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代少妇如何思春?王昌龄的《闺怨》从喜剧到悲剧 这就是爱情

古代少妇如何思春?王昌龄的《闺怨》从喜剧到悲剧 这就是爱情

时间:2020-11-16 17:01:27

相关推荐

古代少妇如何思春?王昌龄的《闺怨》从喜剧到悲剧 这就是爱情

闺中少妇不识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古代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也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当然,那时的父母,在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时候,并不是胡乱为之,而是有目的、有条件、有利益、有范围去挑选,为子女寻觅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这一点,在官宦人家显得尤其重要。

在王孙贵族家族之间联姻,是常有的事,在《红楼梦》当中,四大家族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时候的男子,以追求科兴功名为首要任务。四年一次,幸运的,一次就考上了。那些可怜、倒霉的家伙,可能一个四年又一个四年,常年漂泊在外。这也造成了夫妻双双别离、思念;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使得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那就是从军!一个战斗在沙场,一个独守深闺。两相思念,两地愁怨……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所描述的就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少妇独守空房而引发的故事。春风一吹,百花盛开。带来了春信与温柔,少妇登楼远眺,欣赏春景。诗人通过观察和体会,抓住少妇的心理变化,从赏春的快乐起笔,转到了伤情,由喜到悲,自然过渡到情景之中,更添凄凉,使人无限悲伤。

闺中少妇不知愁:与以往的宫怨闺辞不同,诗人的起笔,所描写的少妇,并不是凄怨哀伤的样子。与其说她是一个已经结婚的少妇,不如说她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她似乎不知道什么是愁滋味,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痛。从她的言行举止、神态样貌,你感觉不到她正在经历一场历日旷久的离别。

当然,这一句,着重描写只是少妇。她独自一个人生活,她的丈夫去哪儿了?生死未卜!我们无从得知,或许少妇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诗人表面上只说她是不知愁滋味,她真如诗人说的那样吗?懵懂无知、没心没肺一般?此处余音绕梁,颇有用意,引领读者继续探索,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春日凝妆上翠楼:这一句,承接上一句的伏笔。诗人虽然没有直言少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字里行间却不小心透露了答案。在中国古代,登楼远眺,大多有怀思、排解忧愁的意思。少妇的这一举动,正是这种用意!她不是真的不知愁,她的心其实早已愁结,只是她选择坚强,不着痕迹,不让别人发现她内心的痛苦。

这一天,春光明媚。如果丈夫在她身边,他们应该会一起郊游,携手踏青。他不在,她的心自然郁结难以舒展,但是她依然精心妆扮,将自己妆饰得如同这个春天一样娇媚温柔。她莲步轻缓,慢慢登上层楼。她多么希望他能看到自己梳的妆容,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她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他!

忽见陌头杨柳色:如果说前两句,诗人刻意委婉,将少妇的心思安排得如此细腻,从这句起,诗人来了一个急转急停!登上翠楼之后,少妇的眼界豁然开朗,她看到了路边的杨柳,冒出了新芽,或许柳枝间还有黄莺和燕子在歌唱、飞舞,春色是如此旖旎。春光越是美好、美妙,她的心越是痛,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悔教夫婿觅封侯:行笔至此,诗人才将少妇的心迹坦露出来,她后悔了!她在回想,如果当初不是她的怂恿,她的鼓励,他应该也不会走,不会为了建功立业,而离开自己。她把所有的问题,都扛在自己肩上。无论是谁都明白,男子去边塞从军,封侯拜相,还有客观的原因。国家征兵,即使他不想,也要去,必须去。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或许少妇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她只是不说,默默承受这份相思之痛,这份别离之苦。

编辑语:宫怨、闺怨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的题材。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当属佼佼者,创作老练,且内容新颖,手法别出心裁。从一开始的平铺直叙,看似平淡无奇,到突然转折,从喜剧到悲剧,如此这般的落差,给予了人们无限想象和缓冲的时间。这也是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读者带来震撼的效果,同时还将诗歌艺术推向高潮!短短的28个字,诗人创造了一个远大的艺术空间,少妇、征夫、春光、边塞……所有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想象力,就有怎样的画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