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梦里老乡——婺源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我们所不知道的戏曲艺术!

梦里老乡——婺源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我们所不知道的戏曲艺术!

时间:2021-11-01 18:21:27

相关推荐

梦里老乡——婺源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我们所不知道的戏曲艺术!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说到婺源,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婺源家喻户晓的油菜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婺源傩舞。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探寻婺源傩舞的奥秘吧!

什么是傩舞?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是中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传统宗教舞蹈。婺源傩舞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婺源原始的傩舞远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前,是中国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活资料。

历史悠久:

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 是一种古代的宗教舞蹈。源于原始巫舞,一种驱鬼逐疫的祭仪时跳的舞,又称舞鬼戏。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比鬼疫更凶猛狼狞狰之傩神,随着强节奏的鼓点,跳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其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傩舞起源:

明嘉靖壬戌年进士程义春,是秋口长径人,他任陕西苑马寺郎时,从当地将傩舞带回家乡。很快在婺源流传开来,便有了长径“驱傩神班”,段莘庆源的“万顺班”和“人和班”等,历史上曾有“三十六傩班,七十二狮班”之说。

据传长径村的一柄古铜斧,斩妖祛邪时,挨家门上劈一斧,便斩绝了一年之孽根,上年有过不测的牛栏猪舍,只须猛地一剁,便促六畜兴旺。

艺术特点:

婺源傩舞节目有一百多个、傩面两百多个。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的影响,现存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有演员19人,面具三十余个,其中有4个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4个。

婺源的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表演形式:

傩舞的表演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婺源傩舞动作十分丰富,模拟女性的舞步"妮行步",《开天辟地》中的"辟斧"、"拗斧"、"磨斧",《丞相操兵》中的"上、中、下十字架"、"操兵步"、"拍手一照"、"拍腿过河"、"耍羽毛"、"舞花"、"轮棍",《太阳射月》中的"摸胡点"、"单摸胡"、"双摸胡"等都别具一格,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貌。这些动作多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

婺源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有50多种,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

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民族之魂,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婺源傩舞以古朴的舞蹈风格和众多的表演节目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值得人们加以珍视。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婺源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