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咸丰帝在鸦片战争之后是如何在历史上站稳脚跟

咸丰帝在鸦片战争之后是如何在历史上站稳脚跟

时间:2019-02-22 21:17:32

相关推荐

咸丰帝在鸦片战争之后是如何在历史上站稳脚跟

导读:咸丰帝在鸦片战争之后是如何在历史上站稳脚跟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定了《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步上了国际的大舞台,但中国人并未改变对外的观念。就以《南京条约》中开五口通商准许外商携眷入城寄居的问题,广州官员与人民坚持认为不可。皇帝又不断指示地方官“不可瞻循迁就,有失民心”,“惟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英国人一再交涉,毫无结果,于是便想到直接去北方与清廷中央谈判了。另外《南京条约》之后,清廷又与美、法等国订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其中规定十二年到期时可以修改。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正是届满十二年,英、美、法等国决定借修约机会,向中国取得更多的权益,包括多开商埠可以延伸到华北沿海以及长江内陆城市。当然使臣驻京、内地教会、入城观光居住等等也是他们希望的。

咸丰六年,一艘在香港注册,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Arow)船,因涉嫌海盗等事,遭广东水师登船搜查捕人,因而引起双方严重交涉,英国驻香港海军还一度炮轰广州城。同年春天,法国有位传教士马赖( Auguste Chapdelaine)在广西西林县被杀,法国驻华代办顾随( Jean deCourcy)闻讯后乃向广东巡抚叶名琛提出抗议并要求赔偿,叶名琛也只允准调查,拒绝晤面。当时英国自由党执政,非常重视海外利益,而法国又正是“第二帝国”的时代,醉心光荣。双方一拍即合,乃向中国发动了联合战争,所谓的“英法联军”或“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了英法两国在出兵攻打广州前,曾分别照会叶名琛,提出入城、赔偿等等要求,叶名深一概拒绝,但他也不严防外军来犯。英法联军于咸丰七年十一月中猛攻广州,一天就攻陷了,叶名琛被俘,后送往印度绝食而死叶氏所作所为,离奇特别,因而被人讥评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广州陷落后,英、法、美、俄四国拟在上海与清廷谈判不成,乃挥师北上,咸丰八年四月初八日攻下大沽口,五月十六日上述四国与清廷代表桂良、花沙纳等签订《天津条约》,同意外国要求,允许北京驻使、长江开埠、内地游历、赔偿费用等事,并定于第二年正式换约。然而清廷后来以外使驻京事不能接受,以及长江通商恐招来后患,又与外史在上海谈判协商,但未得结果。咸丰九年夏天,英、法、美三国新任公使到了上海,他们根本无意再与桂良等人作无谓的讨价还价的交谈,决心扬帆再度北上,直趋天津。

咸丰帝也知道“夷人”不是容易对付的,他下令派曾打败太平军北伐部队的僧格林沁等秘密地备战,在大沽口一带河道上放下暗桩,两岸增加大炮,严阵以待洋兵的到来。结果英海军在大沽口闯关时,与清军发生激战,由于河道不畅通,洋船成了活靶子,动弹不得只好挨打。是役英船被击沉四艘,英军死伤四百多人,法军则伤亡十四人,联军见形势不利,实力也有悬殊,乃战败离开大沽。清军的这次胜利,不少人以为中国人洗刷了鸦片战争败北以来的积郁,伸张了中国人民的正义。有人吟着“四海愤郁二十载,一朝吐气须臾间”的句子,像似中国又富强了。不过,英法等国既为侵略利益而来,哪能如此受辱就善罢干休。不久他们便集结大军两万多人,战舰二百多艘,于咸丰十年七月底再对大沽口进攻,当时皇帝仍令“务以抚局为要”,“夷人”怎会还跟你谈仁义道德呢?他们到处“火枪骤发”,锐不可当,很轻易地取得了天津,不久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了清军,连僧格林沁这位猛将也“于酣战之际,自乘骡车,撤队而逃”。

另一位将军胜保领禁军督战也遭到败绩,至此京城被外军压境。事实上,早在洋兵开向北京时,皇帝曾降谕旨,其中强调“朕今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灭讨而张挞伐”。大臣们有不少人上奏,请求皇帝不必亲征,也不去热河,而是留在北京坐镇抗敌。《翁同穌日记》里更透露了一项内幕,说咸丰帝的七弟醇郡王奕譞痛哭要求让他身先土卒,决一死战,也请皇帝不能北走热河。五弟惇亲王奕諒、军机大臣文祥等人也支持此议,皇帝似乎同意了并降谕旨,以安定民心。前方主将僧格林沁也上奏说:“若奴才等万一先挫,彼时即行亲征,亦可不致落后。”这里所谓的“亲征”,实在就是“落跑”逃难的意思。可是不幸而言中,僧格林沁被击败,自己也临阵脱逃了,皇帝能不“亲征”吗?

据可靠史料的记载,八里桥大军溃散的当晚,圆明园内便召开紧急会议,参加的有不少亲贵重臣。这次御前会议决定两大事项,一是咸丰帝避走热河,官方文献中用“北狩”一词代替逃跑;二是命恭亲王奕诉留京,全权处理英法问题以作善后。不过,皇帝也给了六弟一道朱谕,嘱咐他:“若抚不成,即在军营后路督剿。若实在不支,即全身而退,速赴行在。”“行在”就是热河避暑山庄的行宫。咸丰帝等人逃离北京是相当匆忙的,应该说是狼狈仓皇出走。据当时任职詹事府詹事的殷兆镛记述,皇帝是从圆明园后门出逃的,连御膳与铺盖帐篷都没有带齐。另外清人写的《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一书中也说:“圣驾遂于(咸丰十年八月)初八日已刻偷走。及各衙门值日引见等官赴园,始知上已北行,銮舆不备,扈从无多。…车马寥寥,宫眷后至,洵迫不及待矣。是日,上仅咽鸡子(蛋)二枚。次日,上与诸宫眷食小米粥数碗,泣数行下。”慈禧也在宫眷的行列中,随着咸丰帝凄凉地离开了首都,离开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