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曾国藩:人 要是能够“读懂”这点 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人 要是能够“读懂”这点 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时间:2019-05-01 05:20:24

相关推荐

曾国藩:人 要是能够“读懂”这点 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趣事趣谈 -08-26 19:20

人生于世间,之所以有别于禽兽着,就是能够休养一颗仁心。从古至今,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人心或许并不是单纯的善恶之分,或许就是善恶并存的。

一个人在生活中,终究要用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开始了对人生问题的探索,不论是哪一个教派的思想,最终都不约而同的得出了“需仁”的结果。

“需仁”便是不论人心原本仁或不仁,终归是最后要澄清心中的一切杂念,用善意去对待周围的所有人。但是仁心这个东西,说起来很是容易,真正要一贯的保持这个人生态度,却是非常的不易。

仁心的重要性不单单是道德层面的一种修为,它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有着很大的推动,所以说一个有志于在人生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修养仁心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晚清名臣曾国藩关于“仁心”有着这样一番的言论: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曾国藩的这一番话是在家书中对自己的弟弟们说的,曾国藩认为“仁心”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持久保持的心态,而是需要一以贯之,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和停顿,否则就会受到内心杂念的侵扰,到最后“仁心”也就一去不复还了。

曾国藩对于“仁心”的态度,反而推之,大概他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所以曾国藩将仁心示为一个人的最高修养,而且是一种很不容易保持的修养。一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所有人都要有一种善意的表达,只有发自内心的去体察仁的存在,才能够将“仁德”留存在心中。

曾国藩对于“仁”的修养,那也是很值得我们效仿的,所谓的“尽吾力之所能为”,便是这样的方法。尽力而为是曾国藩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是非常的实用的,只有尽力而为才能够有所收获。一个人只要在“仁心”上面下足了功夫,那么这样长久以往,自然也就能够把“仁”贯彻到自己的内心中。

修养一个好的品德,就是修养一种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在升任大官之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老家的穷苦亲戚,在多次的家书中,曾国藩对弟弟们多次嘱托,从京城捎带的银两和物资,要他们能够及时的看看护好一些年老穷困的亲族。曾国藩身体力行的榜样,无形中就给曾家的门风带去了很多的改观。

后来曾氏一族为官的人,从来没有任何欺压良善的恶迹,这都是归功于曾国藩平时的敦敦教导。仁心是有着道德上的净化作用,也有着对于身边人的榜样力量,但是仁心又绝对不仅仅只是这些。除却道德方面之外,成功也是需要一个人坚守仁德的品质。

一个人想要成就是大事业,就必须要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从来没有单打独斗可以获得大成功的。而想要众人的支持,就必须在“仁心”上下足功夫,日复一日的践行仁德的标准,这样才能够获得众人的认可。

元朝末期,九州板荡,很多人趁势作乱,都想要取代蒙元而代之。朱元璋出身草莽,也组建了自己的一支军队,但是在四处的征战中,始终不能够扩大自己的版图,这让朱元璋很是苦恼。后来身为教书先生的刘伯温,觉得天下之乱需要一位圣人来终结,根据刘伯温的观察,朱元璋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刘伯温一封安定天下的策略就投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台前,朱元璋看后大为惊喜,依靠着刘伯温的出谋划策,很快就壮大了声势,最后果然一举平定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刘伯温给朱元璋的建策没有很复杂,就是一个“仁”字。

在当时的乱世中,逐鹿中原的群雄,一个个眼中只有天下,其他的全然不顾。这些人但凡打下一个地方,就对周边的百姓大肆抢掠,有时比腐朽的元朝还要让百姓们觉得痛苦。

朱元璋手下的军队,也是不是有这样的做派,但是当刘伯温给朱元璋分析了夺取天下需要靠仁德后,朱元璋便严令所有的部下不准侵犯百姓分毫,因此周围的百姓全部携家带口的前来归附。

最后帮助朱元璋成就了大业。正是“仁德”的好处不尽人知,因此只要能够读懂曾国藩的这段劝勉,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做到,那么人生的成功就是近在眼前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