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宝宝走路早晚跟智商有关?答案揭晓了 家长需了解 以免误了孩子

宝宝走路早晚跟智商有关?答案揭晓了 家长需了解 以免误了孩子

时间:2022-12-11 04:47:01

相关推荐

宝宝走路早晚跟智商有关?答案揭晓了 家长需了解 以免误了孩子

宝宝出生后,家长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宝宝的身上,宝宝一点点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家长的火眼金睛,然后家长圈就会出现宝宝的各种成长炫耀史。

我家宝10个月就会走了,肯定很聪明

而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走路也就成了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宝宝走路早肯定比走路晚的聪明,所以当自己家宝宝都已经15个月了,还是没有学会走路,家长就开始各种担心。

事实上,宝宝走路的早晚和智商聪明是没有太大的关联。

据儿科学会指出:宝宝在9—18个月开始独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今后比晚走路的孩子有明显优势。

宝宝走路的早晚受什么影响?

1、宝宝的性格

宝宝的性格似乎是影响婴儿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

性格温和、谨慎,或者胆小宝宝,不喜欢过早去挑战新的事情,或者摔倒了就不敢再去尝试,所以往往走路的时间会稍晚。

走路较早的宝宝则刚好相反,他们性格大胆,好动。总是对各种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勇于尝试,不管摔过多少次,都会自己爬起来,继续挑战。

大胆尝试走路

2、宝宝的营养和发育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还是很高的,宝宝的营养好,比如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喂养到位,那么宝宝的体质好、肌肉力量发达、骨骼发育良好,等到一定的时间段,他们自然而然就开始学习走路。

而有些宝宝得不到健康成长的营养,那么他们的肌肉力量就比较差,难以支撑起整个身子,连站立都困难,更不要说走路了。

可以站起来了

3、宝宝的平衡能力

站立行走需要大脑来掌握平衡,只有宝宝掌握好平衡感,他才能成功走路。

家长可以让宝宝多练习爬行,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四肢灵活性,同时还锻炼了宝宝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的发展。

平衡能力好

4、家长的因素

宝宝出生后,成了家里所有人的宝,每个人都要轮流抱。到了要练习走路的时候,也不舍得让宝宝下地,担心宝宝磕到、碰到,天天抱在怀里,这样就耽误了宝宝学习走路。

所以家长应该在宝宝需要学习走路的时候,放手让宝宝去尝试,多加练习,慢慢地,宝宝就能掌握走路的要领。

天天抱在怀里

宝宝过早走路的四大危害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2~3个月会抬头,6~7个月会独坐,8~9个月会爬行,10~11个月学会站立,12~16个月才会走路。如果过早让宝宝站立和走路,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伤害。

1、影响腿型

宝宝过早学站立和走路,而腿部的骨骼肌肉未发育完全,在体重的压迫下很容易导致骨骼弯曲、变形,比如常见的O型腿和X型腿。

2、影响身高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若过早开始学坐和走路,那么就会压迫脊柱发育,可能引起脊柱的过度弯曲,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3、导致扁平足

宝宝站立以后,体重就会全部集中到足部,当宝宝的足弓还没发育好之前学走路,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

4、损害视力发育

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如果宝宝过早学走路,当看不清面前较远的景物的时候,就会努力调整眼睛的焦距来注视景物,致使眼睛过度疲劳,反复则可能会损伤视力。

过早站立,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宝宝学走路注意三大细节

家长应该遵循宝宝的发育规律,当宝宝已经有了能力时,家长只需给宝宝提供小小的帮助即可。

1、宝宝学会站立之后,要多练习爬行

爬行能锻炼宝宝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家长可以让宝宝尽情的爬行,顺其自然,宝宝的力量足够后,自然就会走路了。

练习爬行

2、为宝宝购买合适的鞋子

家长要根据宝宝的脚型来选购鞋子,鞋子要轻巧、大小合适,鞋底要软硬适中。舒适的鞋子,有利于宝宝足部骨骼发育,同时有助于宝宝走路时保持身体平衡,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

3、提供安全的学步空间

宝宝学走路期间,难免会跌倒,所以家长要提供安全的空间让宝宝练习走路,家具摆设尽量避免妨碍宝宝,移走危险物品,家具边角和门把手都需要套上保护套。

宝宝永远是妈妈心中的骄傲

每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路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遵循宝宝的发育规律,不要刻意去和别人家孩子对比,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