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那么优秀 她婆婆为什么还要赶走她?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那么优秀 她婆婆为什么还要赶走她?

时间:2019-12-31 19:47:15

相关推荐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那么优秀 她婆婆为什么还要赶走她?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叙事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叫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因为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以又把它称为《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的一桩婚姻悲剧。诗中叙述了一个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夫妻恩爱、被迫分离、最终双双自杀殉情的故事。全诗在控诉封建礼教冷酷无情的同时,也歌颂了刘兰芝夫妇真挚的爱情和他们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诗中的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善良,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就是在现代,像刘兰芝这样有头脑、有颜值、有才艺的女孩子,也会是女孩子励志的榜样、青年才俊们追逐的目标。可是,刘兰芝的婆婆非但没有把这么好的儿媳妇捧在手心里,反而是各种打压,各种看不顺眼,最后还怂恿、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

上学的时候学这首诗,就一直想不明白,如此优秀的女孩子,焦仲卿的妈妈为什么就不喜欢她呢?不但不喜欢,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儿子休妻。刘兰芝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根源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焦家老太太就非得逼迫儿子休掉这个优秀的儿媳妇呢?

最近又重读《孔雀东南飞》,深入思考了焦家老太太和刘兰芝婆媳矛盾的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几点拙见,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刘兰芝娘家地位低,焦母看不起她

我们知道,古人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联姻,叫做永结“两姓之好”。那么,在缔结婚姻的时候,男女两家在各种实力方面大体上是对等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门当户对”。

另外,古人在对待儿女婚事问题上,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叫做“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也就是说,给儿子娶媳妇要娶地位不如自己家的,给女儿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地位高的。这个“原则”,我们在《围城》当中也能看到,方鸿渐的父亲就这样说过。

其实,不管是“门当户对”也好,还是“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也罢,都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的具体体现,都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服从“三从四德”的要求,说穿了,就是为了更好地奴役、压迫女性。

那么,在《孔雀东南飞》一诗当中,多次提到过焦家与刘家地位的差别。比如焦母劝儿子休掉刘兰芝的时候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刘兰芝也对婆婆说过:“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刘兰芝在辞别焦仲卿的时候还说过:“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这些诗句其实都在暗示刘兰芝的娘家地位是不如焦仲卿家的,而焦仲卿的母亲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视门第的人。

细读《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我们能够发现,其实这时候的焦家已经没落了,并不是焦母自己以为的那种高门大户了;焦仲卿本人也只是一个小府吏,并不是达官显贵。那么,焦母当年给焦仲卿择妻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与门第高的人家联姻,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娶了平民出身的刘兰芝。

虽然,刘兰芝本人十分优秀,娘家也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但婆婆还是大秀自己的门第优越感,处处瞧不起刘兰芝。刘兰芝的婆婆故意给她安排了沉重而繁多的家务,还经常“鸡蛋里面挑骨头”,嫌她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得不对。其实,她就是瞧不起儿媳妇,嫌儿媳妇出身低,才故意欺负她。假如她娶的儿媳妇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姐,她也未必有胆子找茬儿啦。

而刘兰芝对婆婆这种自视清高的举动也早就看透了,心里肯定也腹诽过无数次。只是,刘兰芝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婆婆的言语、行动,她一直采取容忍的态度。但是,宽容、忍让也换不来幸福。刘兰芝还是被婆婆扫地出门了。

这时候的兰芝,不再是一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形象。她早早地起来,梳洗打扮,以漂漂亮亮的形象出现在婆婆面前,这是兰芝在为自己找回尊严。她还故意把自己的嫁妆一样一样的说出来,告诉老公,那些娘家给我的好东西我不要了,给你留着吧。兰芝其实是用“严妆”和放弃嫁妆,表明自己不会摇尾乞怜,自己娘家不差钱儿。她也是在打脸她的婆婆,告诉她,你别装了,你家也不过是一副空架子罢了,真有钱有势谁家会这么使唤儿媳妇啊。

所以,刘兰芝和婆婆之所以产生矛盾,其中一大原因是在等级观念上,主要就是刘兰芝的婆婆认不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死抱着门第观念不放,造成了婆媳关系的紧张。

二、刘兰芝和焦仲卿感情融洽,焦母看着不爽

根据诗文的叙述,我们能够推测出焦家原来是一个门第比较高的大户人家。但是后来,焦仲卿的父亲去世了,焦家家道中落,焦仲卿是他们家唯一的男丁,肩负着重整家业的重任。焦母对焦仲卿寄予了厚望,对他管教也比较严格。焦仲卿成亲以后,夫妻感情好,焦母觉得这可能会耽误儿子的学业、前程,所以很是不爽。

再者,因为焦父的去世,焦仲卿成了母亲唯一的精神寄托。所以,当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焦母有一种“失宠”的感觉,她会下意识地认为儿媳妇抢走了儿子。因为担心“失去”儿子,焦母感到忧虑、焦躁、失落、不安,甚至恐惧。正是这种无法言说的感觉,让焦母把儿媳妇当成了假想敌,当成了影响自己母子感情的绊脚石。于是,焦母就开始不自觉的针对刘兰芝,事事和她作对,巴不得快点把她赶出家门。

另外,我们要知道,在古时候,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夫妻之间是不能有爱情的。今天,我们把婚姻看做爱情的归宿,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的。然而,在脑袋里面充斥着封建礼教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古代家长们看来,爱情却是最要不得的洪水猛兽;谈爱情,哪怕是在夫妻之间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按照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夫妻关系应该是那种“相敬如宾”的虚伪样子,如果谁家子弟夫妻关系太好了,是会被父母强行拆散的。《礼记内则》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儿子、儿媳妇感情再好,公公婆婆只要不喜欢这个儿媳妇,那么就要休掉她;儿子不喜欢自己的媳妇,两个人感情再不好,只要男方的父母喜欢,认为这个儿媳妇孝顺,那么儿子就不可以休妻。

按照封建礼教、封建伦理的规定,媳妇首先是给公婆娶的,是“媳”;其次才是给丈夫娶的,是“妇”。说白了,也就是在封建礼教下,儿媳妇首先是公婆的保姆,其次才是儿子的妻子。所以,按照这个理论,夫妻之间不需要彼此相爱,你只要服侍好公婆就一切OK了。

而我们在《孔雀东南飞》的叙述当中,发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两个感情甚笃,彼此十分依恋。正是他们的相知、相爱才惹怒了婆婆,遭到了被强迫分手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根源,其实就是那违反人性和天理的封建礼教。说到底,焦母和刘兰芝的婆媳矛盾是封建礼教和美好爱情的冲突。

三、刘兰芝的性格让焦母无法接受

刘兰芝嫁给焦仲卿以后,服侍婆婆、照顾小姑,内外操持,实在是一个合格的好媳妇。但是,她的婆婆因为不喜欢她,处处找她的事儿,还向焦仲卿告状,说自己的儿媳妇“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可是兰芝也和丈夫说过,自己在夫家什么事都是听婆婆的安排,并不敢自己做什么决定。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刘兰芝其实是一个很有礼貌、很懂事的孩子,她其实根本不像婆婆说的那样不堪。那么,婆婆是不是诬陷刘兰芝呢?倒也未必。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兰芝的性格就知道了。

首先,兰芝非常聪慧。她的婆婆嫌她干活慢,兰芝一眼就看透了婆婆的心思,她对老公说,“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老公被妈妈逼着休妻,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公的苦衷,不哭不闹,反而出言安慰焦仲卿。

其次,兰芝懂得维护尊严。在得知自己必定被休以后,她主动出击“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第二天又“严妆”上堂,拜见阿母。面对婆婆,刘兰芝冷静沉着、不卑不亢的说了一大段话,有理、有据、有节,既表明了自己心迹,又拆穿了婆婆的虚伪,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那么,我们从刘兰芝的言行就可以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外柔内刚、有思想、有主见、聪慧勇敢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刘兰芝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生命意识,有了追求人格独立、维护自我尊严的想法。刘兰芝的想法和做事原则很有可能不自觉的在行动中带了出来。而这些恰恰是她的婆婆接受不了的,更是封建宗法社会最不希望看到的。

刘兰芝的婆婆表面上是女人,其实早已经变成了贾宝玉口中沾染了男人气味的死鱼眼睛了。她已经完全把封建社会、封建礼法强加于女性身上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那一套消化吸收,并且不自觉的把这些束缚女性、压迫女性的东西拿来要求儿媳妇了。

所以,当焦母发现刘兰芝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其实是男权思想对女性的的期望)不一致,并且自己的儿子也不再对自己唯命是从,竟敢替媳妇说话的时候,她就慌了、怒了,她拍打着椅子,大骂焦仲卿:“小子无所畏,胆敢助妇语”。其实,焦母的恐惧正是封建思想、封建伦理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的恐惧。

结语

刘兰芝是一位美丽、多才的女性,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她都是一个优秀的存在。但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女子却因为婆婆的不待见而被赶出了家门,最终又因为不愿意背弃自己的爱人而投水自尽。这真是一幕令人痛心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发生,既有刘兰芝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焦仲卿母亲太过强势的因素,而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才是悲剧产生的真正根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