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农村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统筹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农村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统筹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3-10-14 09:11:56

相关推荐

农村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统筹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农业生态环境美丽乡村规划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统筹兼顾、协调解决农村环境保护和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

我国农村化肥、农药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单位面积施用量高于发达国家,存在不同化肥之间使用结构不合理现象。农业化肥平均利用率低于30%、流失失量高,相当于施用10公斤化肥,就有7公斤多被分解、挥发、渗漏、淋溶,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周围径流水系污染和负营养化,甚至是大气和地下水污染。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日益严重,以有机磷农药为例,其使用过程中仅有约10%被植物吸收,其余约90%扩散于大气中,直接影响着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

2、农业生产使用塑料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农膜的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

3、乡村企业的不合理发展带来的污染。

乡村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乡村企业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影响大,又因规模小、资金与技术有限而难以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使得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还有一些污染型中小型企业从城市迁建于乡村,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4、农作物秸秆焚烧,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秸秆焚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焚烧秸秆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5、农村旅游业过度开发对农村造成环境污染。

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大量流动游客,使人口更为集中,地方名胜古迹、乡土特色景区、观光农业、采摘园区、农家乐等一系列新型旅游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当严重,餐饮、消费、清洗、宰杀家畜废水、废弃物大量增多,肆意破坏植被、任意盖房搭棚、胡乱堆放垃圾的情况屡见不鲜。

6、农村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导致有机物质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入水渠、河道,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繁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 BOD、COD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等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经雨水冲刷大面积污染土壤和水系。

二、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对策。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给农村本已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的稳定生产和收入,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使“三农”问题日益难以解决,也将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已成为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兼顾农村环境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一)、农村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资源利用率提升,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与破坏,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得以有效化解。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各种资源和能源耗费,提高资料的有效利用率水平,推动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形成“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通常模式有:

1、物质多层利用型

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构成的良性循环,通过增加生产环和增益环节,将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系统内做到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多级利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该类型又可分为沼气利用型、病虫草防治型、产业链延长增殖型等。

2、生物互利共生型

利用生物群落内各层生物的不同生态位特性及互利共生关系,分层利用空间,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增加物质生产。生物互利共生型以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单产。该类型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复合型、农作物复合种植型、其他复合型等。

3、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

依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原理,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型和资源开发型等。

4、观光旅游型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旅游观光结合在一起的良性模式。观光旅游型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是近年来新兴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各类型中又包含多种模式。

(二)、发展推广农村低碳经济理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

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通过低碳经济理论对实践中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转变,即以三低三高为基础,分别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向低碳化方向发展,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其它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指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过程的基本操作手段以及行为、态度和认知取向,是区域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采取手段的共同特征。通过具体步骤和措施的制定,完成发展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来说,每一步的步骤与措施在尺度和战略与战术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法成功应用于发展实践当中,才能逐步实现稳定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

农村经济绿色发现模式

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一定要推翻原有的市场,应从保护环境、保护特色城镇的角度去深入探索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土地肥沃,推广绿色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渔业养殖基地、绿色食品...等等的绿色发展模式,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种做法不仅保护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也给农民致富创业提供了各种各样门道,如果能带动起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体系持续不断的创新,那么从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收获可持续发展的收益,也可以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