了医生不能承受之重,在行业内医德已变成“捧杀”的代名词,什么最美护士/最美医生/最美乡村医生/最美睡姿…….难道这一行业的都不是正常人,都是活雷锋?

抛去社会功能属性,这对于每一个从业的个体来说,本质上只是一份工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却给它施加了太多的光环,以至于成了不是人干的活。因此伤医杀医的“破窗效应”在医务人员这方也起到相反的作用,还是那句话,“中国这么多人,你不干这行,后面总有人排队干”,无非将来是什么样的“人”去学医,值得深思,网络媒体传输给你的信息都是当医生都收红包,收回扣,能挣钱,能挣大钱,灰色收入多,既然心存善良之辈退缩了,面对如此高的“收益”,那些抱着“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的大奸大恶之人就该出场了,放心!能够忍受学医8年卧薪尝胆的恶人所图甚大,如果不能得到他所要的回报,会想办设法让社会以十倍几十倍的报酬支付他,医疗就业环境只会比现在更差!不要让过度医疗变成“排除其他疾病”的幌子,成为“学医不精”的借口,相反,合理的检查治疗也不要让伪专家扣上“过度医疗”的帽子。

而从医的另一种职业暴露则是辐射危害,常接触辐射的科室有核医学科、放射科,骨科的术中透视,目前还有好多科室都在开展介入手术(介入手术就是医生穿着铅衣站在X线透视机下为患者治疗,大众比较熟悉的是冠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包括内科系统的心血管内科,这些辐射对医务人员的伤害是累加的,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为了让自己有更高的概率生育出正常的孩子,好多年轻医生选择生完孩子再从事介入手术工作,心里估计会抱着此后不会再要孩子的想法了,因辐射所致疾病,估计没有几个工作有这样的“待遇”吧。可自行网上搜索文章《医史这简直是医学史上最悲壮的“灾难片”》了解过往X线对医学史上各位先驱们的伤害。

正确认识所谓的“情怀",不要被情怀昏了头

学医的“情怀”对于非出身于医学世家的普通家庭孩子来说,可能有点虚,在选择学医之前,实际上我们对医学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对医务人员真实的日常工作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被所谓的青春偶像医疗电视剧所诱导,如果这类电视剧有市场的话,人们对完美的医疗有期望的话,估计医疗神剧会跟抗日神剧一样霸占各个卫视的黄金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舆论,相关题材的电视剧就会大火,广电局估计也会放水,你信不信,如果学医的好孩纸数量进一步减少,广电局后边估计还有一大波的类似《心术》《青年医生》的医疗剧等着你,诱导你选择这条路,摆正心态,实际上跟看韩剧没有什么区别。

最近丁香园有一篇文章《我们调查了名看了医疗剧的医生,知道了这些......》,评论说到:我们的上级医生曾说过,他受一位认识的电视台人邀请参加过一档很火的医疗剧演员的互动访谈栏目,医生们为了等他们那些演员放着自己的病人不管,等了那些年轻演员有6个小时,那些演员非常大牌,好说歹说才从椅子上起来上台去录制节目,自此之后老师对这些演员没有好印象,也对之后所有的医疗剧没有好感,感觉在玷污......毕竟么......终究是演员......而不是现实中的真正的这个人,都是演出来的.......,演出来的......,演戏演出来的......

在报考医学院校之前可能拥有真正医学情怀的是那些医务人员的子女或出身于医学世家的孩子,自小他们就能切身体会到,零距离接触到,父母长辈在这个行业的不容易,这个行业的辛苦以及夜不能归宿,饭不能按时吃的生活状态,在充分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辛苦后仍然无怨无悔的选择学医,这才叫情怀,而不是单纯的看着电视上的偶像剧把白大褂当成披风穿,没有严谨的态度,感情用事,英雄主义,像养老院悠闲,有功夫谈情说爱,如果真信这些,憧憬这些东西选择医学,在将来的大学生活与工作中你很可能会很痛苦,伤害自己也会伤害病人,就跟把“韩剧当作现实爱情”一样,你认为的情怀可能只是假“情怀”。身处没有医学背景的家庭,历经8年,你可能缺少一个引路人,在这求学的路上会有好多重要的选择让你去做决定,而你很可能会迷茫、迷路,甚至走上歧路!

奉劝各位一句,不要被电视剧里光鲜的白大褂所迷惑,白大褂下隐藏着你所不能承受之重,你得经受的住人性的恶,守得住人性的善,最近网上流传的本科生阳光潇洒的白大褂毕业照,这只是毕业生未来对这份职业的期盼,但实际上他们并未真正接触过临床,现实中白大褂也不是那么干净,经常沾染病人的血污,呕吐物,消毒液,尿液粪便……

由于儿科比较紧缺,或许今年国家会在招收儿科专业方面降低标准,因为喜欢小孩子而去选择儿科,这是一个伪命题,就跟看病难看病贵一样,多少年回过头来看,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在市级三甲医院手术切除阑尾,几千块钱”将成为历史,人是一种回忆的动物,现在拥有的永远没有过去的好。喜欢孩子,并不是喜欢生病了的小孩,不是喜欢别人家生病了的孩子,并不是喜欢被生病的孩子家属各种虐,没必要遭这份罪,喜欢的话完全可以生一个自己的么,再多别人的孩子也不如自己的亲,喜欢的不行的话就多生几个,估计当初选择儿科这个行业时,单纯的医学生因为喜欢小孩去选择的不在少数,最后后悔的也不在少数......就跟“学财经的学生,因为喜欢钱就去银行当点钞员数一堆不是自己的钱”一个道理,喜欢钱就自己去挣。为啥选择儿科的医学生越来越少?谁造的孽,谁并不知道!对,没有打错字,前面的少数人极端行为,或者老百姓说的“护犊子”行为,让后面全社会为此买单!

除了医院,再没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人性的照妖镜了。

老祖宗留下了句话,“久病床前无......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不理解的话去搜一搜烧伤超人阿宝的文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去读一读《比共享单车更暴露人性的,是医院的病房》这篇文章,为了避免被伤害,单纯的孩子还是不要靠近为好,以免抑郁,怀疑人生。

当了医生后不管你干好干坏,都要忍受媒体泼到这个职业上的脏水,或许这桶水哪天直接就泼到你身上了,不要轻易在公共场合谈论自己的工作,最起码在中国谈论是不合适的,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非常愚蠢,别人不会羡慕您,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你,买菜的小商小贩都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你(同事去买水果,无意中透露出自己是旁边医院的,买水果的大妈神秘的一笑说到,我看新闻了,医院医生都收红包、收药品回扣……),尤其是公交车上,一谈论关于医院的事原本嘈杂的车厢内瞬间就变得安静了,公众只是希望从你的只言片语中听到他们渴望听到的医疗内幕与黑幕,下车回去后再添油加醋的跟街坊邻居闲坎,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再黑的炭也能说成白的,这世上最容易迷惑人的谎话就是拿“真话”编成似是而非的谎话!所谓的世人羡慕也只是“听说他们当医生的工资高,最起码比我挣的多三倍!啧啧,不知坑了多少人”类似的职业还包括警察、教师、城管(我母亲就是一名本分的农村小学教师,去集市上买菜,小贩有时卖给母亲的菜就贵,有时候就反过来说“谁让你们当老师挣得工资多……”)

曾见过有高年级的医学生在公交车上向低年级的学生吹嘘自己对医院科室有多了解,都跟谁谁上过手术,谁的手术水平高,谁的手术技术不如谁的好…….甚至能扯到院长层面去!我注意到虽然是晚高峰,车厢很拥挤,过道里站的都是人,但周围的环境却异样的安静,只有那位学生的高谈阔论还有汽车发动机的声音。首先作为一名连手术刀都还没有碰过的医学生去评论那些已经四五十岁的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是不是有点……?曾经就有人提出不要在公共场合谈论某位医生的手术或诊疗水平,更不要在病人家属面前轻易评价同行的水平.......

医务人员确实是很苦,但我并不代表我否认其他行业的辛苦,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在每一个行业都会很辛苦,生活哪有容易的时候,试想一下,要是在一个行业里,想把工作干好的,并全身心投入事业的或许有5成以上(5成有吗?只有身处自己的行业的人才清楚身边有多少人是混日子的),这样的人工作会很辛苦,而在医疗行业,“献身自己事业”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绝对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不光辛苦,而且活的心很累。

如果你能受得了上面的苦,你完全可以用你的这份毅力,这份精力,以及这8年最好的时光去从事其他你喜欢的行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不是用这份艰辛只培养出一只初出茅庐的医学菜鸟,毕竟身处医疗行业,周围跟你一样努力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比你聪明比你努力的人更多!想脱颖而出,超越同辈,希望微乎其微。

也许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子,是你的父母要求你去学医,但会发现,学医的结局可能会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平心而论,大部分父母初衷并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一个所谓的赫赫有名的医学泰斗,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活自己,当一个好丈夫,好父母,好儿子,其他的荣誉对他们都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就跟微信圈里流传的一篇文章《正视吧!父母都是要求回报的》说的一样,很多父母,即使他们经济上还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但那份“心里有我”却是他们最在乎的回报。在每个父母心底都藏着一个最真实的心愿,那就是:“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但雷锋都说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连南丁格尔、林巧稚这样的医学先辈,精力也有限,为了把这份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终身未嫁,为了医学事业终身未嫁的女医务人员,大有人在,可自行搜索文章《纪念:那些不结婚的女医生》了解,作为凡人的你,如果以这些先辈为榜样的话,估计要对不起列祖列宗了,没有精力陪他们,你的父母真的愿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病人的家属在病房,跟另外一位病人聊天,“咱们老百姓本来就是法盲,不懂法很吃亏,可千万别再加一个医盲的帽子”,从自私的角度来讲,因为自己的大家族里没有一个人是医生,而去选择学医,细细想想是否真的合适?培养你就等于是给自己家里培养一名家庭医生?那父母所花费的投入也太大了,不仅赔了子女又赔钱,倒是给社会培养了一名医生!还不如直接签约一名家庭医生来的实在。家里人罹患疾病,不是因为你是医生而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疾病无非就是分花钱能治好的病,花钱能延长寿命的疾病,跟花再多钱也不能治好的病。因为你是医生,所以全家人看病买药不花钱?当父母的想的可真美呀,哪有那么好的事,去了医院看病买药该交钱还是得交钱,明码标价!功利点的角度来说,你从事一个高收入的行业,在家人需要看病花钱的时候,也不至于囊中羞涩拿不出来钱,这也比为了给家人看病方便而去上医学院要来的实在,毕竟当了医生没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到家里人的感受。

为了不成为“医盲”而去学医,也是一种社会的悲哀,想起了鲁迅写的人血馒头,当今社会急需正规的医疗健康科普来服务大众,让每一位识字的老百姓都能够轻松获取他们真正需要的健康科普知识,而不是百度上搜索一些专业的医学名字解释听不懂看不懂,也不是这种手术该怎么做,选择什么入路,更不可能让每位老百姓坐在医学院里去学专业的医学知识避免成为医盲,就如同,不能为了让老百姓人人懂法,都去政法大学学习法律......

于此相对的,各种医疗诈骗广告大行其道,却无人去治理,各种小广告贴的哪儿都是,诈骗分子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明目张胆的写到上面也没人管,父母宁愿相信电视上的虚假广告、偏方,也不相信家里的医生给的意见,也许从央视开始播“冬虫夏草含着吃”、“生命一号”广告的时候,就意味着整条河已被污染了,新闻报刊可谓是对医疗人员从来不会存在好感,面对现在自媒体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生存空间被日益压缩,为了博取眼球,以添油加醋,随意杜纂,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对涉及的医疗新闻不加考证,主观臆断,不知毁了多少医生的名节,对此不清楚的可以自行百度“缝肛门,八毛门”。

反过来,在给医院泼脏水的同时却不忘给莆田系医院刊登各种虚假广告,当了医生或许某一天,这样的媒体就会敲开你的办公室门,在还没让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话筒戳到你嘴边,打开录音笔,直接问你“你好,有群众反映你在诊治某某的时候出现重大医疗事故至人死亡,请问你对此次的医疗失误有什么要说的么?”此时你已被带上了有罪的帽子,回去之后再加以“精心”剪辑,你会发现电视上的你说的话跟你昨天说的话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医院与传统媒体的战斗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些新闻媒体反而跟莆田系医院是同生共死的“利益共同体”,不知是已经合作了多少年的“战略伙伴”。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篇报纸上前边还在骂某某公立医院的种种不好,相关负责人避而不见,没有医德,草菅人命……后边再给你来一长篇图文并茂的“感人至深”的新闻“某某医院攻克了癌症、风湿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等一系列难题,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想想百度前段时间的贴吧门、部队医院科室被承包、莆田系医院……种种乱象的黑锅最后都由目前仍占据医疗资源绝对比例的公立医院去背,而由不明真相的患者去间接买单。不信?出了门右转,你随手在地摊上买一份关于健康的报纸,看是不是上面所说?在全国各大医院的门口,总有人拿着一摞报纸免费派发各种所谓的健康报刊,也算是中国一大特色吧!有人或许会问“为啥没人管,为什么没有人打击医闹,打击医院号贩子?”提这样的问题,就跟“城外的饥民快饿死了,有人诧异,他们不会吃肉来充饥吗?”一样样的。

我没有放弃学医这条路,因为一条道已走到黑,再回头很难,自己学的这点皮毛虽说不能让自己活死人肉白骨,但丢弃8年所学,太可惜......还是没有当年鲁迅跟孙中山先生那样的魄力,还是说现在的社会要比旧社会好很多?学医的人真正接触临床后,会慢慢体会弃医从文的鲁迅内心的矛盾,即写出过《药》里的人血馒头,又发出过“中国人是医不好的”感慨。

学了医,你会感到许许多多的无奈,“中医能治本,老百姓理解为能去病根儿,西药副作用大,西医只治标”这是不少国人所信奉的,我们要理性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过分的神化中医就是妖魔化中医,就跟过分的神化医生,就是妖魔化、捧杀医务人员。有人想当然的要去选择中西医结合专业,乖~别闹!都说学医时流的汗都是当时选这个专业时脑子进的水,你真要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你脑子进的就不是水了,最起码是浆糊,本人不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并不是贬低这个专业,但跟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接触过,其中的辛酸只有专业中人才能体会。中西医结合的大国医、大牛们可不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出来的!

为什么已经迈上学医这条路的人后悔,后面仍有太多的人前仆后继的往这条路上涌?

这些年来,有统计数据说,学医的越来越多!事反常必有妖,想想房地产,确实火爆,多少人为了“暴富”梦,都从事这个行业,坏了这行的规矩,现在大街小巷站马路边卖房子的中介眼睛都绿了,盯你跟盯着钱一样......医疗黑幕的曝光反而会怂恿更多居心不纯的人从医,以为学了医就会有高回报,为啥腐败人人都骂,人人都想当官?可以预见这批人进入医疗界,将会是老百姓的灾难,也不怪老百姓骂白衣狼,黑心医生。

学医的人越来越多,但学生水平却在逐年下降?跟过去相比,高校扩招,高考的录取率在逐年调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下降,(你可以亲自去查一查,在出生人口不断降低的情况下,1999年出生的人口比1990年出生人口总数一半还少,录取总人数却没有明显降低……93年的大学生录取率是34%,的大学生录取率57%,的大学录取率是74.3%,出生人口总数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每年高考录取总人数却基本不变,学生整体水平难免会下降……),但有关部门有的是办法保证医学生的绝对数量维持在高水平。但在更自由的大学,你不能要求一个在高中就不专心听课的“调皮捣蛋”学生一上了医学院就立马变成乖孩子,去强行记忆那些海量的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毕业后水平难免会参差不齐。为什么大家在抱怨就业难,好的医院招不够人,医学生又找不到好的工作?首先扪心自问,你确定你是个优秀的医学生么?好的医院招优秀的毕业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品性……),大医院宁缺毋滥这也没有毛病吧。所谓的拼关系拼人脉,笔试入不了围,什么也白搭,抛去钱财利益不说,从某种角度来看,你的导师愿不愿意为你介绍一份像样的工作,也从侧面反映了你的品行以及为人处事......

其实医学院中还有相当一批人,被迫学医,选择医学院校实在是无奈之举,考不上自己心目中的院校与专业,却被调剂到医学专业,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医疗人才的荒芜,统计上的学医人数却在增长,而真正从医的人却越来越少,在医学普通高等院校里有相当一批人在考虑离开这个行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路,而基础底子差的三本或者专科的学医的孩子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们在千方百计地渴望去挤进这个行业,可以想象这一进一出,总数不会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只有业内人士才能明显感觉到医生整体水平的滑落,但不能因此去否定那些专升本,跨专业考的医学生为了能够与科班出身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更加不能去否认当代年轻一辈医生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付出的努力。

如果说了这么多,那些没有信念,没有专业主义精神支撑的医学生,面对这么高的成本,仍然选择从医,这样的人所图甚大,恶人中也会有聪明的,大毅力的,这将是中国医学界的灾难,这个苦果也会被苦苦求医的患者和严于律己、慎言慎行的医生们一同咽下。就像一位大夫所说,好医生的被迫逃离,庸医就出来坑人!

哎,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的话,还是要鼓励学生来学医的,不然以后真的医疗人才匮乏,就真的只能看病问百度,靠人工智能去治病了,但从个人角度来说的话,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是否等得了你求学8年,才能开始自食其力)、自身条件(足够优秀,足够的毅力)以及自己的品行来权衡。

医生这个行业是让你发不了财,但也不至于让你穷的吃不起饭,养活不了家里人,想升官发财的还是赶紧选其他的路吧,以免耽误了你的大好前程!

为人父为人母,你总不想将来看到自己眼里一直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在某一天,因为有个病人死了,被家属扯着领子拉到灵堂前被逼下跪认错吧!作为家长,你总不想看到,将来自己的孩子经常忙的连口饭也没时间吃,连口水也没有时间喝吧!作为父母,你总不想看到在自己卧床不起的时候,可能你的孩子正在给别的病人“服务”,而没有精力去照顾你吧!总不想在某一天,自己孩子因为别人的不满意而无缘无故去挨巴掌吧!作为父母,你总不想在某一天,因对在医院当医生的儿子的不满,充满绝望的病人去报复你的宝贝孙子,殃及家人吧!

在行业内流传着“将来孩子要敢学医,我就打断他的腿!”,“如果你孩子是你亲生的,就不用考虑学医了!”

至于医生收入的问题,我并没有权威去解答,毕竟我就刚毕业,工作快一年了,但还在试用期,月工资2900外加国家的规培补助1800,其他的?没了,想具体了解薪资待遇的话,丁香园里有专门的调查,比较各个科室的收入水平。如果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收入水平的话,可以去网上搜一搜智联招聘等类似的网站,这些网站也有非常详细的对比,一般医务人员都属于垫底的,注:不要把医药代表、医疗器械代表与医务人员放到一起,这完全是两个行业!药价那么贵,医疗器械那么贵!怨(医务人员)盖房子的?盖房子的工程队≠开放商,盖房子的工程队也不是去房管局报房价的,报房价的开发商报这么高的房价,房管局不批他怎么敢卖?

人们都说,还是忙点好,越忙越好,忙的话有钱挣,越辛苦将来回报越多,或许其他行业会,但这个行业不会,很辛苦没有错,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你在医学上花费的同等精力会让你在其他行业获得比在医疗行业高几倍的回报。选择了学医你将一辈子离不开书本,至于挣得也就比农民工多点(或许还没有农民工多),但你干的很可能是4到5个人的工作量,这个行业挣得“多”没什么好羡慕的,挣得只是一份儿血汗钱,吃的是一碗辛苦饭,你会羡慕炎炎烈日下工地上搬砖的工人挣得比你多吗?我需要再次解释一下所谓的年轻医生可不是所谓的二十岁出头,年轻只是相对于已经工作了10多年的医生而言相对年轻!

如果你选择了学医,你绝对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医学生的教育年限,可不仅仅是比其他专业多1年而是要比其他专业多4年,也就是需要5年本科外加考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果你对你的实力比较自信的话,期间一年也没有耽误,顺风顺水的能考上专业硕士研究生,总共8年,你大可以算算你能领上工资的年龄是多大,估计一小部分人27岁,而相当比例的人已经奔30了。我上面说的那位刚工作不久被家属一句“你没有吃饭关我屁事”呛住的年轻女医生也有31岁了!在三十岁的年纪,跟你同龄人相比,没有任何积蓄,没有结婚生子,所以说,年轻医生并不年轻!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医学,而一切还要从零开始,还有哪种职业需要你30岁起步……

人们常说当医生的“越老越吃香”,那得先看看自己的命够不够硬,有没有体力干到那个年龄再说,作为年轻医生已不再年轻,年近30岁(这个年龄下的其他行业的人们一般自己都小有积蓄了吧?),刚开始工作一无所有,在自己真正最需要钱的时候,给自己投资、成家立业的时候却正是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而当自己已经四五十岁了,对于物质生活没有那么多追求的时候,心爱的姑娘早就受不了你的穷,已经跟别人跑了,“越老越吃香”有点讽刺......这个职业还有一个悲哀,别人都以为你每月工资很多,只有你知道自己的工资卡能发多少钱,说出去谁都不信,就跟大学教授的工资条晒到网上没人信一样。

如果你想着付出与回报比的话,还是不要选了,学医的付出与回报绝对是不成正比的,病人花的钱越多,你挣得钱不会太多,都交给医院国家了!这与“盖楼的农民工并不是高房价的收益者”、“纺纱的穿不起纱衣”一个道理!

请把学医的机会还是留给大慈悲,大毅力,大智慧的人吧!反过来讲,不要为了成为大慈悲,大毅力,大智慧的人而去学医!自身的修行并不在于你是从事什么职业。

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欢医学,却对我说的这些医疗现状感到害怕不安,还有一条出路,选择兽医吧,请不要把我的这句话当玩笑话,你去搜一搜宠物医院的花费(看人的医院可不是花费越高,你挣得越多,但宠物医院一般是自己单干的,私营的,宠物花多少钱你就挣多少钱),绝对会让你有动力去选择这项专业,毕业N年后,你会感谢我的建议……

最后再问一句,你喜欢写作文么?有写日记的习惯吗?每一个病人从门诊到住院都需要有病历记录,各中滋味你问问写过病历的同志就知道了,至于写多少字,可以帮你大概算一算,如果你单出类似皮肤科门诊的话,一个病人平均写50到80字(算少的),差不多一天看80个病人,需要手写4000字到6400字,如果你是住院管床医生,一天收4个病人,住院患者10个左右的话,每个病人入院谈话需要的签字文书最少8张纸,除此之外还有住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记录、出院记录、还有项目繁多、经常需要反复更改的住院首页…….(法律规定入院8小时必须完成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必须完成住院记录)不能再少了!保守估计每个病人可能你得手打1到2万字吧,那些说复制粘贴的同志也应该知道这会占用你多少时间吧,会占据你上班时间的60%以上!讨厌写作文的话赶紧掐掉从医的这个念头!

我能想到的该说的我都说了,洋洋洒洒1万多字了,都赶上毕业大论文了,或许还有其他东西没有写出来,比如当医生的“回报”?再次重申一下,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你所想要的“回报”,对不起,我这儿没有。当然,医学也有她美丽的一面,在这里,也有人找到自己从医的价值并从中找到乐趣…...但......你还是无法逃避上面所说的种种情况。

“医者不能自医”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医生对当前医疗环境下真实的无奈。作为一个高三生,虽然厌恶各种医疗黑幕,害怕上述种种不利因素,但如果你还是打定主意要学医,只能送你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杀死恶龙的少年,切记,身上不要慢慢也长出鳞片!

— THE END —

诚邀关注

又到一年填报志愿时 要不要报医学院?——求学8年刚毕业的医学生对高三生还有家长有话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