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对疯狂世界的访问与归结——关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对疯狂世界的访问与归结——关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时间:2019-08-21 00:05:02

相关推荐

对疯狂世界的访问与归结——关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突然非常想来写点关于这本书的东西。如果你问我对哪本书最最最推荐,读的时候最最入迷的话,我一定说是这本。

在我看来,不管对心理学感不感兴趣,这本书都值得一看的,并且都能在书里找到乐趣。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几年中对许多精神病进行的访谈实录,加上了一些叙述和专业性补充,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真实,并且表达了某种情感或是逻辑目的的故事。书里有各式各样的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只蘑菇而打着伞蹲在庭院里一动不动的妄想症者(为了接近他高铭也打着伞陪她蹲了一两个星期);拥有“妹妹”和“哥哥”双重人格,重复着自己“三只小猪”的孤独故事的多重人格患者;强大到能说服半个精神病院,拥有自己“信徒”的“镇院之宝”级的偏执老人;被噩梦缠身,光是听其讲述就让人不寒而栗的年轻女子……高铭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访问,并对谈话进行了录音。在书里,谈话的内容中穿插了对事件的通俗描述,我们可以真实地看见每个精神病患者的世界。

这些患者里有些是“天才”,我想着也是书名的含义(天才和疯子在一线之间之意)。我记得有一篇名为《四维虫子》,主角是位患有偏执型精神障碍的少年。他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四维虫子”,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可以观测到四维(这里不是指时空四维,而是指量子物理四维)的一切。少年的量子物理知识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作者不得不带上一位量子物理老师才得以与他交流。之后还有好几个病例,都是这类的“偏执天才”——他们在某个领域有着自己非常完善、自圆其说的理论,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在逻辑上根本不能推翻他们。但高铭在书中坦言:如果你认真了,你可能也会疯掉,精神科医生发疯的案例并不少见。我们要知道的,只是如何界定一个人究竟是个怪才,还是真的疯了。

许多通俗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科普读物都有故意卖弄,混淆科学与伪科学界限之嫌。我先前看到许多通俗心理学读本都在宣传和解读弗洛伊德,尤其对其《梦的解析》几位吹捧。但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潜意识是否存在也至今为止没有获得任何神经科学研究支持(维基百科上,搜索“伪科学”词条,“精神分析”赫然在列),这类的读本,说实话,在我看来更多地是为了迎合市场,获取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科普。人人都知道,披上科学外衣的伪科学比迷信煽动力更强,更有迷惑性。这类争议读本若是读多了对人也是没有好处的。

但这本书的总体方向我就很满意。不管病例再怎么奇特、诡异,高铭叙述的口吻和他研究的方向,始终坚持着科学和理性。叙述的过程有种把握在科学之内的稳定感,绝不会有刻意的卖弄和煽动。每一小篇读完,都会有种发自理性的思索。

最后一点,也是我很看重的一点。尽管是本心理学读物,但在科学之外,作者始终没有忘记人文——对人的关怀贯穿每篇文章,每篇结尾都会有发自人文意义上的讨论,令人回味。有一篇名为《雨默默的》,讲述的是一个老妇人,丈夫已死多年,但某一天她突然发了疯,以为自己的丈夫还活着,就在自己眼前。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这行做多了,人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和麻木,我们总想着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可别忘了,我们不能忽视感情层面的需要——她已经老了,神智也不太清晰了,但有一点,她始终没有忘记她的爱人。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让人一翻开就停不下来的书。我记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为了理解,每篇都看得很仔细,看得很慢,结果完全停不下来,在家读,出门读,地铁上还在读……

这种对疯狂世界的访问,实在令人着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