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清代画家恽寿平坚持复原已消失的传统“没骨花鸟画”

清代画家恽寿平坚持复原已消失的传统“没骨花鸟画”

时间:2019-12-16 10:34:54

相关推荐

清代画家恽寿平坚持复原已消失的传统“没骨花鸟画”

清代“骨花鸟”的画家恽寿平是位很有个性、又很有才气的画家,对于绘画怀抱无穷梦想。他有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伯父恽向,指导他学习文人山水画。恽寿平最喜欢画山水画,年轻时就画得很好,受到的赞美和掌声无数。

恽寿平画像。

缘分造就一代画家

恽寿平最喜欢画山水画,年轻时,碰到一位跟他一样有才气、家世背景又好、又温文善良、只比他大一岁的王翚(清初六大画家之一)。恽寿平和王翚成为莫逆之交,直到生命尽头,王翚都算是恽寿平的贵人(恽寿平家贫,他过世时还是王翚出资帮忙下葬的)。在年轻时的他思索了一个长久的问题,于是他跟王翚说:“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妄(恽寿平本名恽格),耻为天下第二手。”(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就是跟王翚说好了:山水画我自知胜不过你,这条路我如果走下去,也只能在你之后,所以我决定走另一条路。于是,放弃他最钟爱的山水画,转而去耕耘一片荒瘠又乏人问津的没骨花鸟。

《清代学者象传》之王翚像。

坚持复原已消失的传统

“没骨花鸟”到底长什么样?在当时只看到文献上记载,真正的画没流传下来。

恽寿平异常的用功(当一个人天生有才,又用功非常时,你可以想像他能发挥多大的力量)研究没骨花鸟,而且要更进一步让花不只是画,还要让花动起来、活起来!

他寻找文献,发现古代花鸟史上的“没骨图”始于徐熙之子徐崇嗣。花鸟画古来是以五代的徐熙和黄筌为主要两大宗:徐熙以野逸闻名,着重以水墨定气格的表现,而黄筌则是传统工笔花鸟双钩填彩(就是先用细墨线勾边,然后在框边内填上颜色)的代表。文献中对徐崇嗣的“没骨图”是这样描述的:“熙之子(即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指黄筌画法),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表示这是一种放弃以墨线勾边,但仍染色细腻的画种。是技术性很高、但已失传的画类。

恽寿平《牡丹》

于是他开始寻找文献,他发现古代花鸟史上的“没骨图”始于徐熙之子徐崇嗣。花鸟画古来是以五代的徐熙和黄筌为主要两大宗:徐熙以野逸闻名,着重以水墨定气格的表现,而黄筌则是传统工笔花鸟双钩填彩(就是先用细墨线勾边,然后在框边内填上颜色)的代表。文献中对徐崇嗣开创的“没骨图”新画风是这样描述的:“熙之子(即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指黄筌画法),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表示这是一种放弃以墨线勾边,但仍染色细腻的画种。一看就知是技术性很高、但已失传的画类,恽寿平要重新将之复兴,因此他等于是在开创一条全新的道路。

“意”与“形”皆重的技法

一般文人画花,多半都是走“写意”或“大写意”路线,求“意到”,不求“形似”,但恽寿平对花卉却有着“唯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艺术坚持,所以他重视对景写生,而不像当时大多数的文人画家,喜欢关在家里临摹古画;而技术上,他采用的是没骨工笔画法。这种画法之难,在于花体全以彩色布成,下笔后不能修改,加上染色时没有边线辅助,很难做到传统工笔的层层叠染(因为很容易看出水渍、笔触),所以,画家对色彩的饱和度、水分的控制和作画程序性的掌握,都必须十分熟悉。

恽寿平《梅》

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恽寿平研发出许多新技法,如粉笔带脂法、粉色点染同用法、色染水晕法、撞水、撞色等等,藉由这些技法,将没骨花卉画得活灵活现。而这一切都来自恽寿平平日认真的体察研究,非一蹴可及或天马行空的任意想像得来。

能诗能书展现内涵

除了研思画技,恽寿平更在内涵上下功夫,他能诗能书,与画并誉为“三绝”;他到处游历,拓展视野;他博览古画、广读诗书。艺术对他而言,完全是生命内在情性、质地的自然呈现,如果希望自己的创作有深度,首先得让自己的生命特质和精神气度达到那样的高度。也就是说,恽寿平其实正是借着没骨花卉,谦虚、踏实而认真地展现他温雅、宁静、高逸、淡泊的生命特质呢!

笔者曾经在欣赏恽寿平的作品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深究其中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如此吧!当眼前的没骨花卉真的轻灵的跃动起来,仿佛看到恽寿平正对着我微笑,那花就如同他本人。

也许创意并非为了与人争强,也不只是跟别人不一样,或许真正的创意就是你与生俱来、与他人不同的生命特质,你只不过将之发掘出来而已,而不是为创意而创意。从恽寿平的故事里,好像也在告诉我们:放弃不一定就是失去,也许那正是你丰收的开始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