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高考作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解答高考作文八大问题

高考作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解答高考作文八大问题

时间:2021-11-03 23:48:40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解答高考作文八大问题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考作文学习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解答高考作文八大问题

1、“材料+命题”的方式可抛开材料写吗?

不可以,可以按题目写,但是立意要按照材料的中心意思去立意,要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所以,既要顾及材料,又要按照命题写。

2、材料作文的材料要不要用?如果用,该如何用呢?

可用可不用。但根据过来人的经验,还是主张大家用。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对主题的引导和概括。具体该怎么用材料作文呢?一是在开头作为引出自己的观点的引子;二是在文中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概括材料,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3、高考作文写什么文体比较合适?

高考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同学们应该发挥长处,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没有擅长的文体,就写议论文,因为议论文更容易得到平均分。

写记叙文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描写才会生动,二是写出真情实感。

4、作文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比较合适?

花6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用5-8分钟构思很重要。因为,一旦写到一定字数发现思路不好,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来不及了。相信高考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一定要审,之后再构思基本框架,根据自己的习惯,写两三段草稿,一定经营好自己的题目和开头。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然后设定文章的框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标题或话题于不顾另起炉灶。

5、材料作文要不要点题?如何点?

要点题,而且非常重要,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那么没有话题点什么呢?就是点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没有关键词句,就点材料的中心。

必须点: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一定要点题。

点题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开头点题。

(2)用题记点题。

(3)用小标题点题。

(4)独立成段点题。

(5)用在段首句点题。

(6)议论分析中点题。

(7)结尾点题。

(8)用后记形式点题

6、如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①选自己的文体优势;

②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③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文章、写过的作文;

④想一想学过的哲学原理;

⑤想一想看过的书刊;

⑥想一想周围发生的事;

⑦想一想老师介绍过的佳作。

7、高考作文该写多少字比较合适?

高考《评分细则》规定:“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不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这里的“未完篇”有三种情况:一是明显没有结尾,二是最后一句话明显没有写完,三是最后没有句号,让人不知道是否结束。

一般而言,考场作文字数多点比少好,因为会给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视觉效果,字数太少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建议高考作文写到900字左右!

8、如何创造高考作文的亮点?

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一篇文章“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一颗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一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文章的分数只能在三类卷里徘徊”。

要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在开篇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标题要“靓”。

(2)首尾要“响”。

(3)字迹要“工”。

(4)文体要“像”。

(5)选材要“新”。

(6)语言要“美”。

高考作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临场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在特定场合向未定读者的一次书面表达,而阅卷过程则是用特定方式与特定读者的一次网上见面与沟通。因此,作为考生的“我”不是自我的倾诉,而是向他人表情达意。而这个“他人”是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掌握着高考题中最大分值的命运。

这需要考生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考生要明白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决定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要揣摩即将面对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决定该如何去表达。

一要尊重读者。将中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一面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在枯燥的阅卷环境中,被你所展示的真善美所打动;让阅卷者视阅卷的过程为享受的过程。

二要体谅读者。如今,网上阅卷已经是常规的动作。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不足,如阅卷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产生烦躁之情,这需要阅卷者有足够的敬业精神;阅卷过程的互动与交流不足,需要依仗阅卷者的独立判断力;试卷扫描后,字体容易走形;整体感欠佳而细节得以放大,需要阅卷者有专业素养。这需要考生在下笔前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有了你,才会仔细阅读你的作文,倾听你的心声,才有可能给你一个合理的公正的分数,至少不会出现误读和误判。

三要研究读者。评分标准是阅卷者的评分依据,但是在实际评分过程中,评判者的自由裁量权是比较大的。打分的过程,不是一一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而是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过程,有必要研究阅卷者打分的分析与判断的心理过程。

最初印象形成直观判定。考生的书写与卷面,能直接刺激阅卷人的视觉感官和阅读情绪,对考生的写作基本素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一定得高分,但是书写难看,卷面不洁,绝对影响得高分,甚至一定得不了高分。

然后是审题与立意。尽管每一次的评分细则中都强调,审题立意(角度)只是写作要素之一,但在实际评判过程中,许多老师自觉不自觉坚持审题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题不准,就是写作能力不高的表现的认知。如果一个考生,在审题与立意存在偏差,要进入一类卷,是没有可能的。因此,不要天真地认为淡化审题,就是毋须重视审题了;偏离了题意,则不可能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再次是选材与表达。每一个阅卷者,面对未评判的作文,总是有一种阅读期待的。其评判的过程,实际是验证期待的过程。前几年是屈原、苏轼、陶渊明纷纷活过来,让阅卷老师应接不暇。对这些历史人物,阅卷者起初惊喜,后来厌倦,最后是反胃。如今,屈原、苏轼、陶渊明大多重新入睡了,替而代之的是大量作文素材类刊物中的事例的机械搬用。所谓的创新表达少了,代之的是呆板的议论文结构,或是一些四不像的文章。如何做到材料有鲜味,表达有新意,在写作时需要有清醒的意识,当然更有赖于平时的积淀与思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