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东方瑰宝——中国地毯艺术展:美的在场与觉醒

东方瑰宝——中国地毯艺术展:美的在场与觉醒

时间:2022-03-17 18:54:27

相关推荐

东方瑰宝——中国地毯艺术展:美的在场与觉醒

提及“一带一路”,常使人想到漫漫黄沙路,古代中国经亚洲心脏给西方世界输送的丝绸、茶叶、瓷器,但少有人知晓,在这条自古至今的商贸道路上,中国地毯亦是大宗出口商品,受欢迎程度与瓷器不分伯仲。从汉墓出土的壁画中,从敦煌莫高窟令人心荡神驰的飞天图画里,莫不能观察到中国人使用地毯的踪迹。

1月15日,《东方瑰宝——中国地毯艺术展》于北京银帝艺术馆揭开序幕,此次地毯展览分作三个展区:东方瑰宝厅、古毯收藏厅、敦煌莫高窟厅。共展出53条地毯,其中古毯21条,新制地毯32条。正门大厅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皇家“中国蓝”,流转于人造佛窟中似转非转的盛唐宝相花,更有来自海内外藏家毕生所藏珍品——存世最大而完整的京工古毯、秘藏古堡200余年的宁夏地毯、罕见的18世纪“龙抱柱”毯等,亦有体现大唐气象的巨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挂毯,令观者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既展现了精美绝伦的地毯艺术成就,也展现了上千年的技法传承。现场由中国地毯艺术传承人周小寒先生和银帝艺术馆馆长吕建富先生主持开幕,国内十余家艺术媒体和机构出席开幕式,共同助推经典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美学。

看点一:晚清1840 — 潘通,永恒的蓝色经典

刚刚过去的12月,潘通公司发布了度色“Pantone 19-4052,Classic Blue”,时尚杂志和设计公司随之开始带节奏,于是摩洛哥的蓝色梦幻之城、梵高的星月夜、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甚至穿蓝色连衣裙的美少女战士都被拽来为今年的蓝色主旋律审美站台,却没有哪家KOL为清代的“中国蓝”留出一席之地。

在清代,蓝色从民间到皇室都备受青睐。彼时官方垄断生产青蓝色染料的基地为北京“蓝靛厂”(注:据沈从文先生考证,中国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染蓝的技术。明代官府专门在北京西部设制了发酵制作储存靛蓝的工坊,这便是北京蓝靛厂地名的由来。清朝改“内织染局”为“织染局”,织染局外署辖蓝靛厂。 “织染局”属于皇宫大内,是宫廷官署,由宦官掌控。),此地名沿用至今。史料记载,清康熙时期即已掌握化学染色技术,清代官员从一品至九品官服皆为石青或蓝色,皇帝与后妃们的礼服上亦广泛使用各种色系的蓝。对这种含蓄内敛色彩的追逐,同样也体现在宫廷地毯的设计和制作上。

展馆入门拾级而上,便是三条以靛蓝为主调的中国古董地毯,自上而下如瀑布般铺陈出大片大片的蓝,时间凝聚的迷幻感及深邃感创造出一片静谧的精神空间。

看点二:秘藏海外二百余年,欧亚大陆历史遗珍

早在二百年前,地毯贸易已沿着欧亚大陆来到欧洲人的家中。现场有一条两百年前的宁夏手工地毯,寓意富贵永恒的缠枝牡丹纹、寓意“万福”的卍字不到头纹和蝙蝠纹,代表过去、当下及未来的三叶草纹,图案布局庄重而巧妙;中央处的九狮亦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彰显勇气与力量。此毯系一位现年 85 岁的英国贵妇于 1976 年花费1.8万美元购得,现让与周小寒先生,使其历经流离颠沛又回到诞生之地。另一条同款地毯现陈列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展览中另有一条堪称稀世孤品的中国古董地毯,原为苏格兰的一位子爵所有,他曾是18世纪苏格兰驻中国广州的最高行政统领,现在的香港培生集团(Pearson HK)便隶属于他的家族。在世时,子爵每年夏天都要去苏格兰的一座古堡中度假,在森林中畋猎打靶,这条地毯便一直陈设在他的卧室之中。

此毯分布缠枝牡丹纹、拐子龙纹、云雷纹等中国传统纹饰,呈现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风格,细察可见其经线纬线粗细不匀,系出自手捻。1900年,古堡进行维修时这条地毯便被记录在案,穿越两个世纪的这份艺术文化遗产如今呈现在展览上,依旧神采奕奕。

看点三:Art Deco与中国地毯的共同进化

1904年,皇贝子溥伦率团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世博会,拔得头魁,瓷器茶叶丝绸和地毯都在那届世博会上名声大噪;西方世界对中国种种奢靡奇异的想象,在繁复美丽的地毯上得到了实证,中国工艺同时也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影响。

Art Deco来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运动,又称“装饰艺术”,是当时欧洲中产阶级追求的一种艺术风格,通过对古老文明的想象,以大胆的轮廓、藤蔓曲线、机械美学与几何装饰线条来展现时代美感。上海的和平大厦、武康饭店即是留下强烈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在这一浪潮下,欧美商人们希望从中国地毯中获取灵感,中国Art Deco地毯遂应运而生。据统计,仅1928年,天津一地就向美国出口近十六万条地毯,这种繁盛的出口贸易一直持续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

Art Deco纹饰常以晕色形式出现,如花的茎叶、山或水的局部用色由内到外均有渐变,深浅不一却有规律的色彩变化使图案极具立体感,加之整体布局并不讲究完全对称及色彩的丰富和强烈对比,一股活泼明亮的现代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看点四:古法制毯,来自敦煌的极致浪漫

中国传统纹饰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展览中一批古法地毯融汇了宫廷艺术、佛教艺术和民间艺术等元素,从青铜器、陶器、宫廷及寺庙的装饰物中汲取创作素材。相比波斯地毯、伊朗丝毯图案那些浩繁如星的细密几何纹和变形花卉纹,中国地毯的图案纹饰更加多元,其中来自敦煌的新式设计尤为精彩。

金锁纹毯——取材敦煌莫高窟320窟,壁画《西方净土变》中,恢弘的佛国世界中乐伎在一张毯子上舞蹈,舒展快乐的舞人和拈花含笑的善思维菩萨皆为煌煌大唐的象征,其脚下的毯子得今人之妙手,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展览现场,唤起了人们对净土世界的联想。

茶花纹毯——取材敦煌莫高窟第 158 窟,茶花又名曼陀罗花,相传佛祖传法时手捻曼陀罗花枝,漫天飘下花瓣,吉祥安宁,佛光普照。此毯在黄色的大地上展现红似火焰的重瓣大茶花,让人感到大边上云头状的花朵无边无际地在向外延伸。此毯已被亚洲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采用,置于其天安门旁的茶室中。

藻井图毯则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类——在中国古建筑中,最具想象力的一个部分便是藻井。细密的斗栱、圆形嵌套方形的穹顶像是人们日夜相对的苍穹,饰不同祥瑞,纳日月星河,色彩的搭配组合又营造出立体感。而当视角从建筑中的仰视变为地毯上的俯视,将灿烂星河置于脚底,感受尤为奇特。

展览还专设了一座“敦煌莫高窟”——进入后可见一尊北凉时期的菩萨,交脚而坐,左右壁画上各绘就一只护法狮,仿的是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275窟,显示丝绸之路上的早期彩塑所受犍陀罗之影响。菩萨面前铺设的是一条盛开着宝相花的中国地毯,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而宝相花则是自然和宗教之美的理想结合。

诸如此类颇具创造性的古法新制地毯在展览中俯拾皆是,这些地毯悉数来自周小寒先生。周小寒先生是中国地毯艺术传承人、研究者、设计者、制作者,曾花费数十年还原古毯植物染色技术,为推广中国地毯文化而不遗余力。

结语:

从古至今,中国地毯无疑是奢侈品般的存在,因其经典的设计、优质的染色技术和独特的编织工艺,彰显着自身的收藏和使用价值。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同样不乏以中国古董地毯作为高档装饰品。同时,中国地毯又是中国“一带一路”文化的承载者,无论是古董地毯还是古法新制地毯,见证和参与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广。

《东方瑰宝——中国地毯艺术展》

展览时间:

1月15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

银帝艺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路1705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