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入殓师》:关于生死 关于人生 关于成长 关于爱

《入殓师》:关于生死 关于人生 关于成长 关于爱

时间:2018-10-21 03:00:28

相关推荐

《入殓师》:关于生死 关于人生 关于成长 关于爱

今天推荐的电影《入殓师》是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的一部电影,该影片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众多奖项。影片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等联袂出演。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主题曲由音乐大师久石让谱写。

《入殓师》是一部包含着深厚东方文化韵味与价值观念的优秀影片,这部以“给死人化妆的人”为题材的影片,唤醒观众对于生与死的认真思考。

光看《入殓师》这部电影的名字,或许你会误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胆小的伙伴千万不要因为电影的名字而错过它哦~

电影题材

入殓师,也就是给死人化妆的职业人。很少有电影表现这个领域,文学方面也是如此,这样低调的题材却具有天然的承载力和表现张力。

不仅是日本,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人们对于死亡一直是讳莫如深的,所以入殓师这个为逝者服务的职业由于被忽视而显得格外神秘。就像片中表现的那样,丧葬业是每个人都避讳的,这一点为剧本冲突的编写和主人公形象的深层次挖掘提供了便利。

男主角小林大悟以入殓师为职业,自然承受着巨大压力,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影片的重要看点。导演用镜头将入殓师的工作流程温和、舒缓地展现出来。满足了观众对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潜在需求。

电影叙事

电影是从男主角小林大悟进行入殓仪式开始的,此时的小林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对入殓仪式进行熟练操作。榻榻米上安放着一位自杀身亡的女子的遗体,容貌姣好,看起来像是刚刚安然入睡一样,但是在入殓过程中小林却发现这是一位男性的身体。意外的尴尬给影片增加了喜剧效果,却也包含着深刻的一面:命运似乎在有意地开玩笑,毫无痛苦的脸上,隐藏了多少沉痛与不得已,我们不得而知。

人生如戏,故事就在此时以插叙的方式展开。

小林大悟原本是一位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因乐团解散而不得已回到家乡山行,重新开始生活。某日,小林大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NK代理商,帮助旅行,高新短工。”这个工作看起来充满诱惑力,他决定前往应聘。社长佐佐木连简历都没有看就录取了他,并支付给他一笔工资,但是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佐佐木社长终于告诉他:是入殓(日语Nou Kan)工作。为了生活,大悟不得已开始了自己入殓师的工作。

小林大悟一共为七位死者入殓:留男、直美、雪美、澡堂阿姨等。他的心态在一次次工作中慢慢发生转变,对于死亡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入殓师》严格遵照了影视文学创作的剧作结构。片头开始之前首先引入了一段“非正常”的入殓仪式,让观众初步理解了入殓师的工作。影片开始之后从开端部乐团解散,男女主人公决定搬回乡下居住,到发展部男主人公小林大悟应征到NK代理开始了入殓师的工作,到展开部大悟的妻子美香知道丈夫做了入殓师后的不理解与反感,再到递进部美香怀孕回来后一步步将剧情引入高潮。编剧巧妙地设置了两次高潮的重复出现,一方面使得剧情发展的合理性增加,另一方面也令影片主题升华,故事感强而有力。这两次高潮分别是:次高潮,大悟童年好友的母亲、开澡堂的阿姨去世。这一次高潮不仅让原本看不起自己工作的好友明白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剧情设置使原本善解人意的美香理解丈夫的工作并支持丈夫变得顺理成章。这也是剧情转折的一个重要的点。主高潮是大悟父亲的去世,将剧情推向了极致,也使得影片内涵得到升华。

电影通过镜头画面、组接剪辑叙事。《入殓师》的镜头善用平常的二十四格画页,顶多加上七十二格慢闪进行创作。在需要表达故事浪漫情怀时刻所时运用慢动作镜头,比如,男主人公小林大悟的大提琴正在田野流水,莹天白云,旁边下面,即兴发挥。而那一些蓝天白鹤,勾引出来的男主人公的童年回忆又是对于影片的必要情节画解。

《入殓师》中常用的剪辑是“化进化出”与 “交叉剪辑”。从视觉效果上看,所谓化只是淡的一记变体。化是容蓄镜头时间的一束承载之物。影片在运行时间转“化”的时刻,常常采用的是西方银幕上时间过度的经典手段,即:把前一位画面镜头中的最后一两个画格声带上的声卡叠印录制在后一位镜头的声带上面。这样一来,这种对白换切中的“化”为自然,“声”先于像。这样做的益处是不让画面陷于空白或者断档。

电影视听语言

1、画面与色调

电影常用灰色、黑色象征未知与死亡。影片的开始,用的是深焦镜头,非自然的灰色的迷雾中,车灯若隐若现,由远及近,向镜头前驶来,如地狱之门中透出的一点亮光。入殓师的到来,如黑暗中的光明,是死者上天堂前最后的一丝慰藉。

导演对死亡所赋予的态度是温和的,所以电影中较多采用的黄色调。这种色调不但能增强怀旧色彩,塑造出温暖、美好、浪漫的气氛,而且能使画面呈现出唯美的质感。入殓时的背景灯光也多采用温暖柔和的黄色。因为亲人的在场,死亡体现出温情的美感。观众这样的氛围中,也能抛开对死亡的恐惧,静静地跟随摄影师,欣赏静谧的美感,沉入对生命的思考。

2、镜头

对入殓场景的摄像机摆位,也反映出了电影中人物对入殓的主观情感判断。如电影第一个入殓的镜头,导演采用的是水平角度镜头。如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惯用的那样,摄影机离地四尺高,是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看事物的高度。这种镜头是中性的、非主观的,导演泷田洋二郎在此中表达对入殓师的态度,是尊重的。

3、音乐

《欢乐颂》演奏的插入是有意而为。《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美好、激情、 宏大、辉煌的音乐充分展现了小林此时特有对梦想与生活所特有的坚定乐观。然而影片中选择的是终曲乐章,似乎也在暗示大悟乐团生活的结束。而结果恰是如此,乐团老板宣告乐团解散的时候,激情与落寞、乐观与失望形成强烈的反差。

曾与日本导演宫崎骏、北野武等密切合作的音乐大师久石让,为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大提琴的浑厚音律,打破死亡所带来的沉重抒情的乐曲,配合着影片故事的叙述和主人公心境变化,完成死亡主题的升华。大悟在旧大提琴中发现父亲当年送他的石头,引发了对童年的回忆,父亲与母亲的面孔在绵长伤感的大提琴声中呈现;与美香一起听唱片的那段,美香在留声机中放了大悟母亲珍藏的父亲最喜欢的曲子。曲子轻缓而沉静,让人遐想与追忆,我们分明感到,对亲人的怀念是大悟始终割舍不下的。圣诞节吃鸡肉时,大悟演奏音乐的桥段,大提琴拉出的每一个抒情音符,触人心弦,无不勾起听者对往事的回忆,让人陷入怀旧的忧伤。而那段大悟在自然中拉琴,抒情的音乐响起,意识在变化的自然风景中穿梭,抒情、浪漫、唯美。

电影《入殓师》用朴实的手法试图让每一个因为工作、家庭等琐事而使身与心都高速运转、甚至有些迷茫的人学会放慢脚步珍视生命,思考人性的尊严与心灵的自由。

“这是一个常识缺稀的时代,那么关于电影的一个常识就是观众永远需要感动。”《入殓师》无论在选材还是情感给予上都是丰富而纯粹的,揭示人性的本质在于对自身的尊重和尊严的维护,对待生命应该珍视、积极、乐观,这部影片称得上是以东方文化视角对灵魂解读的一部佳作,代表了一个民族对于人性尊严的诠释。

生之时,千般怨恨不得解;死之时,万般恨意随风逝。就像泷田洋二郎说的:“这部电影所讲的虽然是关于死的故事,实际上是让观众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