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滏桥秋月”中秋赏月好去处 约起来……

“滏桥秋月”中秋赏月好去处 约起来……

时间:2023-12-30 16:34:09

相关推荐

“滏桥秋月”中秋赏月好去处 约起来……

来源;精彩磁县

中秋节就要到了

赏月自然是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赏月的好去处

南关大石桥

有诗为证

“石桥滏水上偃偃重轮月

中秋月更佳素娥衣似雪 ”

——许晟·《五绝·滏桥秋月》

诗作者许晟(1797-1871年,字金穗,号全斋),是清嘉庆到道光年间的磁州贡生,中秋之夜与好友到此赏月,观此奇景,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这里的“滏桥”指的是现在的“南关大石桥”,该桥为磁州城南关的象征,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形若长虹,横卧波上,月光灌满桥孔,天上明月,地上滏水,嫦娥弄波,静影沉壁,天上人间,如临仙境,凭栏一望,银光长流。此情此景被誉为“滏桥秋月”,列为古“磁州八景”之一。

▼▼▼

《磁州志》这样描述“滏桥秋月”:在城南滏阳河上,桥如长虹卧波,气势雄伟。每当月圆之时,皓月当空,水中有月,月浮于水。静时如静影沉璧,动时如嫦娥弄波,波光粼粼,与滏阳桥共同构成一副美妙的图画。

康熙《磁州志》八景图《滏桥秋月》

康熙《磁州志》地舆图

▼▼▼

“南关大石桥”在磁州城南关滏阳河上,又叫偃月桥。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磁州志》载:“桥在州城南里许,跨河为梁,厥始久远。”原桥“南北建石为崖,中垒石为圈,高约二丈五尺,阔三丈,长十二丈。两头耳圈各二,状如娥眉。”州志详细描述了石桥的位置、尺寸与造型,金、元、明三个朝代,多次修缮。

志载重修石桥规模之最的当数明隆庆三年(公元1596年)。嘉靖末年,大雨成灾,将桥冲毁。三年后,即隆庆三年重建,历经二年而功成。重建后的大石桥“隆然雄峙,俨若飞虹御空,长鲸臣人波”,为后来重修之典范。

公元1703年,清康熙帝西巡回銮,12月9日驾至磁州,登上此桥,观紫气东来,岸边杨柳笔直,豪气顿升,遂亲佩弓矢,乘马驰行。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磁州发生大地震,该桥在地震中坍塌。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磁州牧许之轼募捐重建,改名为“涉利桥”。意为“便于通行的桥梁”。在这次修建中,将桥拱增高,并除去原来的四个小耳拱,改为三个大拱券。因桥面过高,车马往来,极感困难。尤其是到了冬雪之日,坡面打滑,给过往行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完全失去了建造桥梁的本意。后来,虽着力改造,垫高桥的南北两端,甚至揭去桥顶石层,可终究于事无补。“涉利桥”一时成为行走不变的桥梁。

基于此种情景,1935年,县长孙振邦提出:“滏桥乃南北孔道,冀南咽喉,为军民运输、商贾贸易所必经,若不改建,何以便商旅”。于是在当年四月兴众动工,将原桥拆去进行重建,历时四个月而完工,并恢复原名滏阳桥。重建后的滏阳桥在高度上比原桥减低一丈有余,仍建有三个大券,桥身与两端路面基本持平,桥体为石质结构,桥两侧建有54根石栏柱,各种造型的柱头雕工精美,活灵活现,栏柱之间有高3尺、长4尺的档马石。桥的两端各雕有两个精致的石狮子,做戏球状。桥身的每个券顶处,各雕有一个蛟龙首,取安澜镇水之意。六个蛟头,张口瞪目,俯视水面,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桥两侧有青石望柱54根,52块石栏板,每块高1米、长1.3米。

两端的石栏柱上雕有石狮,作戏球状,既威武逼真,又娇憨可爱。

桥身拱券正中的每个券顶处,各雕有一汲水蛟龙头首,起安澜镇水之意。三个桥孔两侧有六个蛟龙头首,也叫汲水神兽。

桥的西面为磁州水陆大码头,过去,有桥有码头,就有河神庙的规制,河神庙建在桥的北岸东侧,是行船艄公拜河神的庙宇,也是他们风里来浪里去保平安的动力支柱和精神寄托。

▼▼▼

每当中秋之夜,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到此观景赏月,吟诗作对,借景抒情。

清康熙怀宁进士任塾,任磁州知州时对磁州八景多有称颂,其中对八景之一的“滏桥秋月”有诗赞曰:

其一:

虹桥长百尺,吏散独闲凭。

近市烟仍和,回潭月自澄。

鸟惊城上析,鱼跃岸傍灯。

欲看天河晓,霜寒坐未能。

其二:

露下尘沾地,天清月上垣。

依阑人对影,投钓水添痕。

禾黍高低陇,桑榆远近村。

启关方扰扰,幽旷与谁论。

▼▼▼

如今

桥依旧,水依旧,月依旧······

这个中秋

一起去滏桥赏月吧

让我们梦回当年

桥上车如流水马如龙

桥下白帆点点,百舸争流

周围的茶房酒肆,市井楼台······

让这座石拱桥

再一次走进我们的梦里

走进我们的心里······

▍「西边那些事儿」磁县西边儿百姓的事儿

▍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尊重原创者版权,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