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如果光绪韬光养晦 熬到慈禧去世掌握实权 再变法的话能成功吗?

如果光绪韬光养晦 熬到慈禧去世掌握实权 再变法的话能成功吗?

时间:2021-01-14 03:46:52

相关推荐

如果光绪韬光养晦 熬到慈禧去世掌握实权 再变法的话能成功吗?

受到中学历史课本以及主流观点的影响,许多人一提到戊戌变法的失败,就会将它归结为以慈禧太后代表的顽固势力,对维新派的残酷打压。

在这种观点中,维新派与所谓的“守旧派”有清晰的立场界限和利益分野。因此,百日维新的失败,也被他们当作慈禧等人的原罪来看待。

但历史的真相从来不会如此黑白分明,康有为等人所鼓吹的维新变法,也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场可以拯救中国的伟大革新。

因此,即使光绪帝韬光养晦到慈禧去世,维新变法也不见得就有成功的可能。

在过去,有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似乎光绪与慈禧两人水火不容。但真实情况是,光绪虽然不是慈禧的亲生骨肉,却是她已去世的妹妹的儿子,更在年幼时就被抱至宫中由慈禧亲自抚养。

在血缘关系与养育之情的双重作用下,直到戊戌变法中期,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颇为和睦。甚至可以说,戊戌变法之所以能进行,本身就是慈禧主动放权的结果。

我们过去所听说的帝后不和的说法,主要源于康有为的叙述,但随着学者们对清代宫廷史料的挖掘,和对外文史料的重新梳理,康的这种叙述,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早在光绪十三年,光绪就开始亲政。光绪十五年,慈禧更是主动归政光绪,取消垂帘。

因此,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等待慈禧去世,本身就没有丝毫必要性可言。至于后面帝后决裂,其实与康有为矫诏要“围园杀后”有关。

光绪本人的执政能力和战略远见,也因为种种原因而被人们所夸大了。

纵观光绪亲政的数年时间里,清朝所经历的两件大事分别是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而在这两件事上,光绪的应对都显得差强人意。

诚然,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主动挑起的结果。但如果放大细节,就会发现当时的光绪在对日开战的问题上,也有着极为亢奋的情绪。

一方面,这是在维护明清以来中国对朝鲜传统宗主国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样一场大胜巩固自己的权威。

然而,将国运的兴衰置于一场并不如何靠谱的赌局上,这本就犯了为政者的大忌。

而如果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日两国军力、战略上的差异所导致的,那么戊戌变法的失败就称得上是“非战之罪”了。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在这短短一百天的时间里,光绪都做了什么呢?废除八股、裁撤旧式衙门、官员,废六部堂官……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天的时间里,光绪共下达一百多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的涉及范围涵盖军事、政治、民政、赋税等多个领域。

可以想象,这些平均研究时间连一天都不到的变法诏令,让底下的官员百姓有多么的无所适从。从这一点上来讲,说各地官员不支持变法,墨守成规,其实忽略了变法活动本身的激进性。

慈禧与光绪之间矛盾的直接激化,则与他废六部堂官有关。

实事求是地讲,在没有准备好可以替代六部制度的前提下,光绪将六部堂官废弃,甚至更进一步将军机处架空,本就是一种处置不当。

而就在此时,慈禧甚至听说维新派要将伊藤博文请来担任变法顾问。当然,所谓请伊藤博文来华只是康有为等人的想法,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光绪有识人不明的问题。

另外,变法活动竟然是由康有为这样一位在行政上不靠谱的妄人主持,它的未来可想而知。

在维新变法中,我们可以经常看见诸多脑洞大开的想法,比如成立所谓“中日英美”四国联合政府,比如售卖新疆西藏换取改革经费等等。这些不靠谱的主张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被康有为上报光绪,甚至为了说服对方,康有为等人甚至还会肆意捏造事实,片面曲解各国变法政策。

统治者对变法一知半解,而实施者对其他国家变法运动的政策不加以改良,反而是生搬硬套的强行推进,这才是维新变法失败的最主观原因。

可以说,相比于他的先祖,“志大才疏”才是最符合光绪的真实评价。有这样一位不足以掌舵的指挥者在,想要通过一场由上及下的和平演变来救亡图存,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