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谢立新: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

谢立新: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

时间:2021-09-18 01:41:11

相关推荐

谢立新: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记者盛学友报道】1月7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法制网承办、阿里巴巴集团协办的第四届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如何让治理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成为众多与会者共同讨论的焦点。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技术和共治为内核的数字经济治理模式和经验,不仅在解决商业问题上发挥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上,也提供了借鉴和更多想象空间,为社会创造更多新价值。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新环境、新治理、新机遇”,还设置了“数字经济治理走向精细化”“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两个平行论坛。

受邀参加本届研讨会的还有一家来自基层的人民法院——四川省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

青羊区人民法院能够被邀请参加本届研讨会,是因为在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多元解纷格局的效能升级方面,该法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以来,青羊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聚焦金融消费和道交事故两大纠纷领域,研发、引入“青·云”金融智审平台和“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从“法院端—社会端—公众端”的全方位、立体化在线治理,推动科技“变量”向最大“增量”,法院本位向多元矩阵转变,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普惠。

在“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论坛上,青羊区人民法院院长谢立新做了《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主题发言。

下面是谢立新院长的发言全文——

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谢立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本届研讨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共治引领 智治支撑 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青羊法院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传承、创新枫桥经验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为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探索“技术赋能+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多元解纷格局的效能升级。以来,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聚焦金融消费和道交事故两大纠纷领域,研发、引入“青·云”金融智审平台和“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从“法院端—社会端—公众端”的全方位、立体化在线治理,推动科技“变量”向最大“增量”,法院本位向多元矩阵转变,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普惠。

一、缘起:寻求共治与智治的发展理念

(一)解纷资源共享性需要深度整合。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嵌入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作为一种典型的治理实践,多元共治所期待的开放共享与互联网所承载的跨界联通不谋而合。传统治理要素与现代前沿科技的相互交融,能够实现资源、人才的跨区域、跨界限智慧共建,发挥司法调解与社会调解的共能共效,推动形成更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互益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解纷服务便捷性需要深度挖掘。程序保障与接近正义已成为当今纠纷解决的世界潮流,而亲民以及更加便捷的解纷服务正是给公众提供一种接近正义的快车道。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公众对纠纷化解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刷新。更加开放的化解途径、即时的交流通路、便捷的在线场景、高效的处置程序和智能的回馈机制,将给多元共治带来更为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三)解纷规则普适性需要重构。“互联网+”思维与背景下,将多元解纷机制从线下逐步移转至线上,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化解个体纠纷。依托云计算对大数据的深度运用,更多的数据分析和算法提炼,有助于解纷规则走向统一、开放与透明,重塑整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行为的方式和对裁判结果的预判,促进纠纷当事人从对抗走向对话,从零和博弈走向互利双赢,从而形成社会共治培育的新突破口。

二、实践:“互联网+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

成都市青羊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经济社会活跃度高。近年来,区域内交通事故发生量、金融消费纠纷激增,不断挑战传统司法供给能力。围绕以激活多元解纷效能为中心,重塑互联网场域下法院、社会、公众纠纷共治,青羊法院与海规科技、精友国际等公司合作,推广适用多元解纷在线平台,探索纠纷的跨范围、跨时空、跨地域解决,实践“枫桥经验”的在线发展。

(一)小循环:法院内部“调审执”一体化联动

法院内部纠纷解决流程涵盖调解、审理、执行三个阶段,平台应用能够突破传统线下调解的空间时间限制,运用全网智能化辅助和材料自动化流转,促进案件处理跑起来。一是用活“高效链”,推行诉前在线式调解。通过购买技术服务,创新搭建金融消费纠纷、道交事故纠纷调解平台,汇集包括保险协会、金融调委会等多家调解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律师等18名特邀调解员,线上开展远程调解和诉调对接;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登录平台,自主选择优质的解纷咨询和调解服务,调解成功后即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迅速固化纠纷化解成果。二是强化“协作链”,探索诉中要素式审理。大胆创新大数据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海规公司合作的“青·云”金融智审平台,建立机器学习体系,制定加工验证、规则算法模型,将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纠纷分散的各类案件要素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形成涵盖海量知识点的法律知识图谱,并自动提取起诉数据及庭审笔录等关键信息,智能生成裁判结果及法律文书,准确率超过98%。三是筑牢“保障链”,确保诉后一键式执行。全面对接人保、平安、太平洋、大地等8家保险公司核心理赔系统,当事人在道交一体化平台达成调解后,赔付金直接进入申请账户,实现一键理赔;金融案件判决生效进入执行后,金融机构登录智审平台,可对系列案件一键批量申请执行,平台同步自动生成执行文书。

(二)中循环:法院与联调主体的一体化联动

社会的和谐发展稳定,更需要社会自治、多方参与、司法保障的分流过滤体系,通过搭建数据流通共享、不同主体对接的在线平台,促进纠纷解决快起来。一是联接线下多元解纷主体。青羊法院在原有的传统道交联调、金融诉调基础上,通过在线平台将法院与公安交警、行业监管、司法行政、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深度对接,将道交纠纷、金融纠纷解纷资源和渠道整合到统一平台,促使物理空间存在的矛盾纠纷转化为虚拟的矛盾纠纷大数据,为纠纷化解提供更加多维、开放、智能的时空面相。二是实现信息资源互通互联。运用大数据技术及互联网思维,道交一体化平台成功实现了公安交警数据、保险公司保单数据、调解机构、鉴定机构及法院数据相互共享,横向打破各联调单位间的数据鸿沟和信息壁垒,纵向无缝衔接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实现集交通事故认定、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审判、执行、保险理赔于一体的“一站式”处理。三是规范纠纷解决统一标准。在线平台通过建造数据仓库,统一数据检索、分析和挖掘服务,为各联调主体提供稳定、透明的解纷标准。道交一体化平台支持下,公安交警、司法行政、保险协会与人民法院关于赔付标准的认识已经逐步实现一致。而金融智审平台对“智能调解”和“智能审查”的嵌入升级,也有效辅助法院和金融调委会对争议焦点进行智慧判断。

(三)大循环:法院与社会公众一体化联动

依托法律+科技成果,归纳、发现矛盾纠纷产生和化解的规律,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帮助和权威预判,增强社会治理的前瞻性,促进解纷效果好起来。一是建立“小程序大平台”共享机制。利用道交一体化自助调处终端,事故各方当事人录入身份信息后可扫描微信小程序二维码进行在线办理、在线调解、在线查询进度等“7*24”小时网上操作;借助金融智审平台,法律文书通过短信、闪信、电商平台等多渠道电子送达,自动推送全流程节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实时交互,便于公众对纠纷化解信息的在线储存和应用。二是建立智能解纷辅助机制。以类案同判为基础,以大数据为纽带,当事人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自主录入治疗情况、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基础信息,可以完成赔付试算。引入硬核(尖端)科技,积极探索“司法+区块链”,有效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成功搭建“调解+失联修复”,获取当事人活跃的联系方式,破解金融纠纷调解“找人难”困境。三是建立规范指引提示机制。强化纠纷化解的专业性支持,道交当事人在平台简要描述案情,通过要素精准匹配,模拟生成裁判结果,形成案件处理结果预判机制,引导当事人理性地看待纠纷处理结果。深度应用司法审判大数据,针对金融借款、信用卡、小额贷款等领域突出问题,对金融合同条款增加约定管辖、送达、开庭方式等意见建议,引导建立行业性规范。

三、效果: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价值转变

(一)促进公共资源聚合和多元主体联动

平台的公共化,有效打破了原有多元主体联动解纷存在的信息壁垒强、流转时间长、合作程度低等解纷乏力难题。在道交事故领域,“网上数据一体化平台”的引入,构建多方参与的网络治理协作机制,打破自我封闭、条块分割,促使数据跨部门间“一次形成,综合利用”,辖区超过96%的事故纠纷得以在诉讼外化解,实现了纠纷解决的分层递进。金融消费领域,研发上线的“青·云”金融智审平台,面向金融机构组织10余次300余人大中型诉讼流程培训,引导金融机构、各类企业把握规范的诉讼要素,加强风险防控;并于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青羊区人民政府三方会签《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审判工作备忘录》,标志着金融诉调对接工作朝向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二)实现矛盾纠纷零距离、高效化解

平台的高效化,通过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用技术优化矛盾纠纷治理流程,成为现代治理中缓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减压阀”。“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启动至今,共在线受理案件71件,调解成功70件,化解纠纷成功率达98.59%,赔付金额达216万元。“青·云”智审平台上线以来,共运行案件4643件,立案3150件,结案3125件,50件以上的批量立案用时从一天以上减少到十分钟以内,简单案件审理周期从接近90天缩短至28天,送达效率、被告出庭率、主动履行率等得到了30%—80%的不同程度提升,法官人均办案更是突破2000余件。

(三)提升类型化诉非程序的社会认可

平台的专业化,旨在发挥案例推送、大数据分析、智能预判,接轨司法确认制度,促进解纷标准的互信互认,提升公众对非诉渠道认可度。,青羊法院道交、金融案件通过诉前调解后转入司法确认的案件为151件,同比增加145件,进入法院执行阶段的案件仅有5件,96.69%的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了赔付义务,约52%的案件当事人能够当天履行给付义务,案件无一被信访投诉,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及承办法官的满意度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社会善治。

四、深化: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融合创新

技术融合是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精准度的必然要求,两大平台建设是青羊法院践行“共治”与“智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积极尝试。当然,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相比,平台仍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一是智能性不足,平台的解纷功能比较单一,解纷机制尚未理顺,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仍处于“电子化”的“浅水区”。二是内生性缺陷,诉讼对于纠纷解决的中心地位被过分强调,公众对网络语境整体存在不信任,影响了在线纠纷解决的权威性。三是保障性缺乏,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缺少有机统筹,对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存在主导者错位。

面对上述差距和不足,为促进纠纷解决从后端诉讼向前端矛盾化解推移,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其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且我国关于在线调解相关规定不完善,规范效力层级较低,而其中涉及在线调解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顶层设计方面,应当加快调解制度立法和完善进程,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纳入法制轨道,消解在线解纷机制权威性缺失和信任性不足的弱势。其次,随着社会治理模式朝着跨智、众智、合智、善智等方向发展,扩大完善诉讼渠道和增强社会解纷力量,不能仅靠司法机关单兵突进。司法的支持和推动只能作为其发展的“外因”,相关主体致力于解决在线纠纷解决制度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是问题的“内因”。因此,回归党政主导下的在线纠纷解决体系构建,方能真正破解在线解纷平台发展面临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智能化”是互联网时代全流程在线纠纷解决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纠纷化解在线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吸取、汇集技术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双重智慧,充分借助超级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增强模型和算法的精细程度,积极推动平台由目前的弱人工智能辅助向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分析转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