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我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 学霸妈妈的话该不该听?经济学来回答

“我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 学霸妈妈的话该不该听?经济学来回答

时间:2023-02-17 00:27:43

相关推荐

“我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 学霸妈妈的话该不该听?经济学来回答

暑假又来了,最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已经浮上水面,孩子又要一整天窝在沙发里,疯狂看电视了!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妈妈最担心。

家长群和朋友圈瞬间炸开锅,孩子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妈妈说,“我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也有妈妈转发高考学霸的家庭育儿经,武亦姝的爸爸下午四点半就关手机,专心陪伴孩子,肯定也不让看电视,怪不得人家这么优秀。

活生生的事实摆在身边,小伙伴儿是不是要马上切断电源、甚至处理掉家里的电视机,打死也不让孩子看呢?先不必这么极端。这里我们要弄明白的是,“看电视”和“学习能力”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说白点儿,孩子学习能力强,考上好大学,是不是就因为不看电视?

作者中室牧子、津川友介

在《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这本书里,两位作者中室牧子和津川友介就从学术角度解答了这个问题。中室牧子研究教育经济学,倡导不基于个人经验的教育论,而是呼吁根据有因果关系的科学依据来制定育儿及教育政策;津川友介研究医疗经济学,致力于运用大数据研究,在改善医疗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费用增加。基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两位作者在书中讲到很多教育和医疗案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关心和常见的问题。

正是在这两个和生活息息相关、专业性又强的领域里,充斥着无数混淆因果关系的无稽之谈。《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全书的主题就是让我们通过简单的步骤、浅显的方法掌握因果推理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正确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不再人云亦云。

在经济学上,两个事件中,一方是原因,一方是结果,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不看电视”这个原因确实会产生“学习能力强”这个结果,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了学习不让孩子看电视算是有道理。

一方是原因,一方是结果,就有因果关系

可是,如果“看电视”和“学习能力”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呢?比如咱班小学霸不看电视学习能力强,可是别的孩子不给看电视,学习能力并没提高;或者邻班的小学霸家里并没严禁看电视,但是学习能力也不错,成绩很好。在相关关系中,“看似是原因的事件”再次出现,也得不到期望中的结果。这样一来,说为了学习而不让孩子看电视就没有必要。

混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会导致错误判断。生活中个人因为因果误判做出错误决定也许还有转圜余地,可是放大到企业管理或者政策制定层面,因为误判因果而做出错误决定,影响就会特别巨大。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强调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我们不仅要学会分析数据,更要具备正确解读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因果推理思维方式是当前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

怎么做因果推理呢?我们都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结果作为证明因果关系的证据,也有等级之分,有的可信度高,有的可信度低。本书章节排序就是按照“证据”可信度由高到低展开的。

本书章节排序

第1章先讲因果推理的基本方法,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和步骤。

第2章讲随机对照实验,这是专业术语,就是我们说的“实验”。这样得出的数据最有说服力,但是实验实施难度也最大,因为有实验成本高、伦理问题、随机化失败、实践效果小等很多局限性因素影响。

第3章讲自然实验。因为随机对照实验实施难度大,所以就要利用事先没法预测到的某些因素,比如制度变化、自然灾害,找到和随机对照实验类似的环境,自然实验就是要利用这种环境。

第4-7章介绍“准实验”的各种方法。因为不可预测因素毕竟可遇不可求,“准实验”就是模仿实验,通过已有的观测数据和各种统计学方法,打造出与实施随机对照试验相类似的状态。

第8章介绍回归分析。当我们掌握一些数据,但又不适合用来评估因果关系时,就可以用回归分析法。

小伙伴儿一看这么多术语,是不是头大呢?别担心。全书都是结合案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小伙伴儿解读因果推理,可以说是“入门的入门”,没有艰深的经济学知识,也没有任何公式,既有趣又简单。

只需要5个步骤,就能判断因果关系。

有多简单呢?回到开头咱们都关心的问题,孩子学习能力强弱,和看电视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只需要5个步骤,就能判断:

第一,“原因”是什么?

前面已经说了,如果两个事件中,前一个事件是后一个事件的原因,后一个事件是前一个事件的结果,那么这两个事件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结果”是什么?

判断因果关系,必须对原因和结果做出明确定义。

第三,确认三个要点

找到原因和结果后,判断因果关系还需要质疑三个要点。是哪三个呢?

1. 是不是纯属巧合。

2. 是否存在混杂因素。

3. 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

这三个要点中任何一种情况存在,都不能说两件事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制造反事实

怎么证明不存在以上三种情况呢?就是要对现实和“反事实”进行对比。

反事实是设想和现实完全相反的情况。

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称为事实。那什么是反事实呢?就是设想和现实完全相反的情况。

事情发展只有一个结果。我们没有时光机回到过去,做另一种选择重新来一遍。那怎么制造反事实呢?这就到了第五步。

第五,调整到可比较状态

明确因果关系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本质上都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制造可比较的组,用最贴切的值替换反事实”。

妈妈们不愿意让孩子看电视的心情其实很好理解,电视看得多,别的活动就受影响,不做作业、不画画、不运动、不跟同学互动,学习能提高吗,更别提还可能出现人际交往问题。

妈妈不想让孩子看电视的原因很好理解。

用因果推理来看,“是否看电视”是原因。不过,看电视也包括很多内容,看什么,看多长时间,都有关系,产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学习能力”是结果。学习能力怎么评估?是考试成绩、写作业快慢还是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呢?

有的孩子不看电视学习好,但是同班一个同学家里允许看电视,成绩也突出(纯属巧合)。学习能力强的孩子,除了不看电视,可能父母本身就非常重视教育,平时注意督促和陪伴孩子学习(混杂因素)。到底是“因为看电视,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还是“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看电视时间更长”(逆向因果),都是需要考虑的。

看电视时间过长、或者观看的内容不适合,确实可能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一味禁止看电视,恐怕也不一定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味禁止看电视,并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其实,已经有经济学权威研究证实,看电视时间和学习能力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书中第五章就详细讲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关于看电视影响学习能力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不仅没有发现看电视对做作业的时间、升学志愿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还指出在英语非母语、母亲低学历或者非白人人种的孩子当中,看电视对成绩提高产生了显著效果。

吃巧克力越多的国家诺贝尔奖人数越多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因果推理得出结论。比如,除了看电视会让孩子学习能力下降,还有和学霸交朋友学习能力会提高,上好大学收入就一定高,定期体检能长寿,吃巧克力越多的国家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越多。这些到底是有科学依据,还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都可以通以上的5个步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9世纪杰出的美国思想家、作家拉尔夫·爱默生说过,“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强大的人相信因果。”因果推理在美国已经是大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学会了因果推理的思维方式,再听到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有力的反驳,不用被蒙蔽。感兴趣的小伙伴儿不妨翻开这本《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学习掌握洞悉因果的关键技能,提升认知水平,再也不交智商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