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佛教常识 】 我们常说的“无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常识 】 我们常说的“无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11-30 08:00:21

相关推荐

【佛教常识 】 我们常说的“无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据佛教经典论述:谓无始以来,一念不觉,于诸四谛,善恶业果等事理,愚迷暗昧,不能如实了知,于所知真实能为覆障,故曰无明。因为有无明,而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这一系列的痛苦源头都是从无明来的。

十二因缘所说的无明是指什么?

通俗地说:“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我”,对“自我”的无知。对“自我”的无知导致了“我执”,所以无明其实就是我执。我们每个人都执着自我,我要修行啊、我要解脱啊、我要成为佛弟子、我要弘法……他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也不知道那个“我”的具体范围在哪里,但是与生俱来,生生世世都在围绕这个我,这是最可怕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你通过学佛,把这个“我”看透了,看清楚了,把无明给彻底铲除了,那么,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触、受、爱、取、生、老、死、忧悲苦恼灭。

这个无明无性犹如虚空。无明本来不是一个实质的东西,就像水中月一样,水中月它不是一个实质的东西,水中压根就没有月,但确实有一个影子在。那大家就去捞这个月,你捞,怎么捞也捞不到月,水中本来就没有月亮,你捞不到的。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为了我。我要干嘛,我要成功,我要立德、立言、立行……他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要干嘛干嘛,这就是捞,捞这个水中月,但实质上他没有认识这个月。所以,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就是我执。当然,深入展开就是《缘起经》里所说的:“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其中“无知”又分十类。

《缘起经》里所说的“十类无明”

①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②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③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④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⑤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⑦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⑧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⑨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⑩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暗,是谓无明。

凡人的内心常常会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会想东西的精神活动;另一种是想东西的背后还有牢牢抓住不放的对那个观念、持有那个观念、执持那个观念不放的那个执着。这些“无知”使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痛苦。

大乘佛法所说的无明是什么?

十二因缘以“我执”为无明。大乘佛法是指障碍中道的那个叫做“无明”。印光大师云: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将无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则破十分,历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则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复随类现身,度脱众生,其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何况位位倍胜,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大乘佛教所说的无明有四十二品。“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最后一品无明破完,才证成就三身圆满的妙觉极果的佛。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