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芭蕾舞基础:芭蕾舞艺术鉴赏

芭蕾舞基础:芭蕾舞艺术鉴赏

时间:2021-03-21 07:15:10

相关推荐

芭蕾舞基础:芭蕾舞艺术鉴赏

一、做个高素质的观众

1. 自觉保持演出场地的秩序

2. 体谅演员的劳动,擅于鼓励,能慷慨奉献热烈的掌声

3. 专心理解作品,全身心投入

二、如何欣赏芭蕾

首先,欣赏芭蕾,"第六感觉"----动觉应该是观众最重要的工具。

其次,在你感觉了芭蕾一段时间以后,您可以依据评价芭蕾技术的20条标准来评判芭蕾:

1、旋转;

2、速度;

3、方向;

4、定点看一点的能力;

5、变化手臂腿脚的能力;

6、无声而优雅的落地;

7、跳跃的高度;

8、绷膝盖;

9、绷脚尖;

10、高抬腿;

11、支撑腿的稳定性;

12、线条;

13、流畅度;

14、双人舞;

15、大群舞;

16、动作干净准确;

17、充分而优雅的自信,如履平地的轻松自如感,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舒适感;

18、快感;

19、弥补失误的小骗局;

20、从技术向艺术的大跳。

再次,您还可以从四个间接视角间甄别质量高低:

a. 是否引人入胜;

b. 是否达到忘却细节而顺其自然的流畅;

c. 是否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d. 是否给您留下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印象。

三、判别古典芭蕾和当代芭蕾

在节目单或广告牌上,我们经常看到"古典芭蕾"的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芭蕾的类别、风格?还是芭蕾作品的时代标志?应该说"古典芭蕾"这几个字,既代表了芭蕾的一种风格,一个类别,又与该作品产生的时代密切相关。但是今天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基本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思潮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以遵循芭蕾原有程式规范和风格特征的作品,无论是舞剧还是小型作品,都可以说是古典芭蕾。

而近代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或在题材选择上有别于以往的选材范畴,或在形式上进行了发展创新一一从生活中提炼了动作语言,或从其他姐妹舞种吸收借鉴了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形成区别于古典芭蕾的风格样式,这便是所谓的“当代芭蕾”、“现代芭蕾”。属于题材变化的如《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中国30年代的故事,所以标示为"现代芭蕾舞剧"意指反映现代生活的舞剧。

其他国家来华演出20世纪以来创作的芭蕾作品特别是舞剧,并不做这样的标示,应该说也与众所周知的"古典芭蕾"名剧拉开了距离,不属于"古典芭蕾"范畴。譬如前苏联的芭蕾舞剧《宝石花》、《罗密欧与朱丽叶》、《斯巴达克》,德国的《奥涅金》,英国的《梅雅林》、《曼农》均属于这类作品。

当然题材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也带来形式的变化,如《红色娘子军》即吸收了部队生活动作和中国民族舞蹈素材;上述几部舞剧在结构、叙事方式、舞蹈语汇等方面也都依戏剧内容而有较大突破。对原有的传统芭蕾形式进行了比较大的发展变化的芭蕾作品,当属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如《小夜曲》、《协奏曲》等),还有吸收现代舞的编舞方法与技巧、动作,包括服装的变化,更简洁更简便以至只着舞蹈练习服上台的作品。

那么仅从观众的角度看,古典芭蕾与当代芭蕾的主要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在于是严格地按照芭蕾传统的风格、技法"说话",还是根据现代审美观念对动作组合进行一些变形处理。

四、了解芭蕾的结构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古典芭蕾逐渐形成了一套结构形式,这套形式大约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日趋规范。在一部古典芭蕾中,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经常使用的结构形式。如双人舞是古典芭蕾中的核心舞段,大都用以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争斗、厮杀或其他关键性的情节。一般分为“出场”、“慢板舞”——由男女演员合作的抒情舞段;“变奏”——男女演员分别表的独舞,用高度的舞蹈技巧表现人物的性格、情绪;“结尾”——男女演员穿插表演,最后以合舞结束。

由于双人舞本身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技艺精湛,往往能反映一部舞剧和表演者的水平,又常被选出作为晚会单独演出或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规定内容。与双人舞结构类似的有三人舞、四人舞、五人舞等,基本上按上面的出场结构,也有只含“出场”和“慢板舞”的。群舞是一种集体舞,可以是纯粹的古典舞,如《睡美人》中的华尔兹;也可以是性格舞,如《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舞、玛祖卡舞等;还可以是宫廷舞蹈或舞会舞蹈。这些都常用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环境、气氛,有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晚会节目演出。整个舞剧也有自己的结构形式,如在全剧或某一幕结尾部分,编导也常常安排大型群舞,创造出一种热烈的情绪或壮观的场景,把舞剧推向高潮,由男女主角和群舞演员合作表演。19世纪古典芭蕾结构上的一个重要成就是“伴舞队”的运用。它是芭蕾交响化的孪生物,与一般集体舞不同的是它不能脱离主角的表演,只作为陪衬。伴舞者在主要角色表演双人舞或变奏时,以各种生动、形象的造型和多变、优美的图案来烘托主角,而在结尾时与主要角色穿插合舞,根据J.-G.诺维尔,关于情节芭蕾的理论,19世纪的舞剧编导们创造出情节芭蕾的结构形式。它是用舞蹈手段来表现和推进发展的重要形式。

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舞作品中,上述规范化的形式已被大大突破,尤其是双人舞,已不拘泥于“出场”、“慢板舞”、“变奏”、“结尾”这样的刻板程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