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时间:2022-07-02 16:31:16

相关推荐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中共宜昌县委宜昌县人民政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85年农村实施第二步改革以来,我们按照“一个稳定增长(粮食),两个主攻方向(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三个着力开发(山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的思路,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开发,积极稳妥调整产业结构,放手发展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推动了全县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89年粮食产量达2.1亿公斤,比1980年增5677万公斤,增长37.1%;生猪出栏32.5万头,柑桔总产超过5000万公斤,乡镇企业产值3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农民纯收入也由1980年的64元上升到530元,增长7.3倍。全县农村已呈现出粮食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的新

局面。

从县情出发,理清思路,确立调整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深刻认识县情,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理清思路,确立指导思想。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一是地少人多,全县56万人,耕地只有58.5万亩;二是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大,几乎年年有灾,粮食产量很难稳定;三是农业后备资源尤其是山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经济;四是乡镇企业基础薄弱,但前景广阔,既有良好的市场条件,又有丰富的多种经济资源和矿产资源。因此,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不能单抓粮食生产,另一方而又不能忽视粮食生产,我们必须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主攻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着力开发山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

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年——1984年为第一阶段,大力调整农作物内部种植结构,在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强油料生产。1984年——1986年为第二阶段,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油料、茶叶、柑桔产量和生猪出栏量、乡镇企业产值分别由1981年的959.8万公斤、93.1万公斤、671.6万公斤、26.9万头、8198万元上升到1986年的1225万公斤、108.I万公斤、29.1万头、15552万元。1987年至现在为第三阶段继续主攻乡镇企业,全而开展以整治耕地和开发山地兴办农业企业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三年来乡镇企业产值由1.85亿元上升到3.I亿元,开发山地19.12万亩,兴办农业企业179家。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不断深化了认识,完善了调整的指导思想,在保持粮食稳定增长上,我们已进入到整治耕地、强化基础、科技兴农的思想轨道;在主攻多种经济上,我们已进入到以建基地为主、以兴办农业企业为主,农业企业以村办为主,加速开发、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思想轨道;在主攻乡缜企业上,我们已进入到稳定发展、向内使劲、充分发挥现有能力,提高效益的轨道。

始终如一地抓好粮食生产,为调整产业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为保证粮食产是稳定增长,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层是千方百计保护耕地,整治耕地,增加有效机概面积。我们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基建占地,对农村建房严格按指标控制,并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狠抓中低产田改造、水毁农田恢复和山地开发中的耕地建设,1987年以来,每年改田建田1.2万面,并对前几年占用水田和早平地发展多种经济的尽可能动员其抬树上山还田。从而扭转了耕地连续28年下降的局面,1988年比1387年纯增1400亩,1989又比1988年净增1900亩。狠抓水利设施恢复和建设,1989年有效灌溉面积比1980年增1.8万亩。

二是增加投入,强化农业基础。1986年以来,县财政对粮食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年增加了投入,1986年投入251.6万元,1987年365.14万元,1988年115.3万元,1989年达到500万元。同时培加了劳动投入,全县每劳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动积累工日不少于20个,多的村达50个以上。

三是以优化种值模式为中心,大搞科技兴衣。在粮食生产上重点抓了“两杂种、两段秧、两膜盖、两垄作、两三熟”的种植模式。我们还充实完善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了四级农科网。县财政出钱应请了130名农民为粮棉油技术员和特产烟叶技术员,配齐了全县20个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和547个村的科技副主任,还鼓励县乡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低偿服务,实行效益与报酬挂钩。

四是组织部门大合唱,优化服务。部门在抓好联系点的同时,围绕本职工作千方百计抓好面上的服务。村普遍成立了植保队,配备机动喷雾器300台,有的村还成立了长年农建专班和机耕服务队。乡镇普遍以农技站、种子站、供销社为依托,强化了服务组织。

加速山地开发,推广企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多种经济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在山,后劲作山,

潜力在山。目前全县多种经济经营面积已达46.06万亩,各类农业企业1100家,经营面积26.53万亩,1989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占农业总声值的1/5。若全部受益,全年可增产值I亿多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按规模经营的要求组织开发。按照“以建基地为主,兴办农业企业为主,村办为主,带动千家万户开发”的方针,对全县87万亩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无林荒地实行统一规划,“分年度实施,由集体或农户开发,每年打三个战役。1987年以来,共投资3000多万元,投工1750万个,开发山地19.12万亩。

按农业企业的特点实施管理。完善了场的建制,成立了场委会,选配了场长、会计、技术员;理顺了管理体制;落实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一层是场长对主管部门承包,另一层是场员或农户对场委会承包;加强了企业础工作,技术培训、档案、统计、计量、财务、计划、安全、精神文明建设都严格按企业的要求管理,并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开展农业企业达标升级。

按商品生产的需求搞好服务。完善了服务网络,扩展了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开展了技术承包,并调整了服务者与生产者双方的利益关系。

按生态农业的方向优化种、养模式,推了“猪柑配套”、“猪鱼配套”、“猪柑鱼配套”、“林茶间作”、“果肥、果粮间作”等多种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日照、空间和土地资源,以短养长,提高了效益,又促进了品质的改良和提高。

利用本地优势,着眼提高经济效益,积极而慎重地发展乡镇企业

我们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兴办各类企业。一是利用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和兴办矿业。全县共办矿产开采及加工企业200家,矿产年产值达到6200万元。二是利用农产品兴办粮油加、食品、面粉和快餐面、茶叶加工、果脯、酒、香精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兴办乡村水电站。全县小水电装机达到2.6万千瓦。四是利用交通方便的区位优势,发展建筑、水陆运输、服装等服务城镇的第三产业。

我们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管理,,改变乡镇企业计划松松跨垮、管理马马虎虎、人员进进出出、统计虚虚实实的游击习气。二是大搞技术管理培寻,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三是层层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大搞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有19个产品被评为省、部优产品。五是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产品,全县出口商品总额达2558万元。

(发表于1990娘2月5日中共宜昌地委内刊《宜昌通讯》第2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