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健康科普】排便异常 警惕大肠息肉!

【健康科普】排便异常 警惕大肠息肉!

时间:2019-12-26 11:38:07

相关推荐

【健康科普】排便异常 警惕大肠息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排便异常,警惕大肠息肉!

张女士,49岁,因腹部不适1周、便血1天入院检查。入院后常规化验发现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均有轻度升高,做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个0.8cm大小的息肉,进行肠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术后症状消失,复查肿瘤标记物均下降至正常。如果这类患者不能及时发现结肠息肉,任由其生长,5到后就可能发生癌变。

现在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选择体检,胃肠镜的检查也变成了体检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人就是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有肠道息肉,对于肠道息肉,大部分人认识不足。肠息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能及时发现肠息肉,并积极处理,就会避免很多结直肠癌症的发生。

大肠息肉广义上指任何突出于大肠管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前,均可称为大肠息肉,多发生于中年以后,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20%到30%,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单发多见,也可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易患人群: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以及油炸类食品者都是肠息肉高危人群,这是因为脂肪进入肠道以后,人体会分泌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如果频繁进食大量高脂肪食物,肠道中胆汁的浓度就会上升,而胆汁酸和胆盐都会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肠粘膜增生形成息肉,还可能诱导已有的息肉发生恶变。另外坐立时间越长者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机械刺激、粪便刺激、炎症刺激也是息肉高发人群,大肠腺瘤患者的直系亲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4倍。

01

肠道息肉分类

1.腺瘤性息肉:根据腺瘤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而管状腺瘤最为多见,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通常所说的癌前病变就是指腺瘤性息肉,90%左右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的,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如果不治疗,10—的癌变几率是100%,一旦发现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发生癌变,不管哪种息肉切除后都有可能复发,需要经常复查。以下几种息肉是不会引起癌变的2.错构瘤性息肉:表现为正常细胞过度生长和组织结构紊乱。 3.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很常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直肠,息肉表面光滑质地软。 4.炎性息肉:常继发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的损伤是肠粘膜发生溃疡,上皮破坏,继之上皮再修复,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岛状粘膜构成息肉,即所谓的假息肉。

02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1.大便带血。

2.便秘,大的息肉可以引起肠梗阻。

3.腹泻,腹痛。

4.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较小的息肉,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03

肠息肉治疗

小的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因无癌变潜能可以不做处理,但对于较大的息肉以及组织学证实为腺瘤性息肉者,为避免息肉的出血梗阻和癌变,一旦发现即行摘除。有蒂息肉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如>3厘米的无蒂息肉,应予以手术摘除。

04

肠息肉的预防

1.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饮食,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预防结肠癌症。食物纤维具有吸收水分性能,增加粪便量和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并因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和大肠黏膜接触的机会。 2.不吸烟,吸烟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 3.坚持有氧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疾病的风险。 4.补钙,摄入维生素D,可以预防结肠息肉。 5.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绒毛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

供稿:黄艳媛

编辑:张兴丽

辽阳县中心医院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公众号

传播医院文化 引领健康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