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医入门的第一味药 既珍贵无比 又药效广泛!

中医入门的第一味药 既珍贵无比 又药效广泛!

时间:2021-01-22 12:20:50

相关推荐

中医入门的第一味药 既珍贵无比 又药效广泛!

在民间拜师学医的时候,首先要学习的一本书就是《药性赋》,这本书是用歌赋题材写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而打开《药性赋》的第一味药,那就是犀角。犀角在《药性赋》中划为寒性药物,既然化在寒性药物里,那自然就有着寒性的特质。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中,有一种叫“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而《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中也提到“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从这个角度来看,寒性药物最起码的作用就应该是抑制热性疾病的了。

犀角被《药性赋》放在寒性药物之首,自然有它独特的用意,我们不妨来看看犀角的作用。犀角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暹罗角”,一种是“广角”,“暹罗角”是脊椎动物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广角”是黑犀和白犀的角。

从性味的角度来看,犀角味苦咸,性寒,从归经的角度来看,犀角归心、肝、胃经,从功效的角度来讲,犀角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等作用。从临床适用的角度来讲,犀角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湿热病热甚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谵语等症;温热病热毒炽盛、身热、发斑疹其色紫暗等症。

而在《药性赋》中对犀角的记录,也就一句十分简单的话,那就是“犀角解乎心热”,从这个方面可以知道犀角在“凉血解热”“清心定惊”方面比较在行;但在《本草纲目》中却对犀角的作用做了进一步补充,认为犀角“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畜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犀角的用法一般分为内服或外用两大类,内服在磨汁或研末时,一般用量为1.5~3克;若在煎汤时,用量可增至2.5~6克;也可入丸、散中,具体用量根据整个丸、散的配方来决定。犀角在外用时,一般是磨汁外涂患处。

犀角在临床使用时,尤其讲究配伍,在凉血止血方面,犀角与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等药配伍,作用较好,比如犀角地黄汤;在温热病邪入营分的时候,以烦渴舌赤、夜寐不安等症为主的,常与金银花、玄参、黄连等药配伍,如清营汤;在高热烦躁、惊厥抽搐时,常与羚羊角配伍,如紫雪丹;在温热发斑时,可与玄参、石膏配伍,如化斑汤,也可与大青叶、栀子、淡豆豉配伍,如犀角大青汤。

犀牛是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所以犀角已经被列为禁用药物之一,现在大多用水牛角作为犀角的替代药物,但水牛角的用量要比犀角大很多,水牛角一般15~30g ,宜先煎3 小时以上。在临床运用中,犀角不宜用于孕妇,还有十九畏中有“川乌草乌不顺犀”的名言,所以在使用犀角时,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