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 卖货郎的老物件儿 也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 卖货郎的老物件儿 也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

时间:2020-07-07 10:29:51

相关推荐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 卖货郎的老物件儿 也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卖货郎的老物件儿,也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老北京的玩意儿拨浪鼓。从前,在北京城各大胡同巷子里,经常能听到卖货郎手中摇的“咕咚咕咚”的声音,那就是拨浪鼓发出的。孩子们一听到这声音,心里直痒痒,就坐不住了,赶紧往家门外跑,有的想要那个玩意儿,有的还想看看卖货小哥还有啥好东西要卖。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大杂院,以及卖货郎使用的老物件儿,而且也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如今,在北京前门大街的两侧竖立着的最具特色的,当属那些高大的“路灯”了。那些路灯,除了19对“鸟笼”式的路灯外,前门大街中段还有28对“拨浪鼓”式的路灯呢!那些大小串起来的“拨浪鼓”竖立起来,又像是个性的冰糖葫芦,晚上灯一亮,大街被照得没一个角落是黑暗的。

其实,北京人还把拨浪鼓叫“手摇鼓”、“货郎鼓”、“小鼓”,等等。江南一些地方还叫它为“摇咕咚”。其他少数民族如藏族则称拨浪鼓为“达玛如”、“达克”、“绕鲁”、“卓尼鼓”。纳西族则叫它“东巴鼓”、“手摇鼓”,等等。总而言之,拨浪鼓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可以说,拨浪鼓不仅是儿童的玩具,还是卖货郎叫卖的“好帮手”。只要摇摇那个,人们就知道街上有人卖东西了,而不至于扯着大嗓子喊,倒也省事儿。所以,拨浪鼓也就成了卖货郎的标志,被人们叫做“货郎鼓”了。拨浪鼓我们大多也都见过,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没能在集市和自家门口见过,至少在古装影视剧里也见过。就是一个小型鼓,在侧面插一根筷子粗细的立柱,与立柱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有一个铃铛的圆球。

然后不断摇着立柱,两个圆球就会不断撞击两个鼓面,发出连续不断的响亮的声音。拨浪鼓有大有小,通常大的直径有八九寸,小的有两三寸。大的声音浑厚,小的声音清脆。小孩子玩小的,大点的孩子玩大的,卖货郎自然拿大号,那个声音也大些,传得远嘛。每年北京的一些庙会上,有时还能看到一些摊子在卖拨浪鼓这种老玩意儿。没见过的现代小孩们,依旧对这个东西很好奇,就缠着大人买一个回去。那么,拨浪鼓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玩意儿?它跟传统大鼓究竟有什么渊源呢?说起拨浪鼓,它的历史可比北京城要早许多。据说,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玩意儿了。1978年,人们曾在湖北的随县鼓墩出土了一套战国的青铜座建鼓。这个鼓跟一般的鼓不一样,底座上有根立柱,柱的中央为长形木制鼓,有点像今天的腰鼓。

这个东西,倍儿像是一种巨大的拨浪鼓,不过少了可以摇动的双耳,也许是腐化了,也未可知。确切地说,最早的拨浪鼓,在战国时候,其实有另一个名字“鼗”。这个玩意儿,不是玩具,而是一种个性的打击乐器。发声时,不用鼓槌,而是用摇动侧面的双耳来击打鼓面。发声时具有一定的节奏,高低的音律,但是比起大名鼎鼎的编钟,它的音律和声音并不好控制。但从形状来看,它的确长的是拨浪鼓的样子。《周礼·春官·大司马》的注解中就有明确记载:“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说明它体型比一般鼓小,正是通过摇着把柄,让两旁的双耳进行击打。这应该算是最原始的拨浪鼓了,但还不是孩子手中的玩具,更非卖货郎所用,也还没那么小。大约到了宋朝时候,拨浪鼓形制才变得成熟,既是乐器,也是卖货郎的帮手,同时也是小屁孩们爱玩的玩具,跟小风车一样。

在乐器中,从前那个鼗乐器并没有绝迹,依旧传承被宫廷所用。商业上,就是货郎鼓,比孩子们的那个稍大一点。再一个就是孩子们的手摇鼓玩具了,超受孩子喜欢。南宋大画家李嵩有一幅著名的传世之作—《货郎图》,从画面中除了货郎和那些小屁孩外,我们还能看到南宋时的拨浪鼓,造型很是个性,鼓形如罐,手柄则像葫芦把,两侧的双耳跟今天的也不样,类似于皮条。小孩们都在争着要拨浪鼓。另外,由此图可见,在宋朝时就已经有了“四层拨浪鼓”这种新玩意儿了。顾名思义,这是由四个拨浪鼓组合而成的,而且大小不,由小到大,依次叠摞在一起,每两个之间互相垂直,呈十字形状。而且每个鼓都有弹丸双耳,下方则是一根精致的手柄。通常,鼓面越大,发音就越是低沉;鼓面越小,发音越是清脆。

所以大小不一在一起的四个鼓,同时发出的声音,音强就会高低错落,跟长短不一的风铃一样,叮咚悦耳。如今,好奇的现代人根据这幅图,也复制了这种四层货郎鼓,果然不同凡响。此外,南宋的苏汉臣有一幅《五瑞图》,其中画面更展示了古代精彩的拨浪鼓—双层鼓。五个戴面具的小孩,围在一起跳舞,其中一人两手各拿一只拨浪鼓,这拨浪鼓是双层的。上层的鼓呈扁圆形,下层的稍长,有点像腰鼓。鼓面都绘着彩色花纹,长鼓的侧身还镶着小花呢,极为美观。宋代以后,到了明清两朝,拨浪鼓依旧在民间的胡同巷子流行,成为不同时代的孩子们所喜爱的玩具,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即使到民国,这个拨浪鼓也在北京城里挺流行。当然,拨浪鼓在不同的时代里,也有不同的造型,以及彩绘风咚格,等等。

就像服装,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风尚。从外形上看,拨浪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鼓面上绘有彩色的图案装饰,除了北京的拨浪鼓,外地如河南淮阳、江苏盐城也同样如此。另一种则是在鼓的侧身绘有一圈的彩色图案,这让小小的拨浪鼓更加美观好看,也更能吸引那些小孩子。拨浪鼓的鼓面,大多用牛皮或羊皮做成,甚至还有用蛇皮制作的,稍微次一些的,则用皮纸或者油纸做成,价格自然就要便宣些。古代的鼓身都是木头做的,到了近代,随着塑料的发明,开始也出现了塑料鼓。至于鼓耳的那两枚弹丸,在古代大多用薏仁、枣核、磁珠,甚至木珠,到了近现代,则出现了玻璃珠。当然,这时候,玻璃弹球倒也成了孩子们的另一种玩具了。大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的卖货郎并不一定专卖小孩子的玩具。

他们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既有卖布的,也有卖炭翁,这两种小贩都利用了从前卖货郎的“招式”,拿拨浪鼓无言地叫卖。每当四合院里的人听到外边的拨浪鼓响起来,那些家庭主妇们就纷纷奔出家门,前来围着卖布的货郎,挑选便宜的布料。所以,卖货郎倒成了吸引妇女们的卖布郎了。另外,就是卖炭翁也摇着拨浪鼓,在大冬天串胡同,给那些大宅门四合院里的各家各户前来送煤炭。只要手里的拨浪鼓一摇,生意很快就能来了,接着,煤炭就能顺利地卖完。许多时候,一些刚生了孩子的少妇们也对拨浪鼓情有独钟。并不是她们喜欢,而是给襁褓里的婴儿耍。婴儿自然不懂,少妇们一摇,哄婴儿开心,逗他们笑,或者用来哄婴儿睡觉觉。一直均匀地摇拨浪鼓,单调的鼓声很容易给孩子催眠的。

甭说,这招还挺灵。到了新世纪,第五届中国国际消博会上,传统的拨浪鼓竟成了吉祥物。由此一来,拨浪鼓更传得远了,还成了出口的商品呢。当然,在如今新式玩具充斥的现代家庭里,拨浪鼓已经是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玩具了,而且相比于电子玩具,它的诱惑力明显欠缺些。但是它淳朴而精巧的老工艺,却值得我们赞叹。幸运的是,作为老古董,它还没有绝迹,除了古玩市场,如今些超市里,依然能发现这种老旧的儿童玩具。也许你会纳闷,它是怎么流传到现代,而不被人们遗忘的呢?也许,再过上几个世纪,这种拨浪鼓依旧是孩子们的玩具,成为非电子产品里的最具代表性的玩意儿呢。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喜欢小编的宝宝不要忘记点赞加关注哦,天气越来越冷了,注意保暖哦,下次见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