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实战技巧:5日均线运用诀窍 散户需牢记

实战技巧:5日均线运用诀窍 散户需牢记

时间:2023-12-05 02:40:41

相关推荐

实战技巧:5日均线运用诀窍 散户需牢记

下面是洪鹰释股首发于公众号文章部份内容,与大家分享

对于现在的股市来说,有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指标,那就是均线指标。短期移动平均线比较常用的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和30日均线。今天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5日平均线的妙用吧!正所谓“五日不破,不必操作”,这里说的五日,就是五日均线。

均线指标实际上是移动平均线指标的简称。5日均线顾名思义就是5天股票成交价格或指数的平均值,对应的是股价的5日均线和指数的5日均线(5MA)。

5日均线价的意义:

当一只股票从下上穿五日均线时,代表了在五日内买入的投资者总体来说是获利的。相同,当股票从上下穿白线时,代表了五天内买入的投资者总体来说是处于亏损状态的。

5日均线含义

1、5日均线是五天收盘价的加权平均价,对应的是股价、指数的5日均线(MA5)。

2、5日均线是强势股的生命线,股价收盘不破5日均线可一路持有,5日均线是攻击线。

3、短线操作重点关注5日均线:股价在5日均线之下运行,看空;股价在5日均线之上运行,看多。

4、一般以日线MA5分析短期走势,当股价向上突破了5日均线后,它具有支撑线的作用;当股价向下突破了5日均线后,它具有压力线的作用。

5、当股价从下上穿5日均线时,代表了在五天内买入的总体来说是获利的;当股票从上下穿5日均线时,代表了五天内买入的总体来说是处于亏损状态的。

5日线的买卖口诀:

1、股价回落,跌不破5日均线,再次启动的时候,适合买入。

2、股价如果有效跌破5日均线,一般将会跌向10日均线或20日均线。

3、股价如果跌破5日均线,反抽5日均线不能突破时,就要谨防追高被套,注意逢高卖出。

3、股价离5日均线过远,就是高于5日均线过多,也就是5日乖离率太大,则属于短线卖出时机。

【5日线的买入法则】

1、一阳穿三线:股价在低位横盘整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5,10,30日多根均线纠缠在一起,这时一根大阳线或涨停板穿过多根均线,说明股价经过了长时间吸筹,有足够动能集中爆发,那这就是一阳穿三线形态,预示着持续的上涨信号。

买点:当一阳穿三线形态中的长阳线即将收盘时,多方的强势已经可以确定,此时投资者可以积极买入股票建仓。

2、均线多头排列:指5日线在10日线上方,10日线在30日线的上方,这就是均线的多头排列,形成这样排列的时候,说明短期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高于中期交易价格,而中期的交易价格又超过长期交易价格。是当前市场处于上涨行情的继续信号。

买点:当均线多头排列完成时,股价运行在5日线的上方,回调企稳后,就是很好的介入时机。

3、均线价托:指股价经过了一段下跌行情后,当5日线上穿10线,和30线,而10线上穿30日线,就形成了均线价托形态。这样的均线形态就是由空头排列变成多头排列,也是持续上涨的信号。

买点:当均线价托完成后,三根均线已经形成了多头排列形态,这样的形态说明上涨趋势已经形成,此时投资者可以积极买入股票。

【5日线的卖出法则】

1、断头铡刀:当股价在高位盘整后渐渐下滑,此时5日、10日和20日均线形成的均线系统呈现收敛状态。此时如果出现了一根大阴线下穿了多根均线,那么就是断头铡刀的形态,也是一种典型的见顶卖出信号。

卖点:当出现了这样的断头铡刀的形态时候,说明已经有多头转变为空头,那么这时就是卖出的时机。

2、均线空头排列:当5日线在10线的下方,10日线在30线的下方时,就呈现出均线空头排列形态,当处于这样的排列时,表示市场处于继续弱势行情中。

卖点:当均线空头排列形成时,说明市场已经进入空方主导的下跌行情中,此时在反弹至5日线的时候就是卖出机会。

3、均线高位价压:当5日线跌破了10日线,后再次跌破了30日线,而10日线也跌破了30日线,就形成了均线高位价压形态。这个形态说明市场上的均线已经由多头排列变为空头排列,这是股价即将见顶下跌的信号。

卖点:当最终10日均线跌破30日均线时,价压形态完成,投资者应该尽快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回避风险。

五日均线的操作原则

1、以短线操作为主,如果中线持股,也必需尊循5日线上方持股的原则,跌破5日就不看好;

2、5日线上方做多,5日线下方坚决规避;

3、股票涨了没卖出,跌到成本价时必须卖,确保资金安全要记牢。

4、赢钱法则:5日线上方买入的股票,也要在5日线上方卖出,不要等到跌破5日线才去卖;

作者:洪鹰释股

简介:财经博主,文章在各大财经媒体平台均有发布,旨在授人予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