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

时间:2019-12-14 19:44:06

相关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课 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长方体中找到我们已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

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考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形成的。

课件出示:面、棱、顶点。

师:如果想深入研究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面、棱、顶点的问题?

(若学生有困难,教师示范引领提出关于面、棱、顶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关系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点、线、面,并把它们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以形成知识结构的统一,同时也为获得研究立体图形的学习路径奠定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要从现实的生活物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巧妙地揭示名称并以此为深入研究的入口,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认识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借助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把自己的发现成果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记录到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对于特征的认识只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都相等?教师应让学生广泛交流,形成共识。必要时要出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明确的分析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