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小学生《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小学生《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时间:2021-01-08 07:08:02

相关推荐

小学生《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武松打虎》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久,知道山中有老虎,却偏向虎山走的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1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有一本叫《水浒传》的书。在里面,武松打虎这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武松真厉害,可有人却说,武松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不是英雄。我觉得他说的不对,武松就是英雄,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英雄。理由如下:

首先,武松生活的年代是宋代,那时候,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那时的老虎到处都是,不像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们连老虎的一根汗毛都不敢碰。

其次,老虎出没时,武松正因为在景阳冈一口气喝了十八碗酒,而在石头上睡着了,老虎正想向武松发出攻击,如果武松那时不出手,不就是能等死吗?武松为了保命打死老虎是天经地义的。

最后,那只老虎已经吃了十几个大汉了,害得村民整天忧心忡忡,把自己的关在家里,还经常幻想:万一老虎吃了菠菜,成了大力水手,冲过门来吃人怎么办,更别说踏出家门去打猎了。正因为这个,所以武松不费吹灰之力把老虎打死,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不过,宋代是宋代,现在是现在,武松那时打死老虎成了英雄,但如果我们像武松一样打死老虎,别说是大老虎,就算是小虎崽,也是犯罪行为,肯定会受到惩罚的。

《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施耐庵写的《水浒传》这篇小说的一小节《武松打虎》。

武松到“三碗不过岗”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武松付了钱转身要走时,店小二拦住武松说道:“客官,冈上有一只大老虎,如果你去了它会把你吃了。”武松不信,硬要往冈上走。

武松心想“如果我回去,店小二肯定会耻笑我,所以我要把老虎打死了才能回去,这样就不会被耻笑。”

走了一阵,太阳便落下山了,武松的酒力发作,浑身焦热起来,便一手提着梢棒,一只手解开衣服,跌跌撞撞地往一片乱树林走,见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便把梢棒放在一旁,躺在上面就要睡觉。忽然,发起一阵狂风,树叶乱飞,风过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睛白额的老虎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起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老虎又饥又渴,见了武松,急不可耐地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一按,当我看到那老虎捉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而武松对付这三招只是三次躲开,我觉得武松好聪明。

老虎吼了一声,转过身来,这时武松轮起梢棒,尽平生力气,猛地劈了下来,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一颗枯树被折断,没打着老虎,梢棒去折成了两截。那老虎咆哮着,性发起来。这时,我真为武松担心,后来没想武松居然把老虎打死了,我真佩服武松。我想像武松那样很勇敢,机智。

我受到的启发是:我以前看到困难就害怕,很想躲,现在我要向武松那样勇敢、机智,在学习的方面上,也有困难的时候,就像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在学习方面上的思考,所以我要向武松那样打败挡住我学习方面的拦路虎。

《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3

“别意悠悠去路长,浪言‘三碗不过冈’。醉来打杀山中虎,扬得声名满四方。”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行者”武松的评价。我非常仰慕武松的侠义及武功,便翻开《水浒传》读起了《武松打虎》这个片段。

在《武松打虎》中,武松在酒店中喝了号称“三碗不过冈”的老酒十五碗,却不见得醉倒,提着梢棒上景阳冈去了。山路上突然一阵狂风刮过,钻出一只吊睛白眉大老虎。武松抡棒就打,谁知那大虎身手矫健,这一棒竟打在了树枝上,梢棒被折为两段。那老虎发起性来,咆哮一声,往武松身上扑,武松身子一闪躲在一旁,旋即又趴在老虎背上,趁着酒兴,用尽平生力气,与老虎扭打起来。武松打了老虎好几十拳,那老虎经不住武松的拳头,七窍流血,软作一堆。

读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多启发。一方面,我觉得施耐庵遣词用句十分恰当,将武松打虎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用了“扑”、“吼”、“掀”、“剪”等词语充分表现了老虎的凶猛可怕,用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这个情节突显了武松的英雄气慨。细致入微的描写,仿佛让我身临其境一般;另一方面,我要学习武松那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发自他那迎难而上的珍贵品质,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4

《水浒传》是感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故事!如《武松打虎》就是其中之一。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他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高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正义理想。

如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通常有许多人都会临阵退缩或者逃避不敢应对,自从我学习了《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之后,使我懂得做人遇到困难时要临危不惧,我要学习武松打虎的精神。要无论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时都要不慌张、不退缩,勇于挑战,勇敢应对,勇往直前。凭着自我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5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水浒传》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其中,我最爱看的是第十回的《武松打虎》了。

故事的内容主要是:武松在“三碗不过冈”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景阳冈有虎,在傍晚独自过冈。武松走了一程,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大虫,那大虫一扑,武松一闪。老虎又一剪,武松又一闪。武松用哨棒一劈,却打在树上。老虎又扑来,武松就势按住它,往睛上乱踢,老虎不停的扒土,扒出土坑。武松又打了老虎五六十拳,把老虎打的不能动弹,武松才住手,拣起哨棒,又打了一回,这才下冈。

在这里我觉得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显示了无比勇猛的英雄气概。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往虎上行”,是因为他具有不惧怕危险,面对危险不退缩,不投降的精神。人们常说武松打虎——艺高胆大。“艺高”可以从武松躲过老虎数次进攻,还制服了老虎看出。“胆大”可以从武松看到榜文后,不下冈,独自过冈,还在青石上休息看出。

我要学习武松不慌张、不退缩,遇到危险敢于挑战。凭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小学生《武松打虎》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