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聊聊正骨那些事儿

聊聊正骨那些事儿

时间:2019-07-27 05:16:05

相关推荐

聊聊正骨那些事儿

内容提要

一、引子

二、正骨一说的由来与演变

三、脊椎骨歪了还能正回来吗?

四、正骨还是整骨?

五、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

六、如何防范整骨风险

一、引子看门诊的时候,时不时会有患者强烈要求我给他(她)正骨!还常常被问道:詹医生,我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不是可以通过正骨正成一样长?我的一个小姐妹听人说正骨能正出一张瓜子脸,这是真的吗?正骨能把脖子后面的富贵包消掉吗?……等等,令我啼笑皆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有的患者还会拿出已经拍好的X线或CT照片,一边指着照片一边给我解释说:这一节往左歪了,这一节往右偏了,……等等,说的头头是道,俨然像是一位高年资医生在读片!

对我触动极大的是一位23岁大学生,他停止学业,专求正骨,先后去过好多地方而未能达到目的,最后来到我的门诊,他不仅会读片,还能说出不少我们这个专业的术语,她妈妈说家里的钱已经被他正骨花光了,一边说一边潸然泪下。我给他仔细做了体格检查以后,断定主要是心理问题,给他做了详细解释,并劝他去看心理医生,别再满世界去正骨了。数年后,介绍他来找我的学生告诉我,他确实听了我建议,现在已经痊愈了。思来想去,还是要好好说道说道正骨这件事儿!

二、正骨一说的由来与演变正骨,在太医院里面作为一个专科建制由来已久,不同的朝代,名称有一些变化,有的时候叫“伤折”科,有的时候叫“接骨”科,可见这个专科诊治的病种主要是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使用的方法显然手法是必需的。到了清代,太医院用的教科书《医宗金鉴》辟了一个分册叫《正骨心法要旨》,归纳总结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手法,并且指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意思是说,手法是正骨的首要治疗方法;然后再结合固定、药物、练功疗法进行综合调治。

其实,从隋唐开始,太医院(署)里还有一个用手法来治病的专科,叫“按摩”科,但在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被取消了(其原因在后面第五部分“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中进行详细分析)。于是乎,正骨科便凭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迅速发展,加之近现代国外手法医学的兴起和影响,如此以来,手法正骨的说法日渐盛行,现如今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脊椎骨歪了还能正回来吗?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怎么知道骨头有没有歪?二是怎么知道骨头有没有回正?长久以来,传统的方法是手摸心会,也就是用手去触摸、用心去仔细体会手下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左右、上下对称位置手下感觉的差异,来判断骨头是否存在偏歪。

一般认为,手下有硬度增加的凸起物、而且压上去会痛,则提示骨头往这一边偏歪了。但是,经过现代研究发现,这种单凭感觉的判断方法存在比较大的误差,比如下面这个例子,第二颈椎的棘突长的时候就有分叉,右边要比左边大很多,摸的时候一定是右边比左边凸起、发硬,可是这一节椎体却恰恰是往左边偏移。

对于患者而言,总是出现了自我感觉不舒服、疼痛,或者是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了才会去看医生。比如上面的例子,就是一位颈椎病患者,头痛、头晕、脖子连着胳膊也痛、头颈转动过程中症状会加重,厉害的时候痛不欲生,如果手法治疗得当,伴随着做手法过程中“咔嗒”一声响,症状往往会即刻减缓,这个时候你如果说骨头回正了,患者一定会信以为真的。但事实上,再拍个片子对比一看,单凭肉眼观察很难看出来有明显的变化。

因此,长期以来无论是诊断还是评价治疗效果,说骨头歪了也好,正了也好,大多都是凭着主观感觉,试想一下这怎么能靠谱呢!四、正骨还是整骨?那么问题来了!虽然骨头是歪是正说不清楚,可是手法一做症状即刻减轻了总是事实,而且,伴随着手法操作的咔嗒声响,似乎骨头也动了一下,你说这不是正骨又是什么呢?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奇妙!跟正骨相类似的还有一个词儿,叫“整骨”,目前,作为手法医学的专业术语,二者常常混用,未加区分,但是,如果深究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字之差,可是大有玄机啊!

正骨这个词儿,隐含着要把骨头回正的意思,它的指向是治疗目的。整骨这个词儿,则有调整、整理的含义,侧重于描述治疗过程,它的目的是调整筋与骨的关系,使之恢复到筋骨和合的正常功能状态。如前所述,正骨一词在早期只是用于比较严重的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而对于当下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慢性筋骨病损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等等,一般情况下并无剧烈外伤,而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积累的慢性劳损,只是引起筋骨发生了细微位移,中医专门的术语叫“筋出槽骨错缝”,针对筋出槽骨错缝进行治疗的手法,用整骨一词则更为准确和贴切。

五、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前面提到从隋唐开始,太医院里就有了“按摩”科的建制,如果再往前追溯,与《黄帝内经》同时代的先秦两汉时期,还有一本手法医学专着《黄帝岐伯按摩》,共有十卷,从书名来看,也是用黄帝与御医岐伯一问一答的语录体形式撰写,这是经典着作的常用体例,可以推测当时的手法医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所以太医院里才会有专科建制,它的诊疗范围应该也是比较广的。

但是,明代隆庆五年的时候,太医院为什么撤销了按摩科建制?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赵毅教授专门撰文进行了分析,推测最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按摩的时候出了严重的医疗事故。例如,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这里说的“开人关节”,指的就是扳头颈、拧腰椎等一些“正骨”手法,由此可见当时按摩乱象之一斑!

按摩科被取消后,太医院里的按摩医生也就自然下岗,而纷纷流落民间,有的继续用手法为人诊治疾病,但不能再用“按摩”之名,否则将以违法治罪,再后来便演化出了“推拿”疗法,而且主要是治疗小儿疾病。当时还有打油诗劝人不要去按摩,诗曰:劝君更莫将摩按,按摩血脉终分散,只是搓揉自己行,自己行时甚方便。

到了清代,太医院仍未恢复按摩科,行手法治疗依然在正骨科里进行,并将按、摩、推、拿归入正骨八法之中,已如前述。

如此看来,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几乎断送了一种疗法、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手法医学从此一落千丈,历经400多年仍然未能恢复元气,这种极其惨痛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所汲取的。

六、如何防范整骨风险在影像学检查非常普及的今天,单凭感觉说事儿,单凭感觉做事儿,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也是很危险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脊椎骨上面和椎管里面生肿瘤的概率大约是万分之一,这种情况要做核磁共振才可能发现。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作为大众百姓,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手法治疗的风险呢?最后划重点

正骨,本来是特指用于骨折、脱位的手法治疗,后来被泛化了,以至于现在正骨与整骨混为一谈而不分。

有事儿没事儿别再拿正骨闹着玩了,只要是治病的方法,都是以偏纠偏,弄得不好可能会矫枉过正。

不要一味地追求骨正,想想看,我们的心脏都是偏一边长的,不对称美其实也挺好。

如果想要整骨,还是去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先要排除万分之一的风险,再根据具体病情来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整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骨头掰正,而是通过微微地动一下骨头,把那些深层次的紧绷的筋拉拉松,所以,最终起到的是松筋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