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驿路梨花》学法指导

《驿路梨花》学法指导

时间:2024-01-23 03:43:33

相关推荐

《驿路梨花》学法指导

【导读】

这是一篇小说。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刻画了瑶族老人、梨花姑娘、解放军战士等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

文章阅读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学习的重点有三:

第一、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学习人物精神。

第二、细读课文,理解“梨花”含义,揣摩题目妙处。

第三、分析写法,体会表达效果,学习巧妙构思。

01

【学习方法】学习略读

02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学习人物精神。

2、细读课文,理解“梨花”含义,揣摩题目妙处。

3、分析写法,体会表达效果,学习巧妙构思。

03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巧妙构思的作用效果。

【导学准备】

学生:①自主动手,积累词汇。

②略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04

【导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投影:梨花图片

提问:大家喜欢梨花吗?谈谈理由。

诗句吟诵: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二、解释课题,展示目标。

提问:“驿路”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驿路:即“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这里指行人过往的道路。

三、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学习人物精神。

1、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

①略读要求:

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梗概。

②学生略读课文。

③领会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写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4、概括、交流、展示、共享:

我们一行,夜宿茅屋。 开端

瑶族老人,答谢送米。 发展

修葺茅屋,欲谢梨花。 高潮

战士建屋,姑娘照料。 结局

2、感悟主旨,学习人物精神。

①提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为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

②学生感悟、交流、展示、共享:

雷锋精神承薪火,我为人人人为我。

③拓展延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四、细读课文,理解“梨花”含义,揣摩题目妙处。

1、理解“梨花”含义。

①勾画出文中写梨花的句子。

②揣摩:这几处“梨花”的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③学生感悟、交流、展示、共享:

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

自然之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开篇点题,营造意境。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由实而虚,人花相映,生机勃勃,美丽动人。再次点题,推动情节。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

花即是人,人也是花,精神传承,生生不息。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2、揣摩题目之妙。

①投影:《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②学生揣摩题目的妙处,小组交流。

③课堂展示,明确共享:

a.化用诗句,新颖别致,韵味无穷。

b.象征手法,花即是人,美丽动人,助人为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c.文章线索,勾连全文,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五、揣摩写法,体会表达效果,学习巧妙构思。

1、思考:课文内容较为浅显,但作者在构思上处处设置悬念和误会,找出这几处来,体会一下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勾画、揣摩设置悬念的妙处,小组交流。

3、课堂展示,明确共享:

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月15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