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母亲喜欢绣花 父亲乐意背柴 这是父母的爱情

母亲喜欢绣花 父亲乐意背柴 这是父母的爱情

时间:2020-08-07 14:43:51

相关推荐

母亲喜欢绣花 父亲乐意背柴 这是父母的爱情

文/依依

母亲喜欢绣花。父亲乐意背柴。

这是一幅最经典的男耕女织图。古稀之年的老父亲老母亲用他们的日常诠释“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婚姻真谛。

农历庚子鼠年,母亲73岁,父亲79岁。他们的婚姻走过了漫长的50年。若照时下流行说法,父母已进入金婚岁月。好多次,我们一帮儿女也提议给两位老人庆祝庆祝。母亲只一句:“什么金婚银婚的,我和你爹是草本之人、草木婚。不用过。”

老辈的婚姻,彼此间爱的蕴藉而深沉。

母亲这一生,生育了我们六个孩子,可经她手养大9个孩子。她这辈子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也许就是她的小儿子。当年,因计生小儿子被迫送人。这是母亲一块心病,更是父亲解不开的心结。对于这件事,母亲不让任何人在父亲跟前提起。现在社会,每家养一二个孩子,都鸡飞狗跳。不知老母亲抚养我们这一群孩子操碎了多少心,流过了多少泪。

母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善良、坚韧、聪慧优秀品质。跟着父亲几十年,日子顺与不顺,如不如意,从不抱怨一字半句。更难得的是,母亲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两样爱好——看书、绣花。

母亲喜欢看书。家里倚角旮旯的闲书,都被母亲搜寻出来翻看,就连做饭,母亲也是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常常,父亲从地里干半天活回来,母亲连锅都没烧开。年轻父亲虽说脾气暴些,但听着妻子找出的各种理由及柴草边躺着的那本书,火气也就小了。

母亲的这一爱好,倒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她身边孩子们。

几岁上,就从母亲的故事里听到了《苦菜花》。除了我们兄妹五个喜欢读书外,就连母亲奶大的外甥女小娟,同样的嗜书如命。当然,还有她的几个孙女……小依是母亲最小的孙女,也是母亲最疼爱的孙女。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依,得以于爱读书,从小学到高中,门门功课几近满分。

母亲没有给她的孩子讲太多读书、做人道理,但母亲手上的书却明白昭示“知识改变命运”及“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

除了书,母亲最喜欢的莫过于绣花了。母亲从未出嫁的小姑娘绣到为人妻为人母,从为人妻母绣到为人祖母老祖。而今年逾古稀的母亲还绣着……

偶尔端详母亲:还是那么俊美、端庄,这或缘于母亲心里有花。

年青时,母亲跟着父亲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买个盐的钱都找不出。但清苦的日子里,总点缀着花花草草。无论什么花草,一经母亲的手没有不活的。母亲打小有哮喘病,她做什么活都不急不躁,很有耐心,尤其是养花。但母亲说,因她是水命,花才容易活。

因爱养花,母亲自然地喜欢绣花。家里枕头枕巾、床单布罩……都是母亲绣的花。母亲绣花都是自己亲自描。看到《红楼梦》第二十六集中——“只见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走进来,手里拿着些花样子并两张纸,说道:‘这两个花样子叫你描出来呢。’说着,向小红撂下,回转身就跑了。”这段文字,想到母亲绣花种种。

儿时,家里穷,老大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小老三穿……但衣服再怎么旧,都完整无损。因为每一个破损地方,都被母亲或绣上一朵小花,一颗小草……去年冬天,母亲无意间看到我围巾上断开了几条线,她拿出针线笸箩比对、挑选出类似的线,母亲真是心灵手巧,一会儿,断线处开出一朵一朵小花。

如今,我们五兄妹,家家有母亲送的“福”。满满地“福”,连同周周正正的边框,把母亲的爱都嵌镶了进去。

这个正月,因为疫情,母亲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竟把三年前开绣的十字绣峻工了。我展开二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幸福万年长”,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上面苍松青翠,仙鹤姿娴;鲜花小草,流水瀑布……全都变成一股母爱的暖流,在我心中流淌。

为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躲在家里。人们长时间不出门,不免心气浮躁,但母亲不会。她早已经习惯了一整天一整天不出门。因为,外甥上学需人照顾,母亲一声不响从山里来到县城。县城,母亲没有熟人说话,没有熟门可窜,她就整日整日做家务。每天,她一到孩子放学时间,她就爬在窗边,探头瞭望孩子。母亲说:“她数过,‘敬业花园’同她的外甥一起上下的有十七个孩子……”我知道母亲寂寞。

老母亲,为儿女付出太多!

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母亲说,哪天不做点针线活儿,这一天好似白过,也好像自己没价值似的。后来,我便给母亲买了这个十字绣。

当初买时,没想太多。等拿回来,看着展开的一大团布,当时就感到一丝不安。

从此,母亲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整整三年,那团布就在母亲怀里团来团去。上千个日子,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绣着。母亲绣出了日子,绣出了希望。休息天,和母亲拉家长是幸福的——老家白菜长得好不好,土豆收得多不多……

有时,母亲的专注,让我产生种负罪感。那次,看着低了头,觑着眼,捏紧针绣过来绣进去的母亲,我埋怨她几句。母亲一边接过我认好线的针,一边淡淡地说:“这么个大东西,嬷要是绣不完怎么弄,给你绣好了,以后留个念想。”

母亲看似淡淡的几句话,我听着比针扎还难受。坎坷生活,为我披上层厚厚铠甲,我已很少感动。可是,那天在母亲面前,我如一个孩子般抹起泪来。我不敢想象没有母亲,日子还怎么过下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母亲……

母亲虽然住在城里,但春节会回到山里自己家。今年腊月,母亲走时把十字绣也打点到自己的行囊里。

整整二个月,母亲就绣着,绣着……

每天,父亲早早起来把老两口的饭做好。饭好了,家里暖和了。父亲才喊母亲起床吃饭。等母亲起床,收拾好,父亲早把饭菜端上桌。父亲一向吃饭利索。看母亲慢慢吃饭,慢慢放下碗筷,父亲开始洗碗刷锅。这个习惯,父亲坚持十五六年了。自从几个儿女成家立业,父亲就把所有家务承包了。不但洗洗涮涮,连蒸馒头、包饺子、炸粘糕父亲干起来都很娴熟。父亲说:“你嬷手里没劲,她揉不动面。”

其实,那是父亲对母亲的感动。

母亲拿锈花针的手,曾经整整拿过十年的铁掀、镢头。早年,父亲为挣出儿女们的学费,去五台山做工,整整十年。十年间,家里七八口人的地留给有哮喘病的母亲。

母亲偶尔下手洗个碗,父亲会粗声粗气地“绣你的花吧”。等母亲开始绣花,父亲就准备上山拾柴。

因于疫情,这段时间,我一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电话通常由母亲接。电话里问到父亲,母亲就说:“你爹拾柴了。他说一天不背柴,身上就不舒坦。”我和母亲说,父亲快八十的人了,不要总上山。

母亲说:“你爹的理由可充分了,他说:‘城里花钱去爬山,我在家里又不用花钱还能背一大背柴,怎么不去。’”想想,父亲的话满有道理。可能因为经常下地,七十八九岁的父亲能担能挑,健步如飞。我感谢上苍!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山里的树越长越茂,草越长越盛,干柴、树枝遍地皆是。父亲每天出去,不长时间就能背回一大背柴。

老两口一天两顿饭。早饭一般9点多,晚饭4点左右。早饭吃完饭,天将晌午,父亲就准时上山背柴。为不让母亲担心,他会算好时间准时回家。安顿好背柴,父亲开始着手做第二顿饭。我不知道他们这顿饭,是午饭?晚饭?

父亲做饭时,母亲偶尔也搭一下手,烧个火拿了瓜片豆子什么的,或者拿个碗,递个筷。老两口,琴瑟和谐。饭菜上桌,两人边吃边拉家长——做了几瓣花,几片叶子?今天背柴远不远?槐树枝多,松树枝多……尽管非“醉里吴音相媚好”。

这是老两口的情话。

背回来的柴,父亲用小锯子一根一根锯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整整齐齐垛起来。家里大门口、房屋后、猪圈边、厕所旁,到处垛满了父亲的背柴。村里人爱串门,一看到我家的垛柴,不住夸父亲细心体贴。父亲总憨憨笑笑:“太长了,孩子嬷弄不断。”

其实,那时父亲对母亲怜惜。

当年,父亲在五台山,母亲不但种七八口人的地,还要自己背柴。做饭时,柴太长,放不进灶膛,母亲就会找好一个合适地儿,放好木柴,搬起石头砸柴。十年间,母亲拿绣花针的手,不知搬起多少次的大石头。

看着院里院外,墙角旮旯垛着的柴。父亲脸上流露出一种满足与自信:“看看,我给咱家拾了多少柴!你看看村里谁家有咱家背柴多。”一垛垛背柴,那是父亲对母亲蕴藉深沉的爱;一朵朵绣花,那是母亲对父亲的脉脉温情。

这段时间,老父亲老母亲也关心着各地的疫情。吃完晚饭,他们就打开电视看新闻。如果这个时间接通母亲电话,她会准确说出武汉的新增病是多少,并不断念叨,那个医生去世了,那个院长病了……还和我说起捐款的事。我告诉母亲:“我们都是党员,都会捐的。”“对,对!捐吧,人家一个收废品的还捐……”母亲电话里说。

稍晚些,父亲就安顿几个土豆放在铁皮炉子上,一边和母亲看电视,一边翻弄着上面的土豆。等满屋清香氤氲,父亲就开始认认真真吹灰,剥皮,递给母亲。母亲喜欢绣花,母亲也喜欢吃烧土豆。知妻莫如夫。

父母的恩爱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慢慢“绣”了出来的。母亲把日子绣的多姿多彩,清香幽远,父亲用背柴温暖日子,燃烧了岁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