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专辑《月之暗面》/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

专辑《月之暗面》/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

时间:2021-05-10 02:57:35

相关推荐

专辑《月之暗面》/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

-09-25 20:27:38

你有多久没好好听过一首音乐了?

今天我们来说 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的经典专辑之一——《迷墙》。

《迷墙》于1979年发行,原名《The Wall 》,可以说这也许是音乐史上最具迷惑力最富想象力的专辑。

这张专辑1979年录制,于1982年被拍成电影。电影与专辑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一个叫Pink Floyd的男孩,幼年时二次大战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他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始终过着意气消沉的生活,最终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不电影,同样也是这张专辑其实就是两位乐队成员的真实成长经历:Pink童年的遭遇同Roger Waters相象。Roger是《The Wall》最主要的创作者,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他在这张专辑中倾注了对父亲的感情,以及失去父亲后的孤独感。Pink成年后的生活则基本上是原主唱Syd Barret的写照。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Nick Mason 和Richard Wright四人将这些生命的故事组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了神秘的有关男性精神世界幻觉之旅的专辑——《The Wall》。

这张专辑以不间断的连续方式叙述了一位摇滚明星从婴儿的降生开始到成人后的人生沉浮经历,命运的阴影始终追随在他的身旁左右,使其生存在濒临崩溃的人生边缘上。将一位名为 Pink Floyd 歌星的孤独比喻成一堵精神上的墙所展开的,而墙是由他在人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而且无法排斥的一种精神失落,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随他的人生成长也日益增长演化发展而成的。

专辑的开篇便是通过邀请无意识的观众进入 Floyd 的演出("In The Flesh?")而展开的,刚一出世 Pink 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 ),然后转回到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的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上学后又不得不面对填鸭式的刻板教育制度的伤害("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 以及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又对其的过分看护而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 ("Mother"),他不由得自问“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该修建一堵墙吗?”;但在甜言蜜语的回答中,他看到的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Goodbye Blue Sky ");他迷惑了,不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 ");于是他自甘堕落下去,在他对性的憧憬和渴望中 ("Young Lust") 高喊到“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无奈的空虚中,只能假装一切都好,但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他却变老并得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 );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 ");此时的 Pink 已经完全绝望,他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像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 ");最后,在他结束曲 ("Goodbye Cruel World")中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而结束了第一盘的内容,而此时,Pink 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第二盘在 Pink 面对外面的世界寻求自我解脱("Hey You ")中开始,而美妙的吉他演奏曲("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以及低沉的管乐曲 ("Nobody Home")折射出此时 Floyd 的孤独情感,对人生迷茫的他哀叹到“..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精神忧郁的 Pink 面对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时唤起他悲伤的回忆,不由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般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整部专辑的核心曲目("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中则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使其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 他不由得想逃避,发问到“这场表演还要继续下去吗?”为何不转身逃走?然而此时此刻,他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进行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他那种忧郁不振的情绪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式发作("In The Flesh"),他嚎叫到“If I had my way, I'd have all of you shut”;他不愿被社会带走他的灵魂,宁愿("Run Like Hell" );在温暖但混乱的战栗中,他再度迷茫,孤立无援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 ),伴随着痛苦,他的心在流血,精神已疲倦不堪,终于将这场表演("Stop ");而在("The Trial")中,他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进行的审判,最终将他心灵中的这面墙推倒后,Pink 终于走出墙外("Outside The Wall" )和人们又会聚在一起而结束全曲。

回首往事,墙那边又是一群疯狂的小孩们,他们是否又在建造他们自己的墙吗?这张唱片向我们展示了追求理想的曲折路程,它以内心的沉思为主,以“墙”比喻人性的枷锁,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后,不再沉沦,不再逃避,勇敢地走出“墙”外,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 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一堵“墙”,有的是因为外界的原因形成的,但是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在自己心里建造的。或许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让这堵墙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结实,最后变得无法逾越,将自己与这个社会,与外界隔绝,始终生活在墙里面。

而勇敢的推倒这堵墙,勇敢的接受自己,勇敢的面对外界,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走出去,与自己“和解”,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pink floyd》

(平克·弗洛伊德)

平克·弗洛伊德(英语:PinkFloyd)是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65年。他们最初以迷幻与太空摇滚音乐赢得知名度,而后逐渐发展为前卫摇滚音乐。平克·弗洛伊德以哲学的歌词、音速实验、创新的专辑封面艺术与精致的现场表演闻名。他们名列最成功的摇滚乐队之一,并在全球坐拥超过二亿的唱片销售量,其中美国就包办了7450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平克·弗洛伊德

外文名称:Pink Floyd

国籍:

英国

音乐风格:迷幻摇滚,太空摇滚,前卫摇滚

类型:组合

乐队简介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65年。风格偏电子和迷幻摇滚,他们不断的演化成一支先锋摇滚乐队。他们哲学化的歌词、声音实验、不断创新的CD封面艺术和精心设计的现场表演都闻名于世。作为乐队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情是,他们的专辑在全世界范围售出有2.5亿张,全美国范围有7千3百万张。 平克·弗洛伊德于60年代晚期在Syd Barrett的带领下在迷幻摇滚方面已经比较成功,但是Syd Barrett的古怪行为迫使他的同伴们不得不用吉他手兼歌手David Gilmour来替换了他。在Syd Barrett离开之后歌手兼贝司手Roger Waters逐渐成为了乐队的领导者和主创者。在Roger Waters的领导下乐队录制了数张唱片,并且以1973年的《月之暗面》、1975年的《希望你在此》、1977年的《动物》和1979年的《迷墙》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1985年Roger Waters宣布平克·弗洛伊德解散,但是乐队其他的成员在Gilmour的带领下继续用原本乐队的名字录音、巡回演出,同时也享受着巨大的商业成功。最终和Roger Waters达成协议继续使用平克·弗洛伊德这个名字。

组建时间:1965 国籍: 英国

风格类型:

Album Rock(专辑摇滚) 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 Hard Rock(硬摇滚) Prog-Rock/Art Rock(前卫/艺术摇滚) Psychedelic(迷幻音乐)

乐队介绍

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了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乐队,我们已作过回忆的有披头士乐队、The Rolling Stones、The Who、Yes乐队,而能与 披头士乐队和The Rolling Stones乐队抗衡,并称三大乐队的就属今天要介绍的Pink Floyd乐队了。Pink Floyd与Yes 乐队都属于艺术摇滚,二者都对"太空摇滚(space rock)"做出了探索。但这不等于说它们是两支雷同或部分雷同的乐队,Pink Floyd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色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环。Pink Floyd乐队的几位乐手:吉他手Syd Barrett(席德·波瑞特)、贝司手 Roger Waters(罗格·沃特斯)、鼓手Nick Mason(尼克·曼森)、键盘手Rick Wright (瑞克·瑞特)聚首在该乐队名下开始演出时,适逢1965年,天才青年、21岁的Syd Barrett掌握着这个年轻乐队的大部分职权(其余成员均不超于20岁),他能文能武,写歌、弹唱样样拿手。Pink Floyd这个队名是他将两位古老的布鲁斯艺人的名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结合起来组成的。起初,他们演奏那种司空见惯的节奏布鲁斯,在多如牛毛的乐队中间还显得相当平庸。

不过这种状况第二年即得到初步改观,Pink Floyd挖空心思在吉他和效果器上大作文章。尖叫的吉他经过效果器混响延时处理再经过放大器放大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已为乐队招来一小批歌迷。更为可喜的是Syd Barrett写出了一系列让人易于接受的迷幻乐段,配上迷幻的吉他和神圣的风琴(有灵魂入天堂的作用)实践起来效果不俗。Syd Barrett词作笔锋犀利、曲式闲雅,其作品流露出诗人的敏感和孩子般的好奇心。

1967年Pink Floyd签约EMI公司,一路畅行,首张单曲和首张专辑轻松上榜。首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黎明之门前的风笛手)可与披头士乐队的《Sgt.Pepper'S》(帕波军士)一争高下。要评出英国迷幻专辑之最佳,《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当仁不让,一定要与《Sgt.Pepper's》比肩同行。这张专辑既是首张也是Pink Floyd 最后一张类似的专辑。

1967年后半年,Syd Barrett的天才头脑终于碰到了最大的敌人。他患上了进行性的精神紧张症,一上台他的症状就发作,这位吉他手刚一开始是跟不上趟儿,再后来简直就不知道该演奏些什么。一场美国之行也因吉他手的职能瘫痪而草草结束。

1968年乐队收吉他手Dave Gilmour为第五位成员,让他在演出中担任Barrett 的角色,Barrett仍坚持写作和参加录音,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后、他彻底离队了。Barrett,乐队的吉他手、歌手、词曲作者和领袖的离去将Pink Floyd的艺术生涯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阶段。Barrett带走了轻松闲雅、友好幽默的视角,乐队再也没有创作出一个类似〈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的专辑。处住这样一种不可逾越的窘界,百分之百的乐队都束手无策,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走了,游戏还能持续下力吗?仿佛只有奇迹才能拯救Pink Floyd。

种种难以至信的事实适时适地地巧合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奇迹。Royer Waters--贝司手兼主唱,Pink Floyd具有雄才伟略的新舵手以及新上任不久的吉他手Dave Gilmour构成了Pink Floyd再生之后的创作阵线。Roger Waters写出的作品不辱Syd Barrett先前奠定下的水准,很快将Syd Barrett驱出英国人的记忆,占据了歌迷心中第-偶像的位置。其时乐队在美国尚不知名、这倒使Pink Floyd因祸得福,美国听众对Syd Barrett不存在先入为主的印象。

往后的若干年里Pink Floyd潜心打磨着他们实验摇滚的招牌。实验摇滚为迷幻风格与音乐歌剧联姻的产物,那玄妙的布鲁斯带着讨巧的流行风味在吉他与风琴的掩映下变得非常容易为人接受,再加上Pink Floyd领领什返于欧洲勺北艾各地参与地下演出活动,这些因素使Pink Floyd的听众群无形中扩大了不少。这一点Pink Floyd乐队在1973年发行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时并没有完整的认识。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亮的暗面)初次从Roger Waters手中脱搞时,包括作曲家在内的乐队成员即使作最大胆的猜想也无法想象出它未来的份量,起初它只不过是Waters写出的一组讽喻现代生活阴暗之处的歌曲。当它经过仔细的配器和效果处理之后,逐建射出难以至信的影响力。迷幻的不落风尘的吉他讲述着最真的事实,从容不迫的旋律正带你滑向最深的恐惧。《Dark Side of the Moon》塑造了Pink Floyd超级巨星的形像。它在公告牌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上不可思议的停留了741周。从诞生那天起到现在它一直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摇滚专辑之一。

超越《Dark Side of the Moon》的成功是极端的事,Pink Floyd却及时跟进,于1975年发行了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希望你在这儿),再度夺下专辑榜冠军,其中"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映着你--疯狂的钻石闪光)专为献给离队已久、已遭淡忘的乐队缔造者前吉他手Syd Barrett。如果说《Dark Side of the Moon》在表达现实的可怕、不安全和令人绝望时还带有某些掩饰,那么《Wish You Were Here》和1977年专辑《Animals》(动物)则将这阴郁的主题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Roger Waters的思想和音乐正在逐步控制Pink Floyd乐队,这一作用由于1979年专辑《The Wall》(墙)而进一步加强了。

《The Wall》,一套两张的概念唱片,意境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墙用来讽喻现存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困难--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就如建筑在我们周围的高墙一样使人隔绝,使人像囚徒一样痛苦。《The Wall》取得的成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即便有《Dark Side of the Moon》在前,仍可以这么说,部分原因在于这次他们除去了电子乐的成分。《The Wall》的主题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作为单曲单独发行。该曲由Roger Waters写成,分为三部分,带有自传体三部曲的形式。第一部写童年惨缺不全的亲情留下的永久的创痛,第二部控诉不良的教育制度对少年心灵的摧残,第三部描述虚妄的爱情无休止的捉弄着青年绝望的心。Rick Wright感人至深的键盘,Nick Mason从容不迫的鼓韵,David Gilmour如泣如诉的吉他深深验证了他们对Roger Waters作品的理解程度,他们的表现也为他们自身赢得了闪光的荣誉。

Pink Floyd早期就很重视视听效果,他们在这方面的不少创举到了九十年代仍不能被超越。《The Wall》就能证明这一点,两首歌之间立体声效果极强的直升机螺旋桨似的轰鸣、近距离的枪声、女性的和声以及歌曲起始处情绪化的独白等等,这些均被当作模式延用至今。在《The Wall》发行前后的巡演中,Pink Floyd在每场的舞台上都搭建一堵高墙,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演形式也走在了历史的前头。

八十年代早期Roger Waters对Pink Floyd的控制终于引起其他成员的反感,从而成为乐队解散的主要因素。乐队的部分成员于八、九十年代仍不时推出一些专辑,均获得了满意的商业成就,不少歌迷指责Pink Floyd的成员满足于商业目的而未继续他们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艺术创造。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

Pink Floyd是60年代幻觉派音乐的副产品。1965年,Syd Barret加入Rick Wright、Nick Mason和Roger Waters的三人乐队。Syd说服他们放弃正在尝试的节奏与布鲁斯风格。

Syd将新成立的4人乐队命名为Pink Floyd--据说是取自于两位布鲁斯乐手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

他们初期阶段开设的音乐会较早的运用旋转的灯光系统和产生恍惚效应的实验性手段,这在60年代后期是一种时髦,他们的音乐会革新之举吸引了不少英国艺术学校的学生。不久,英国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的EMI与他们签了合同。1966年底,他们在UFO俱乐部演出,试用了音响与灯光的同步效果,十分成功。从此人们称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幻觉派摇滚乐队"。 Pink怪诞风格的真正体现,是他们在英国所出的第一张单曲唱片《Arnold Layne》(1967)。这首由Barrte创作的歌曲是写有关一位变性人的,结果遭到BBC乃至私营电台的播放禁令。其结果便是帮助这首歌进入英国十佳行列。同年8月,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破晓的笛手》问世。

此时的Barrte已经过度地沉湎于毒品,不能自拔。他的意识也渐渐地进入混乱状态。在"Pink Floyd"举办第一次巡美演唱会时,他已经是竭尽全力硬挺着。在他们的第二张专辑问世前,他只得请他的老同学David Gilmur出来接替他的位置。

一挨到着位神志不清的领队离开,Pink便重新调整了一番,使其走上正规的道路。尽管他们仍采用"太空式"摇滚风格,《一碟秘密》表明他们还是属于可接受的音乐范畴之内。乐队重整旗鼓后,David任吉他手,Leak任键盘手,Roger弹电贝司,Nick敲鼓。他们为艺术片配音并出版了几张唱片。然而,乐队那种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并没有赢得大批的追随者。

1971年的专辑《Meddle》(干预)开始显示出变化:器乐部分不那么零乱,旋律也好听起来。虽然歌词依然那么复杂,声乐部分已显示出威力。乐队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寺院路"录音棚内灌制了下一张专辑,用九个月的时间录制幻想中的外层空间旅行--《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亮的黑暗面)。

这部1973年出品的巨作为Pink在摇滚乐史上找到"艺术摇滚乐队"的地位。这一专辑编排尤为紧凑,是关于偏执狂和精神分裂的呐喊声集大成碟但专辑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思,使的声嘶力竭的喊声颇具音乐美感,是有内涵的艺术品。这张专辑一进入排行榜就留在那里不走了,他在那里至少停留了,至尽仍不时看到他的踪影。毫无疑问,该专辑是有史以来上榜时间最久的。

至此,Pink已经顺利通过了Syd缺席、Davie替补的过渡时期。Davie已经成为主唱,Roger担负起创作的重任。自然而然,Roger的人生观--厌世、宿命等观念融进了他的创作之中,成为"Pink Floyd"向更高的山峰攀登的潜能。

他们夺取的另一高峰便是1979年出品的《The Wall》(墙)。这是Roger创作的杰出产品,是他耗费大半年时间的结晶。他不幸的童年生活和后来对整个社会的批判成为了该专辑的创作主线。在其中,强制教育的坏处、摇滚乐明星制的危险性以及官僚主义的非人性一概批露无疑,专辑一问世,其中的单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连续夺得四周的冠军。Roger那种反传统、反束缚的观念在广大青少年听众中找到了知音。以《The Wall》为主题的音乐会经乐队的精心准备变成了一台庞大的布景装置。其规模及其复杂的技术使得乐队最后决定在伦敦、曼哈顿和洛杉矶三个地方举办演唱会。舞台上最大的道具是一堵巨大的白墙。随着音乐的展开和深入,大墙慢慢升起,犹如由一块块砖堆砌而成,直到乐队被全部挡住。到最后演唱会进入高潮时,大墙徒然崩塌,乐手们踩着砖砾出现在台前。

这一张专辑也引起了美国电影名导演Alan Parker的兴趣。1982年,他将此专辑搬上银幕,用画面阐述了Roger的创作观念。影片主角由鲍勃.盖尔多夫扮演。这部影片被称为音乐电影的典范之作。这也使"Pink Floyd"的声誉更隆。他们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现场音乐会乐队,他们巡回演出的行李中包括11吨重的声光系统。他们始终要向人们表明,他们是一支不懈地追求新意、追求特技效果的乐队。1977年的"Animals(动物)"巡回音乐会,他们向观众头上放出一只巨大的、两眼发光的充气猪。"Pink Floyd"不愧为是实验性音乐与商业性完美结合的成功产物,他们在录音中运用的回声、反馈、变声以及震荡等效果为今后的录音制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80年代初,Roger和Davie之间出现了裂痕,Roger终于1985年离开乐队,Leak在次之前已离队,"Pink Floyd"名存实亡。然而,Davie仍不死心,于1987年招回Leak,录制了专辑《A Momentery Lapse Of Thunder》(瞬间失误的原因),反响极好。之后举行的两次巡回演出成为当时收效最高的音乐会。

1990年7月21日,"Pink Floyd"的在野成员Roger在德国柏林墙旧址波茨坦地段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音乐会。演唱会上,乐队的另外三位成员没有出席。他们正打算举办复出的演唱会,他们自信没有Roger,人们照样能象过去那样欢迎这支三人"Pink Floyd"。

PINK FLOYD原成员 Syd Barret PINK FLOYD的缔造者、团长、主音吉他、主唱、迷幻大师、绘画者、嗜毒者、神经质、精神病患者、胃溃疡及糖尿病患者。。。这些所有的一切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就是Syd Barrett,终于在7月7日,结束了这世间六十年的旅程。

敏感、孤独、自省、自负、狂妄、分裂、疯狂、古怪、遁世、自我囚禁。。。

正是1967年,他一手缔造的《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成就了PINK FLOYD,而也正是他在次年的离开之后,成就了Roger Waters,后者以《Darkside Of The Moon》和《The Wall》将PINK FLOYD推向了颠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