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_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_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2023-11-04 08:27:51

相关推荐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_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的现象现在越来越普遍,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关注这些,针对可能的原因,多多的去预防这个病症,我来给大家说说如何预防脑梗死的产生,希望我所说的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多多注意这些。那么如何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是怎样的?一起来看下。

1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

一、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2.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

3.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

4.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

5.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

6.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

7.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

二、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脑梗死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死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 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 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 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死,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 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死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死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死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能吃什么

1、脑梗塞病人宜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2、脑梗塞病人宜多吃些芹菜、香菇、山楂等。芹菜有清热利湿、醒神健脑、平肝凉血之功效。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有一定疗效。香菇有补气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低血压,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心脑及微循环供血,加热后营养不被破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良好疗效。山楂具有活血化瘀、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3、宜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可以防止便秘。

4、宜多喝水,脑梗塞的病人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5、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6、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防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塞复发。

7、忌食辛辣刺激、肥甘甜腻、过咸、助火生痰之品。

8、忌烟酒,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

3缺血性脑卒中是如何引起的

 脑梗死的患者发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想要护理好脑梗死的患者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

(1)病因

U 最常见的是AS,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U 较少见的病因有脑动脉炎等引起的感染性血管炎;

U 还见于药物滥用及偏头痛、先天畸形等。

U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管腔的完全闭塞。

U 好发血管:颈内A、大脑中A、颈总A、基底A下段

(2)一般特点

① 以中老年多见(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②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③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

④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⑤ 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⑥ 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梗塞除外。

⑦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

- 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 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或双侧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

- 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

4缺血性脑卒中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定位体征、动脉粥样硬化、动眼神经麻痹、豆纹动脉闭塞、恶心、复视

本病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闭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邻近受累脑组织的功能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较准确地对其病变位置定位诊断。以下将按主要脑动脉供血分布区对应的脑功能缺失症状叙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因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所致的同侧眼裂变小、瞳孔变小、眼球内陷及面部少汗);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前动脉缺血表现);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尽管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较少,但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明显的意识障碍。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最为常见。

(一)主干闭塞 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二)皮质支闭塞 上分支闭塞可出现必遭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Broca失语(优势半球)或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下分支闭塞可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而无偏瘫。

(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瘫;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前交通动脉以后闭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小便不易控制,对侧出现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等额叶释放症状。若前交通动脉以前大脑前动脉闭塞时,由于有对侧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不一定出现症状。如果双侧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易出现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双侧脑性瘫痪、二便失禁、额叶性认知功能障碍。

(二)皮质支闭塞 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

(二)皮质支闭塞 因侧支循环丰富而很少出现症状,仔细检查科发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伴黄斑回避,双侧病变可有皮质盲;顶枕动脉闭塞可见对侧偏盲,可有不定型幻觉痫性发作,主侧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距状动脉闭塞出现对侧偏盲或象限盲。

(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如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意向性震颤、短暂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面部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可出现丘脑综合征,如对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以及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和不自主运动,可伴有舞蹈、手足徐动和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中脑支闭塞则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如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或Benedik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常引起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损伤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

(二)中脑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

1. 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

2. Benedikt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Claude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4. Parinaud综合征 垂直注视麻痹。

(三)脑桥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

1. Foville综合征 同侧周围性面瘫,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肢体瘫痪。

2. Millard-Gubler综合征 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3. Raymond-Cesten综合征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碍,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4. 闭锁综合征,又称为睁眼昏迷 系双侧脑桥中下部的副侧基底部梗死。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及球麻痹,故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运动,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延髓梗死

最常见的是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面部痛温觉障碍,Horner综合征,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五)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基底动脉顶端2cm内包括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呈“干”字形的5条血管闭塞所产生的综合征。其常由栓塞引起,梗死灶可分布于枕叶、颞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出现眼部症状,意识行为异常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

分水岭脑梗死

系两支或以上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或同一动脉不同分支分布区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结合影像检查可将其分为以下常见类型:皮质前型,如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优势侧病变可出现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其病灶位于额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不呈带状前后走行,可直达顶上小叶;皮质后型,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如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其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和Gerstmann综合征;皮质下型:如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5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