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漫步松江区东夏村 感受乡村振兴的魅力

漫步松江区东夏村 感受乡村振兴的魅力

时间:2020-03-24 18:07:16

相关推荐

漫步松江区东夏村 感受乡村振兴的魅力

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00公里”处,有一块呈三角形状的泖岛,斜塘江、圆泄泾、横潦泾三江在此交汇。这里便是与“上海之根”“沪上之巅”齐名的松江三大名片之一——“浦江之首”,石湖荡镇东夏村就坐落于此。

漫步在东夏村,处处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没有城镇的忙碌与喧嚣,只有乡村的自然与亲切,以及像城镇一般的整洁有序。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夏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石湖荡镇东夏村获评生态保护类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生态:源自天然重在保护

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在东夏村诸家市河的小桥边,一位村民乐呵呵地沿着河岸走来。庄云飞住在桥东面第一栋小楼里。“以前这条河里都是烂泥,又黑又臭,河道很窄,河岸弯弯扭扭的,现在变宽变直了。”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河道环境好了,旧屋翻成了新屋,庄云飞很高兴:“步道建成后,邻里间串门也方便了。”,东夏村拓宽改造了诸家市河,建起石驳岸,加装了护栏,两岸还修筑了健身步道。

说起东夏村的生态环境,村委会分管农、副业的副主任郁亚云表示,近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河道。村内水系畅通,纵横贯穿着9条主要河道,每条都有专管人员管理。“出水闸不能进水,进水闸不能出水,可以防止内河与外河之间交叉污染。”郁亚云说。

水赋予东夏村灵动的气质。郁亚云介绍,全村大部分土地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水源的滋养,使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居于全区前列,达到64.75%。

东夏村的美丽源自天然,也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除了河道整治,村里连续几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向各类污染全面“开刀”。起,清退养猪户23户;起,清拆14家“三高一低”企业,用腾出的土地新增35亩农田、3个口袋公园,增加绿化近1000平方米。

,东夏村又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消除宅前屋后乱堆乱放、不规范散养家禽、乱搭违建等现象。下一步,村委会拟拓宽1000平方米硬化道路,修筑2500米木篱笆,在部分住宅墙面绘上有江南特色的墙绘,进一步提升东夏的村容村貌和文化底蕴。

产业:机农一体融合三产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很关键,产业兴旺也是重点。东夏村是松江浦南的纯农村,基础农业占主导,这里是“松江大米”的主产区之一。

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世代种地为生。说到种地,不少人会抱怨累死累活干一年,但增收却太难。以前种植户张政也这么认为:“以往每家每户一亩三分地,零零碎碎的,几乎都靠纯人工打理,费时费力不说,收入也有限。”现在,张政成为村里的家庭农场主,承包了140亩良田。因为田地成块成片,翻耕、播种、收割能够机械化一条龙完成。“收入每年有八九万元,还比以前轻松,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作为机农一体户,张政家的“大铁牛”还承包了周边农地的收割活,一年也能赚9万元左右。谈到现在的收入,张政挺起了腰板。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东夏村的农业也实现了绿色标准化管理。“无机肥换成有机生物肥,化肥农药指定有机品种并且‘计划’使用。”郁亚云介绍,今年,全村20家农场将全部完成绿色认证,以后东夏村出产的大米不会是卖不出价格的“大路货”,而是质优价好的品牌“松江大米”。

农村发展不是就农论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和产业相融合,让农民吃上“生态饭”,也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东夏村跃跃欲试。根据东夏村乡村振兴建设方案,下一步将借助“浦江之首”文化名片,在原来“水文化公园”的基础上,加大旅游功能的配套,打造集观赏、休闲、文化、餐饮于一体的水生态景区,还计划在周边配套农耕体验项目。

增收:社会参与主体激活

说一千,道一万,农村发展最终目标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东夏村发展方案,接下来将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同时,完善现有“合作社+基地分组种植+配送公司加工销售”模式,探索“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与华侨城集团合作,打造以“浦江之首”品牌为引领的精品民宿与开放型乡野公园。另外,与临港松江科技城合作,跳出村域概念,提升生态友好型的二三产业能级,加强集体经济在镇工业园区的投资收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升值。以本镇G60科创走廊智慧物流功能区为载体,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使村民享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

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除了社会参与,首要的还是激发农民主体的活力。五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沈金平被农业好政策吸引,回到东夏村老家,这个从事多年销售工作的汉子成了村里的职业农民。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不同,沈金平的眼睛不仅盯在农田上,更盯在市场上。除了顺应市场需求调优种植品种,沈金平的农田还直接连着销售“门店”——100多亩稻田目前已经同农产品销售公司签了订单。这几天地里稻浪翻滚,过几日,收割烘干的稻谷经由销售公司的加工和推介,将直接端上市民的餐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借力专业的销售平台,沈金平自己还努力在市场上“开疆拓土”,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

生活:养老完善住房改观

农村发展了,也让村民们都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东夏村和许多农村一样,公共服务体系和设施的“四梁八柱”已经搭起来,近年来,这些服务也正一步步走向精细化。

刚吃过午饭,村民潘才凤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几名村民聚在一起喝着茶、唠着家常,这里也是东夏村的民办老年活动室之一。东夏村共有8个老年活动室,除了2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其余6个便是这样的民办老年活动室。

东夏村总面积有5.16平方公里,由10个自然村组成,村域跨度大。对于住在西面四组、五组的老年人来说,到位于东面村委会旁的老年活动室要多走1公里路,远没有去潘才凤家方便。

,退伍回家的潘才凤看到周边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渠道比较单一,到村委会又有点距离,他便腾出自己家底楼的3间房,向村委会提出了建公益老年活动室的想法。村委会向区民政局申请后,潘才凤当年就获得了区镇两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十几年了,每天来我这里的都是熟人,只不过以前年轻的老人现在变成了年老的老人。”潘才凤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留意到一名经常来的独居老人已有一天半没来,便上门去探望,原来是老人卧病在床却没人照顾。于是潘才凤赶紧联系了老人的子女赶回来,将老人接到医院治疗。

“老年活动室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互动的平台”,村党总支副书记庄晓松说,民办老年活动室是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有力补充,也为乡村振兴添了一份力。

除了养老设施,住房是另一项重要的民生。对此,村党总支书记陶力峰介绍,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里正着力推进一项民生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宅基地归并工作。对塔闵公路以北、五朱公路以西等六处零星分布的农村宅基地区域,将采用平移建设、集中居住的方式进行归并。与此同时,增设老年颐养公寓和助餐、助浴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具有现代气息、水乡特色的新农村,让东夏村的风貌更有品位,也让村民的生活更有品质。“项目共涉及434户、1224人”,陶力峰介绍,集中居住地建成后,还计划接入天然气,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升村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