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时间:2020-05-27 04:22:40

相关推荐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入选《宋词三百首》,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任太守时所作。此时苏轼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同,自求外放为官。这年中秋因与其弟苏辙七年未得团聚,于是把酒对月,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原因。这首词运用想象,情景交融,蕴含哲理,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作者苏轼到密州即今山东省诸城市担任太守,时值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明月这个代表团圆的事物,运用想象手法,把干里思念寄弟子由,并在词中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全词节奏舒缓,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虚实相间,情景交融,读后发入深思,意味深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开篇写作者端起酒杯仰头问青天那月亮是何时才有的,表达的是一种旷达和帐惘之情。这里有两个常见的意象即明月和酒,它们的出现不由得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古人写明月很多象征着阴睛圆缺,寄寓相思之情。

如《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酒是古人抒发情感的催化剂,无论高兴也好,悲观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相思也好,孤独也罢,等等,皆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

酒的出现,为这首词增添了无尽的思念,借酒相思思更浓。作者在月圆中秋之夜,不免喝上几杯庆祝佳节的酒,不过想到多年未见的弟弟,又因自求外放为官,心理有更加说不出的苦楚,所以作者写出“把酒问青天”,想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日是何年何月何日,表达复杂的心情,是不是也和人间一样过着中秋佳节。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展开想象,自己想要乘御清风返回天上,却又害怕自己承受不住天上的寒冷,于是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那儿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呢。作者自己想去天上宫殿问明月是何时才有的,今日又是何年何月何日呢。不过,那又会如何,倒比不上在人间这般美好。

作者这里有所指,由于王安石变法与自己政见不同,自请外放,远离京城,因此流露出内心不安和坦然之情,外地任职总比在朝廷受排挤要好得多。“转朱阁,低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这里写到自己虽然看见明月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又低斜地照入彩绘雕花的门窗上,但却无法入睡。

中秋之夜,本应高兴,却因为何事而不能进入甜美的梦乡呢?是不是月亮有怨恨呢,总是在分离的时候变圆,让人的思念更加浓厚。作者把自己的处境隐隐地在词中通过月亮流露出来,也表现了微微的怨恨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作者接下来把人和月进行对比,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如此,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希望远方的弟弟子由平安健康,自己与他在干里之外共享那象征团圆的明月。

作者这里从广阔的视野对人和月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表达了自己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心怀。“干里共婵娟”语出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干里兮共明月。”即使在远方,但是心心相通,“天涯若比邻”,明月千里也会寄送相思,显示出作者精神境界的广阔与博大。这几句话全篇中最富哲理,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首词通过中秋望月,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并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愤然之情,同时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开阔的心胸和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全篇构思精巧,立意高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豪放旷达的词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仔在《茗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堪称典范之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