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老汉半夜家中被盗向官府报案 刘伯温:准备清水 盗贼很快伏法

老汉半夜家中被盗向官府报案 刘伯温:准备清水 盗贼很快伏法

时间:2021-04-11 13:37:26

相关推荐

老汉半夜家中被盗向官府报案 刘伯温:准备清水 盗贼很快伏法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赞为“吾之子房也”的足智多谋的军师,同时也是备受人民爱戴与尊敬的地方官。

在元朝腐败风气盛行之时,他不与世同流合污,仍旧保持着他“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洁勤政的品质,为民依法办案,刚正不阿,是黎民百姓信任与支持的县丞,他的智慧与能力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与肯定,所以才会有俗语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初入官场,官职低微却洞察秋毫,收集证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刘伯温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考取进士后,被朝廷任命做了一方小小的县丞,主要职责是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官位虽低,但刘伯温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毫不懈怠。

“击鼓鸣冤”是百姓向地方官报案伸冤的最直接的方式,目的是恳求地方官为自己主持公道。刘伯温官职虽低微,但他仍旧为民伸冤,为民打抱不平,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执法为民。所以在刘伯温处理的案件中,就有一名年近古稀的老汉的击鼓鸣冤的一桩盗窃案。

老汉在堂前声泪俱下地向刘伯温控诉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养老钱半夜被盗,月黑风高之夜,自己并没有看清和黑衣人的长相,且自己年老体衰也无力追寻回来,请求刘伯温能够为自己寻回这些血汗钱。

刘伯温听罢同情老汉的遭遇之时之余,却也对此盗窃案毫无头绪。于是只能带上衙役到老汉家中实地察看,洞察秋毫的刘伯温发现老汉家中门锁并没有被撬开的痕迹,并且老汉小心翼翼存钱的箱子上面压着的大箱子也被人轻而易举地挪开放置一旁。

种种线索在刘伯温眼前一一展开,这让他从中得出是年轻力壮的熟人作案的结论。刘伯温能够在细节里找到线索,并且把线索贯穿起来,这是他心思缜密的表现。

水缸判案,盗贼伏法

可同时这些零碎的线索说到底也只是刘伯温的推测,而他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破解熟人作案这个谜题,在没有丝毫确凿的证据下,刘伯温也苦于无计可施。

只能先缩小范围,抓回并审问了老汉的邻居,但仍未抓到盗贼时,刘伯温便心生一计,便假意昭告天下这是一桩悬案,难以侦破,目的是先让盗贼放松警惕。

刘伯温为官,总是有几分恻隐之心的。因老汉膝下无子无女,在其无依无靠的境遇下,养老钱还被悉数盗窃,确实是让人心生怜悯。

于是刘伯温便让衙役在堂前准备了一缸清水,表面上是号召黎民百姓都为老汉投一枚铜钿,为老汉尽一丝绵薄之力,实则是故意设计让盗贼自投罗网。

刘伯温一是示意让衙役在百姓往缸里放钱时高呼“投钱”,而“投钱”与“偷钱”音类似,出其不意间就能让那个盗贼在时先慌张与心虚起来,而盗贼的微表情就被刘伯温看在眼里。

二是老汉终日与油饼打交道,他的钱也会不经意间沾染上一些油渍,所以在一缸清水里,要是盗贼用老汉的钱投入缸里,就会明显漂浮起来点点油光,所以刘伯温正是抓住了这两点,才当场将盗贼抓获。

盗贼却最后仍在垂死挣扎,满口辩解是老汉找给自己的钱,他并不是偷钱贼,无奈刘伯温只能派人到其住处搜查,果然人赃并获,盗贼对其罪行也供认不讳。

刘伯温此举,实则是在和盗贼打心理战,做贼心虚的人就会不自觉的露出马脚。而盗贼的自投罗网,实际上是经不起刘伯温的心理战术,刘伯温略施妙计,就让这桩盗窃案件得以侦破,他利用水缸判案,这是他智慧过人的体现。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也因老汉年老眼花,无法辨认盗贼的形势下,刘伯温能够以智慧取人,略施计谋,就让盗贼面色慌张,暴露无遗而“主动”伏法,这是他的足智多谋的展现,所以“水缸判案”最终能够就此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

所以对刘伯温来说,官职虽小,但他确实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他为官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不谄媚于上级,也不出卖自己的人格,两袖清风的刘伯温最终成为了那个被人民交口称赞的清官。

刘伯温也是在那个鱼龙混杂的官场里,难得的一名默默无闻的为民伸张正义的地方官。这是他作为地方官的个人魅力,也是他在处理那些鸡零狗碎的百姓的报案里,他能够以己之力,便把事情处理妥当的智慧过人。

这就是刘伯温于民的价值与意义,为官者,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人不计其数,可真正能够为民发声的却寥寥无几,刘伯温做到了,所以他才是民众心之所向的那个清官,他得民心,知民意,也行民之愿。

低调为官,不趋炎附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伯温的县丞之位,说到底只是一个协助于县令的官职,他既没有足够的实际权力,也没有过硬的后台背景支持,所以刘伯温只能协助县令处理一些琐碎的案件,并没有得到最实际的回报。

哪怕他的作风与人品深得民心,却也得不到上级的赏识与提拔,仍旧只能是一名毫无名气的县丞。

换句话来说,如果刘伯温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趋炎附势能够攀附上级,再加以巧言令色,也许他的官位就能够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最终也能手握重权,翻云覆雨,达到别人可望不可即的地位,可是刘伯温却一直保持着本真自我,不屑于这些非君子所为之事。

刘伯温的能力与其官位并不相称,可他深谙为官之道,在于民意所向,所以刘伯温才能在小官职上,找寻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刘伯温甘心待在那个位卑权低的位置上,以自己的能力去真切为百姓服务,并无怨无悔,亦能乐在其中。

而老汉因半夜家中被盗,向官府报案,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盗窃案,换做是其他的县令官员,肯定就会随意把老汉打发走,而不是实实在在去保障老汉的利益。黎民百姓的利益对大多数官员而言,均是微不足道的。

而刘伯温却恰恰相反,他不仅对老汉的报案十分上心,还冥思苦想以一缸清水抓获盗贼,“勿以善小而不为,”刘伯温才是百姓心中,那个最称职的官员,所以他才会深得百姓爱戴,正因为他在意这些细小的案件,并尽心尽力的为百姓处理,才物极必反,招来了其他官员的针对与算计,为官之路也不够顺意。

可“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刘伯温的仕途之路虽然并非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相反他的清廉正直在那些腐败不堪的官员眼里,只不过是他自命清高且恃才傲物的惺惺作态,所以刘伯温并没有自甘堕落融于那个腐朽的官场大势中,他一直不畏权贵,依法执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刘伯温一生恪守的品质,他乐于为民服务,为民伸冤,不管是锦囊计谋让盗贼很快伏法,顺利为老汉找寻回养老钱,还是默默无闻的做一方小官为民谋福祉,这些都是刘伯温在乱世之中,仍甘之如饴不求功成名就的珍贵品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