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1924年泰戈尔到访中国 为何徐志摩热情欢迎 陈独秀却强烈反对?

1924年泰戈尔到访中国 为何徐志摩热情欢迎 陈独秀却强烈反对?

时间:2024-06-29 02:22:04

相关推荐

1924年泰戈尔到访中国 为何徐志摩热情欢迎 陈独秀却强烈反对?

一粒小小的石子在被投入平静的湖面之后,往往会使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如果是一块巨石被投掷入水中,又会卷起怎样的水花呢?

"文坛巨星"闪现中国

1924年中国文坛迎来了一件令人震撼的大事,那就是大文豪"泰戈尔"将会在这一年到访中国。泰戈尔,何许人也?1861年出生于印度,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也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泰戈尔的文采一直被中国很多文人墨客所称赞敬仰,所以泰戈尔即将访问中国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造成中国文坛一片轰动,大家议论纷纷,内心都十分迫切想要亲眼见到这位"大文豪"。

泰戈尔初到中国的时候,中国文坛各界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徐志摩和郑振铎两位文学名人还和泰戈尔进行了合影,当时两人的名气还远不及泰戈尔,能和如此"文坛巨星"合影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拍照后,泰戈尔又被大家簇拥着走下了船,这才得以正式踏上中国这方热土。或许是因为中国民众的热情,泰戈尔下了船之后,情绪高涨,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为何,就感觉到了中国却有一种回到自己故乡的感觉。

印度和中国其实是相隔不远的两个睦邻友好的国家,而且两个国家自历史上就一直进行着友好往来,也有一直进行着频繁的经济活动,所以泰戈尔来到中国倍感亲切,也就不足为奇。

作为泰戈尔头号大粉丝之一的徐志摩,他一直热情欢迎着泰戈尔,也自愿担任中方的翻译和秘书。但泰戈尔的这趟旅行并不完美,那次中国之旅,泰戈尔可以说是"信心满满而来,伤心沮丧而归",这又是为何?

乘兴而来,沮丧而归

泰戈尔的中国之行看似欢乐和气的氛围背后,是一些人的小动作在作乱,导致这一趟旅途并不完美。

为了迎接泰戈尔的到来,梁启超、徐志摩等人都表示十分欢迎,并且不敢有丝毫懈怠,但仍有一些人却强烈反对泰戈尔的这次到访,并且迫不及待希望他赶快离开,这些人就是以陈独秀、郭沫若等人为首左翼文化人,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泰戈尔此行的主要行程就是来中国进行各种演讲,但这件事情进行得并不十分顺畅。泰戈尔在中国的大多数演讲遭到了这些左翼文化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常常做出一些过于激烈的举动,导致泰戈尔内心十分沮丧,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后来的一系列演讲。

而徐志摩先生作为泰戈尔的强烈支持者,听闻这些之后就表示十分气愤,他曾在5月12日的演讲大会上,公开为泰戈尔先生打抱不平。

这些左翼文化人为什么要阻挡泰戈尔先生的演讲?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左翼文化人担心,泰戈尔先生的演讲会传播不利于左翼文化的发展。

那时候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陈独秀等人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但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对他们的言论表示反对的人,所以他们一直谨小慎微地对待任何有可能与他们的思想方向起冲突的因素。

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了这些左翼文化分子对自身的不自信。

收获颇丰的中国之行

经历了几天的游历生活,泰戈尔也临近归期,徐志摩特意按照中国的礼节,为他准备了"十八相送"。

虽然此次的中国之行略有些"不愉快",但也算是收获颇丰的一次旅行,泰戈尔先生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还是有许多真挚诚恳的人,他们愿意与之相敬如宾,并且对他交付真挚的友谊。

徐志摩细心陪同泰戈尔到达了日本,临别的时候,两人都有些恋恋不舍,徐志摩问泰戈尔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泰戈尔表示没有,但随后他委婉地表示自己把一颗心落在了这里。

到底是对中国有多么深切的热爱,才能说出这么真挚的话语,中国到底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才能将这位大文豪的心所牵绊。但深思一下,中国的魅力,离不开这些这些可爱且热情的人们,更离不开中国这片广袤土地所散发出的文化底蕴。

泰戈尔先生多次来到中国,国际上早已把这些称作兄弟之间的情谊之交。也正是因为泰戈尔先生的多次来访,对中国现代的诗歌和散文创作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最为被历史称作一桩"美谈"的,就是泰戈尔先生与徐悲鸿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后来泰戈尔甚至邀请徐悲鸿前往印度参加画展,徐悲鸿曾经还为泰戈尔先生画了一张画像。

与泰戈尔先生相交甚欢的也当属徐志摩先生,泰戈尔与徐志摩先生几乎形影不离,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被记录在一些老旧泛黄的照片当中,其中有一张最为独特,是泰戈尔先生在徐志摩先生的家中所拍摄的,胡适先生还在照片上面题了字。

回国前夕,泰戈尔先生还特意拿出一件印度长袍,与之相赠,泰戈尔先生对徐志摩先生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恐怕以后再没有机会回到中国,这件衣服就当作礼物转送给徐志摩先生。

泰戈尔的此次中国之行,虽有遗憾,但依然是收获满满的,他对中国的真挚感情也是无法用语言简单描述的,他与中国深切的友情,不仅仅停留在几位中国文人名士对他真挚情感的付出,更体现在中国一花一木带给他一种强烈亲切感的体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