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代人民对玉器的雕琢水平 为玉器文化的传承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人民对玉器的雕琢水平 为玉器文化的传承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2022-10-15 12:51:53

相关推荐

古代人民对玉器的雕琢水平 为玉器文化的传承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人民对玉器的雕琢水平,为玉器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球玉技法博大精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玉器的雕琢技术也不断发展。每种技法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对玉器的雕琢水平。这些智慧的结晶,为玉器文化的传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1.阴刻、阳刻

阴刻即凹线条,阳刻即凸线条。此种技法出现最早,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形成较正规的技法。汉代以前的阴线段大多极浮浅,由一段段短线连接而成,若断若续,这是砣具旋转轻起轻落形成的,一般称为“入刀浅”“跳刀”“短阴刻线”。阴刻和阳刻是所有雕琢技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阴刻和阳刻在实际运用上还有多种表现,如单阴刻、双阴刻、减地突雕、浮雕等。

2.双勾线轧法

双勾线轧法也称双勾阴线或拟阳线。具体做法是勾出平行双阴线,浅轧外棱或磨去内线边使其形成阳线的效果。这种技法比单阴线更为突出和有立体感,是商代重要的琢玉技法。

3.减地突雕

减地突雕也称为撞地浮雕法或撞地起花,是由阳刻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法。具体做法是先将欲雕的纹饰大致凸起,然后再将四周的地子减低,最后再精琢纹饰和细磨地子。此法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代均有沿用。

4.浮雕

浮雕与减地突雕类似,凸起的纹饰高于器表,立体感更强。雕有浅浮雕和髙浮雕。浅浮雕出现的时代较早,商代时,浅浮雕已广泛使用。之后随着工艺上的进步,浅浮雕逐渐发展为高浮雕,至明清时期,浮雕技法同其他技法一起,被综合运用到玉器的雕琢上。

5.圆雕

圆雕即立体雕,是指玉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赏,完全立体的一种雕琢技法。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玉鸟、玉人等。

6.勾撤雕

勾撤雕也称“一面坡”,是周代大量运用的一种琢玉技法。其特点是纹饰有并行的一粗、细两条阴线构成,其中粗线是内倾的上浅下深的大斜坡状,不仅富有立体感,还给纹饰増添一种美与力的韵味。勾撤雕的运用时间不长,大约自商代晚期出现,经过周代的盛行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沿用,汉代以后已基本看不到。

7.剪影雕

剪影雕即所雕出的人物或动物采用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同剪纸一样,抓住主要的特征,用熟练而准确的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8.镂空雕

镂空雕简称镂雕,也称为透雕,纹饰是通过镂空的方法表现出来。分为单层镂雕和多层镂雕。又称透雕,在穿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镂空的玉冠状饰。镂空雕的程序是先在纹饰外廓等距的地方钻管打孔,再用线锯连接形成槽线。商代时镂空玉凤的镂孔剖面很平滑,说明当时镂孔对接技术已非常娴熟。宋元时期的镂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透雕的玉炉顶,荷花芦叶穿插多达三四层,十分玲珑剔透。镂雕发展至明、清时期,工艺上达到了顶峰,单层和多层镂雕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9.出廓雕

此法盛行于舂秋战国至汉代,多在玉璧等环形玉器上施用。具体做法是在整个玉璧的外沿或两侧,或上部,以镂空的形式单琢出纹饰,称为“出廓”。

10.双钩碾法

双钩碾法也称为游丝雕或丝雕,是汉代著名的琢玉技法。此法是指纹饰刻画似头发,宛转流动,线条流畅,细如游丝。这种技法雕琢的纹饰细腻形象,动感强烈。汉代的双钩碾法虽然精妙,但因过于纤细,故很难保证在所有玉器上的纹饰都表现为流畅、没有滞痕,所以在汉代的一些玉璧上的双钩碾法多有“跑刀”的痕迹,这也是汉代玉雕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西汉中期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的直径达334cm的玉璧上雕琢的精美纹饰就是用双钩碾法雕琢出来的。

11.汉八刀

汉八刀是汉代的重要琢玉技法,是指刀法简练有力,只用几刀就能雕琢出形象来,不是指刚好八刀。多出现于肖生玉器上,如翁仲、猪、羊、蝉等。

12.金错玉

金错玉也称压丝或金镂玉,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成的玉器阴刻纹饰上,将金丝或银丝等贵金属压嵌在玉器的表面,然后再经过磨错,使金丝或银丝与玉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无间隙,使作品浑然一体。金错玉器在清代的北京和苏州玉器中心都有制作。

13.压丝嵌宝

压丝嵌宝是在金错玉的基础上再镶嵌上宝石,使宝石和金银丝在玉器表面上组成美丽的花纹。 图1-61现代金错玉碧玉手镯压丝嵌宝是用金、银、宝石装饰玉,金银丝在玉器上呈金银错效果。压丝嵌宝是清代的重要工艺技术,与春秋战国出现的金镶玉完全不同,金镶玉是镶嵌技术。

14.薄胎

此法是把玉器胎体琢得很薄,也称为痕都斯坦0做工或痕玉,是清代引进的高水平的工艺技术。它与压丝嵌宝结合,在同一个器物上施用,是清代很盛行的一种工艺技术。薄胎玉器多以 盘、碗、杯、瓶、壶等容器类玉器为多。现代薄胎工艺称为“水上漂”。

15.两面造

此法岀现于清代中期。此法是指玉雕的两面透明,通常在扁平的玉片上施用。其雕法是在玉片的正反两面,各透雕出完全不同的纹饰,两层的中间全部透开,只以图案的纹路和四周边缘相连,从而结为一体。纹饰镂空,正反相错,互为掩映,巧妙奇特。此法雕琢构思和设计难度高。

16.俏色

俏色是利用玉质本身不同的颜色,巧妙地设计,使颜色利用恰如其分、惟妙惟肖,从而提高玉器价值。俏色最早见于商代,如商代的玉鳖。清代岀现了“留皮雕”,是把玉料的原色皮留下来,巧妙设计成作品的一部分,使琢成的图案带有天然的皮色。

17.活环链

利用镂空的方法在玉器上雕琢出环或链子,环和链子均能活动,并且环或链子和玉器主体是不可分割的一块料雕成。此法最早出现于商代,如商代彩石羽人脑后的活环链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