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广西龙州县:易地留人施良策 搬迁发展固边关

广西龙州县:易地留人施良策 搬迁发展固边关

时间:2023-04-04 16:29:36

相关推荐

广西龙州县:易地留人施良策 搬迁发展固边关

广西龙州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两省四县接壤,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下辖12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7万余人。

“十三五”初期,全县共有47个贫困村,5.0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3.2%。起,为有效破解贫困户“有住房保障”“有收入来源”两大难题,该县以“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为出发点,以“驻边、守边、富边、稳边”为指导方针,强化领导、大胆探索,先后建起了城南、城北、水口镇共宜幸福家园等共计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跨乡镇集中安置了贫困户2147户7017人。

8月,龙州县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成功打响广西“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该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指示精神,保持攻坚态势、巩固脱贫成果,紧密围绕易地搬迁“四率”指标,创新“三抓三促”基本模式,不断提升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水平,奋力实现搬迁户在南疆边城“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长远目标。

抓党建,促管理

转变搬迁户“脑瓜子”

(一)党旗引领,打造红色堡垒

一是把支部建在安置点上,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3个较大规模的安置点建立社区“两委会”,在另外6个中心村安置点建立屯级党支部,同时设置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确保易地搬迁户在党的旗帜下生产生活;二是组织开展安置点新任“两委”干部和屯级支部书记集体廉政谈话,举办履职能力业务技能培训班,针对搬迁户群体的特殊性,增强基层组织成员的干事、管理能力;三是在安置点持续举办“新时代讲习夜校”,支部组织、每月一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脱贫励志典型,引导搬迁户一心向党、自立自强。

(二)居民自治,树立主人意识

一是建立居民自治体系,以搬迁户推荐、组织面谈、优中选优为原则,在城南、城北和水口镇安置点选聘单元长和楼栋长,在中心村安置点选聘屯组长,培养搬迁户自我管理意识;二是营造邻里守望浓厚氛围,以党群联谊活动为载体,各安置点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或“幸福家园感恩日”,忆往昔、见今朝、颂党恩、谈互助;三是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通过集体议事论事定事干事,逐步树立搬迁户主人翁意识,比如响水镇中心村安置点,72户搬迁户前晚议定,第二天即投工投劳开展风貌提升,仅用3天便在点内建起了花园、菜园和议事广场。

(三)市场运作,强化社会参与

一是引进物业管理公司,运用“服务+企业”的模式,对配备电梯的规模较大的安置点进行规范管理,搬迁户第一年免交物业费(政府兜底),第二年物业费减半,第三年全额缴纳,既减轻搬迁户的短期负担,又循序渐进地推行安置点管理上的市场化运作;二是开办“市民学校”,由社区“两委”成员和单元长,配合物业管理公司对搬迁户进行“市民”培训,内容涵盖电梯和水电气使用、老人小孩安全防范、公共设施维护等方方面面,帮助搬迁户适应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抓服务,促四率

温暖搬迁户“心窝子”

(一)拓宽渠道,提升增收就业率

一是做强就业服务,在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为搬迁户滚动提供就业信息,同时利用人社部门资源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按需举办家政服务、厨师面点等技能培训班,实现安置点就业能力培训全覆盖。二是做实就业岗位,在安置点及周边创办电子产品、手工制品、服装服饰等加工类和种养类“扶贫车间”27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10多人,同时在安置点设置保洁员、治安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41 个,实现搬迁户“家门口”就业。三是做优劳务输出,在安置点累计举办现场招聘会7场,同时采取“订单式”劳务输出模式,积极协调区内外特别是广东省鹤山市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定期安排、送工上门,全县累计动员和推动搬迁户转移就业2325人,其中包括残疾人20人。四是做大加工产业,在水口安置点附近建设扶贫产业园,发挥水口口岸为坚果、粮食、水果、冰鲜水产品进境指定口岸优势,发展进口产品加工,累计引进优质企业入驻20家,实现投产9家,已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随着边境互市贸易的恢复发展,到就业岗位将逐步提升到1200多个;利用粤桂扶贫协作,在城北安置点附近建设龙北工业园区鹤山园,吸纳5家企业入驻,建成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通过各类发展途径,实现搬迁户“一户一薪”。

(二)三管齐下,提升政策落实率

一是落实安置地主体责任,安置地所在乡镇建立领导定点联系服务制度,督促本地干部执行工作下访、入户走访、日常随访等“三访”机制,深入了解搬迁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查缺项、补短板,制定帮扶方案、选准脱贫产业;二是落实迁出地跟踪责任,迁出地所在乡镇建立迁出户家庭动态监管制度,完善迁出户档案资料,跟踪落实产业奖补、户口迁移、拆旧复垦等政策,保持与安置地乡镇的协调联动、无缝衔接;三是落实帮扶人具体责任,帮扶人不随搬迁户的迁出而变化,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工作,注重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政策。

(三)多元处置,提升旧房拆除率

一是农户自拆与政府帮拆相结合,搬迁户按时拆旧一律给予两万一千元的补助资金,对于有能力的搬迁户,鼓励自行拆旧复垦,对于全家外出务工或缺少劳动力的搬迁户,由迁出地政府组织力量帮助拆除,确保拆除到位、服务到位; 二是应拆尽拆与酌情保留相结合,在应拆尽拆的基础上,对上金乡白雪屯、响水镇么来屯等传统村落,由政府主导将搬迁户旧房收归村集体,保留古村落原貌,择时开发旅游,对缺乏屯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屯组,由政府择优将质量较好的旧房进行升级改造,既能作为屯级活动场所,又能满足迁出户的念想与乡愁。

(四)以人为本,提升搬迁常住率

一是提供“保姆式”便捷服务,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搬迁户内安装“一键呼叫系统”,遇到突发情况可通过按键第一时间得到帮扶和救助;二是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教育、卫计、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选派干部进驻安置点,快捷办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参保等民生事宜;三是开展聚力暖心服务,如水口镇安置点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使老年搬迁户老有所乐,城南安置点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小学生傍晚四点半到六点半无家长照顾的难题;四是组建义务服务队,由社区党员、老干部、文化能人等深入安置点为搬迁户发展出谋划策,解决日常难题;五是开展文娱活动,举办“高举旗帜跟党走”“易地搬迁新生活”等主题座谈会和端午中秋文艺晚会,增强搬迁户对安置点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六是培育良好家风,创建“五好”家庭,营造向善、向好、向美的安置氛围。

抓保障,促稳定

留住搬迁户“脚跟子”

(一)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人心可持续

一是加快原乡土地的确权颁证,打消“人走地无”的后顾之忧,同时方便土地流转增收,推动易地安置“彻底搬、搬彻底”;二是及时落实新房的不动产登记,打消“临时据点”的不安全感,确保搬迁户入住新家、不念旧家,安心就业创业,推动易地安置原乡旧房“彻底拆、拆彻底”;三是统筹办理户口迁移,将搬迁户的原户籍统一迁往安置地,同时制定政策——户籍迁往边境一线安置地的搬迁户,享受与安置地原居民同等的每人每月167元的边民生活补助,打消“同地异遇”的外人意识,推动易地安置“彻底住、住彻底”。

(二)强化配套保障,确保发展可持续

一是学校建在安置点,斥资在城南和水口两大安置点就近新建小学和幼儿园,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其他安置点也尽量选址在乡镇中心区域,实现搬迁户子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一定程度上杜绝“两头跑”现象;二是医院建在安置点,在城南、城北、水口3大安置点内新建卫生室,其他安置点则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辐射优势,实现搬迁户生病有医看、小病不出村(社区);三是超市建在安置点,全县共设立爱心超市17家,搬迁户持有“爱心存折”,通过参与社区(村屯)公益活动获取爱心积分,凭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满足生活所需、激发内生动力;四是市场建在安置点,统筹布局大小农贸市场和个体摊点30余家,并在一些安置点内设立临时小菜市,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搬迁户就地创业,既解决了买菜难问题,又扩宽了增收渠道。

(三)强化经费保障,确保管理可持续

整合有限的财政资金,将9个安置点管理和服务所需的各类经费,如社区“两委”干部和单元长、楼栋长及中心村安置点队长工资(月工资300——1800元),日常办公经费、党群活动经费,拆旧复垦奖补资金等,统一纳入全县的财政预算,足额安排、按实列支,确保干部队伍配优配强、日常工作运转有序。

编辑校对:张琼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