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终于回信 | 我们期盼美好的“终于” 希望摒弃掉不好的“终于”

终于回信 | 我们期盼美好的“终于” 希望摒弃掉不好的“终于”

时间:2024-02-14 08:58:36

相关推荐

终于回信 | 我们期盼美好的“终于” 希望摒弃掉不好的“终于”

《见字如面》作为艺文力研究所“,我想和你谈谈”活动的特别支持机构,每周会分享网友与文艺界人士的往来信件。今日推荐信件为医生蔡毅与谁最中国微信平台创始人海丰的往来书信。

本期编者按

海丰老师从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回观并审视疫情的终始,从群体行为到个体观点,剥离层层表象,触及文化的本质,言及“意识到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开启“我与外物的关系,我与自己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不但是开启,也敢于反复链接“之间的关系”,且不囿于其间,而是一同向上而生。我们期盼美好的“终于”,希望摒弃掉不好的“终于”。感谢像蔡毅医生这样的逆行者。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这一代人试一试。

「我终于被逼“下岗”了!可能是我太拼了,几位领导顾惜我身体,轮流劝我休息。尽管我再三不从,最后,还是从了。结果自己隔离一天,就难受得浑身上下不舒服,我真的很佩服武汉市民怎么把自己关这么久没疯掉!太优秀了,给你们点赞!」

「武汉,越来越有序了……轻症患者,有序的进入方舱;中重症的,大多可以被我们这些定点医院收治。我很开心的是,各个医院发热门诊的同学们都告诉我,工作量小多了,且我们病房的兄弟们传达的信息是:压力小多了,重病人少了!网上看到的各种求救帖,也少多了。」

「我希望大家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得到同样的信念,一旦能够控制敌人,这场战役,就要走向胜利了!如果疫情过了,武汉复工,我也不想说什么人定胜天的鬼话!从鼠疫、霍乱、天花、流感、SARS,到新冠!人类一次又一次付出代价,跟病毒做斗争,最后惨胜,不否认人类在斗争中付出的勇气;但是,这能证明人定胜天,我们能战胜大自然吗?每次阵痛以后,方知反省,我们那么快节奏的追逐,这次静下来了,被迫停下来了,看看我们以前那么奋力追求的,有多少是有意义?」

「从逆境中,看到希望;从悲伤里,找到勇气;从疫情之上,找到情,找到爱,找到我们为人的意义!我相信大武汉,重启的日子不会太久,再次动起来之日,将是一座充满爱的温暖之城!」

海丰思辨中国文化脉络的时代发问者他是谁最中国微信平台创始人,更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复兴浪潮中的觉醒者。他在探索“中国文化的高级”,并尝试激活“中国文化的灵性”。他利用“向时代发问的方式”,触摸和思辨“中国文化,当代表达”这一课题,来打破“西方至上”的美学标准。他将用有中国文化温度的语言给你回信。✎年初,好朋友汪莎邀请我去宋庄参加一群艺术家的聚会,大家在餐桌上说说笑笑,就我躲在人与人的空隙中,显得局促无措。其实在座的人原本都认识,却没有到熟悉的地步。只是我身上毛病超级多:社交恐惧、阅读障碍,说话紧张磕巴,永远记不住别人名字,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显得尤其笨拙。

于是,我多数时间假装在看艺术品,来掩饰我的无措和不安。一位年龄相仿的艺术家走过来与我交谈,谈着谈着,发现彼此很谈的来,随着话题的深入,从他眼中可以看得出:他已经把我当成了朋友。

到宴会快结束时,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把人类卷入深渊有哪些因素?”

现在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如何回答他的。只是当我提到“病毒”时,他眼睛是亮的,关于“病毒”的话题,我们就谈了十几分钟,并在我要离开宴会时,他还意犹未尽地邀请我过完农历新年后去他工作室做客。

没想到,还没等到新年,一种叫做新冠肺炎的病毒就开始肆意传播,终于……

前几日,朋友圈全是援助湖北的各省医疗队离开湖北的消息,终于……

这期间的事,好像是一呼一吸之间,但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又有谁能说的清楚呢?毕竟“感同身受”这个词,在这样的苦难面前,显得太柔弱、太无力、太无感了,针扎不到自己身上,永远不会觉得疼。

多数人虽然是在场者,经历过种种魔幻、种种泪目、种种愤怒、种种感动……却不是亲历者,没有经历过那种“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是怎样的一种悲苦。

朋友是南京人,是位画家,有时也兼做作家。

他有个朋友是江苏省级医院重症科的副主任,姓胡。当这场疫情越来越严峻的时候,当武汉陷入一场灾难需要支援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在新年初二就去支援武汉,在临行前他说:“我要和爸妈道歉,我没有告诉他们,但我的职业决定了,当需要的时候必须承担。”

朋友把胡主任和他妻子在朋友圈里的对话,写成一片文章在「谁最中国」发表,这篇文章名字叫做《我爱你,不畏人海的拥挤》。文章的标题不是故意的修饰,而是她妻子真实对胡主任说的一句话。我当时看到时朋友圈的截图时,已然泪目。

阵痛之后,才知反省。

世间的因果,似乎都逃脱不了“终于”的惩罚和奖励。似乎,这是一个“向我而生”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向上而生”的时代。我们并没有在这样苦难面前学会审视、学会反省、学会深刻。每个人都忙着都忙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像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都是错的。于是,“终于”被丢到一旁,深刻反思也被丢到一旁,甚至里边还埋藏着“如何会更好”、“未来应怎样”、“学会些什么”、“缺少些什么”……这些丢弃,上面掩盖的是民众的情绪和有些人的无措与失误,多少有点异味,谁也不愿意去深入地翻看寻找。只是上面开满了“逆行者”的花朵,让远远观望的人,心里多少有些心安。

是“向我而生”?还是“向上而生”?如果没有“向上而生”的思考,时代便留下一座座“向我而生”的孤坟,“终于”走向就会失控,惩罚大于奖赏。

我心中还记得那位艺术家给我的提问:“你觉得什么能把我们人类卷入深渊?”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开关”,上面写着“无关”和“有关”。多数人的开关都是关闭的状态,上面写着“这事与我无关”;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他的开关是打开的,上面写着“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而世间所有事,似乎又都逃脱不了“之间的关系”。

这就像一个人是否优秀,多数并不取决他是否聪明,而是取决于在他心中,开启了多少“有关”的开关。这是一种人生的潜力和成长的“外挂”,俗称“开窍”,它简直就是人生的“作弊器”,可以帮助人快速成长,挖掘潜力,壮大自身。

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多数人常常把文化挂在嘴边,当你问问他文化是什么时,他常常回答不出来。这种“叶公好龙”式的人多了,就会用“刻舟求剑”来界定文化,把文化停留在过去。于是,就有了“我只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却不了解中国文化未来”的奇葩回答。

文化是什么?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味、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这段借用龙应台的回答)。

什么是文化?

是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我与Ta之间的关系,是我与我之间的关系,文化就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三大永恒的主题。

阵痛之后,就是要打开我们心中的开关,把“无关”变成“有关”,把“事后”变成“事前”,把线性变成通识,去反思“之间的关系”。

文艺复兴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是有一群博学通识的文艺复兴人,他们心中没有“无关”的界限,对所有事物和问题都充满好奇,从熟悉走向陌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线性走向多维,把“之间”的折叠打开,把视而不见变成思索求真。

但可悲的是,我们好像进入一个“向我而生”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向上而生”的时代。自媒体的窄化;精英分子的沦丧;认知体系的固化;好奇心的缺失;精致的利己主义;独立意识的缺乏;万事与我无关;教育体系的沉沦。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就是我们不缺文化,甚至为我们的文化感到自豪。

不幸的是,我们不仅缺,而且是严重缺乏。你感到自豪的文化,它属于过去而不属于当下。因为当下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不知道如何明辨,不知道如何审视,不知道如何向上,不知道如何自立,不知道如何自强。

我们是否还记得,当日本的援助物质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那时,我们的反应是如何?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却变成了一次大争论;原本是一次审视和反思的机会,却变成了一次肤浅的对抗。

谈及“风月同天”,一般舆论中,对社会行为的反思多,对文化深层的思索少,对文字语言的深究就更少了;而其实,文化深层是种种社会行为的来由,对文字语言又是文化更深处,埋在地下的根了。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是有原因的,如果集体的语言贫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那是因为集体的心灵贫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了。

这是一个“向我而生”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一个狭小意识上的君主,听不得别人任何反对的声音。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可以诞生专业而杰出的医生、工程师、科学家等专业技术人士,却无法诞生杰出的设计大师、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美学家……

或许,上一个镜像之间和折叠之年的19,那群人走得太匆忙,“徳先生”和“赛先生”的争论并没有彻底解决文化的问题;在这101年期间,始终被西方的“认知文化”所裹挟,把“之间的关系”彻底遗忘。同样是19,蔡元培先生走进北大,希望用美育取代德育,取代宗教,重建“之间的关系”……或许,在这个又一个镜像和折叠之年,借这次疫情,我们可以重启蔡先生的“之间的关系”,向上而生。

我们期盼美好的“终于”,希望能摒弃掉不好的“终于”;但“终于”始终是一双命运的无形之手,不以我们的意识逃避而转移,而是以我们是否心生美好,是否独立求索,是否努力拼搏而奖励。

最后,感谢蔡毅医生,正是由于你们的奋不顾身的逆行,才让我们有了自由的呼吸,让“终于”变成美好,变成全国人民的安康。

希望中国的未来,有更多美好的“终于”,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海丰.03.23终于写完

长夜来信

在疫情的浪潮中,链接信息的孤岛,让每一个情绪的个体,通过公益互助计划,以“来信”和“回信”的方式,获得艺文界思想者的互动沟通,并向大众传播更有艺文精神力的内容。这是来自艺文界的情绪疗愈,也是人与人之间朴素而有力的公共关怀。

策划机构

联合发起机构

特别支持机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