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2018-12-29 22:08:51

相关推荐

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 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诗临其境】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北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考中进士,四年后出任凤翔签判,这是他步入仕途的第一站。在凤翔,他认识了出身贫寒、生活困顿却饱读诗书的董传,苏轼很欣赏他的才华,在离任返京时,赋诗相赠,诗中既有对董传贫而乐学、不坠青云之志的赞美,也有对董传科考入仕的殷殷期许:

糙丝束发粗布加身,难掩饱读诗书的高华气质;厌倦与老儒烹瓠清谈的苦日子,决意和举子们一同参加科考求取功名;虽然无钱置办马匹“一日看尽长安花”,却可在眼花缭乱的“择婿”车流中且行且看;值得世俗夸耀称羡的是,新科诏书黄纸上那将干未干的墨迹。

【一句钟情】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和“腹有诗书”的强烈对比,是对读书人的最高赞许,相比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少了世俗与功利,多了清高与自持。

在寒微的境遇中,不惮清贫,不慕浮华,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用诗书来丰富和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处的“气自华”,不仅指人的气质面貌,更指人的思想境界和处事格局:不汲汲于功名,不营营于利禄,在浮华中坚守,在坚守中修为。

【诗歌故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是苏轼对董传的赞美,也是苏轼自己一生的写照。

苏轼的一生,是才情的一生,悲情的一生,也是豪情的一生。

苏轼博学多才,在散文、诗词、书法和绘画方面造诣很高。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宋四家”,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还是著名的画家,擅长画墨竹、怪石和枯木,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然而苏轼在仕途上却因王安石变法而坎坷多舛,三起三落。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批评王安石变法“与民争利”,过于激进,遭到新党诬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陷入困顿。多亏担任黄州通判的好友马正卿帮助,从州府申请了一块位于黄州东边坡地上的十来亩荒田给他耕种,苏轼将其称之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1085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年幼,太后摄政,旧党得势。苏轼被召回京城,短短17个月,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连升12级。由于太后和司马光尽废王安石变法,而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中也有对百姓有利的好措施,应当保留,不能尽废。至此,苏轼既难容于旧党,也不容于新党,只好主动请求外放杭州。

等到哲宗亲政,清算旧党,又把苏轼贬到了儋州。儋州在海南岛,古代是蛮荒之地,流放海南岛只是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面对这样坎坷悲惨的人生境遇,苏轼只是淡淡又略带戏谑地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每到任一处,都尽力为百姓做实事: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赈济灾民,自己捐金五十两,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三个月救活了一千人。

在黄州,因为当地人有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他募捐成立了一个救儿会,凡是贫困孕妇,只要答应养育婴儿,就赠予钱物救助。

在儋州,看到当地百姓积水饮用,他带领乡民挖井,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在“载酒堂”(东坡书院)讲学,开当地文教之风,培养了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和第一个进士符确……

东坡井

载酒堂(东坡书院)

艰难的际遇,不仅没有让苏轼消沉,反而让他更达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一生,不管顺境逆境,永怀赤子之心。只要于百姓有利,便不计得失,直言抗辩,任狂风暴雨穿林打叶,我自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苏轼不只是个“腹有诗书”的文学家,更是个心怀天下,以民为本的理想主义者,是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无障碍阅读】

烹瓠叶:瓠瓜的叶,味苦,古人用来菜食和享祭。意指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

踏槐花:“槐花黄,举子忙。”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择婿车:进士放榜之日﹐豪门公卿之家倾城而出,前往观看,高车宝马,择取佳婿。后来就以“择婿车”比喻科举高中。

【作家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佳句背囊】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出自北宋王安石《劝学文》,贫穷的人因为读书而变得富有,富有的人因为读书而变得高贵。读书能够获取知识,改变人的命运,也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气质和修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