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时间:2019-06-19 11:59:51

相关推荐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今天是8月12日,在前,曾经有这样一艘潜艇这艘潜艇,号称“永不沉没”因为它先进的构造和设计使得它甚至可以承受被鱼雷正面命中,但是,任何被冠以“永不沉没”四字的结局都不会太好。

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

2000年8月12日,13点16分。科列斯尼科夫大尉摸出一张纸,找到了一支笔,决定写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奥利佳,我爱你!请你不要太失望。现在是13点16分,所有在6,7,9舱的船员都已经转移到了第9隔断舱,这里一共有23个人。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救援,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去!奥利佳,我爱你。请不要太难过。向加琳娜·瓦西里耶夫娜问好,向亲人们问好。……”

这时候,忽然灯光全暗了下来。整个电力系统停止工作了。四周陷入了令人绝望的黑暗。

时间倒退2个小时。2000年8月12日,上午11点29分。位于巴伦支海附近的挪威卡拉谢克地震观测台,检测到了一次海底地震。

巴伦支海(Barents),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名字的意思不是“支海”,而是为纪念在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iam Barents)

根据测得的地震报告显示: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俄罗斯一侧,振幅为1.5级。2分14秒之后,工作人员又监测到了一次地震。这次地震来自同样地域,但振幅达到了4.2级,明显比前一次要大。第二次的震源中心点,离第一次的震源中心点大概移动了500米左右的距离。这就让地震观测台的工作人员感到疑惑了:难道,震源中心点会自己移动?

时间再倒退半个小时——8月12日上午11点。此时,庞大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的“军事演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北方舰队”是苏联时期五大舰队中实力最强的舰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北方舰队”,虽然实力有所下降,但依旧是五大舰队之首。刚刚上任不久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在前不久强调:“俄罗斯要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扩大自己的海军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的这次演习,被外界视为俄罗斯重振军威的一次重要动作——俄罗斯要表明自己是军事强国,不允许美国和西方国家挤压自己的崛起空间。

11点20分,作为“北方舰队”中最璀璨的明珠——“库尔斯克”号潜艇进入了离“北方舰队”30海里的指定位置,按照演习计划,这艘潜艇应该发射一枚练习鱼雷。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以二战苏德战争中着名的“库尔斯克会战”名字命名,属于949A型艇,是苏联/俄罗斯的第四代巡航导弹核潜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之一。全艇装备了两座核反应堆,并配备了18枚反舰导弹,24枚巡航导弹,30颗9米长的鱼雷,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俄罗斯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被认为以一艇之力,可以摧毁一支航母编队。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列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11点24分,本次军事演习的总指挥波波夫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下达了命令:向“亚历山大”号军舰发射一枚练习鱼雷。但几分钟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由于军事演习的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库尔斯克”号忽然陷入“沉默”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就连演习的总指挥波波夫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由于一直没有收到“库尔斯克”号的信息,他认为可能是这艘潜艇的通讯设备出了问题,就下令每隔30分钟就联系一次“库尔斯克”号。然而,直到下午演习结束,仍然没有任何来自“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消息。大家此时都知道:肯定出事了。

“库尔斯克”号失去联系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这样一艘世界级的先进核潜艇失去联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库尔斯克”号是一艘核动力潜艇,艇上载有两个核反应堆,万一发生核泄漏,将造成巴伦支海海域的大面积核污染。而挪威卡拉谢克地震观测台提供的两次海底地震监测报告,更让人对“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失踪原因基本心里有数——潜艇肯定发生了爆炸。

一时之间,传言四起:一则号称来自俄罗斯海军内部的消息称,是美国的潜艇撞沉了“库尔斯克”号,而“肇事潜艇”的名字似乎也被翻了出来:当时就在巴伦支海负责监视行动的美国的“孟菲斯”号潜艇;另一则传言称:“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发生了哗变,冲突导致了爆炸;车臣的一家通讯社干脆宣称,为了支持车臣的反政府武装,一名“库尔斯克”号的艇员炸毁了潜艇;而此时,最心急的莫过于俄罗斯海军。

8月12日下午,俄罗斯“北方舰队”参与演习的舰只就开始了大规模搜寻。8月13日,“北方舰队”的所有军舰一律关闭发动机,开动全部声呐设备,试图捕捉到来自“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发动机声音。

但是,巴伦支海的海平面以下,一片寂静。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纷纷出动潜艇,开始搜寻“库尔斯克”号——这也是让俄罗斯海军心焦的一个原因:“库尔斯克”号不是一艘普通的核潜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之一,它的外层表壳吸音技术、配备的“花岗岩”超音速巡航导弹和“风暴”高速鱼雷等,都是当时俄罗斯的最高等级军事机密。也正是因此,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坚持本国力量进行搜救。

“库尔斯克”号

在“库尔斯克”号失去联系后的近30个小时后,俄罗斯海军派出的“警钟”号微型潜艇,终于传来了一个确切的消息——在巴伦支海海平面108米以下,发现了“库尔斯克”号——它像一支钢笔一样,呈60度斜角,插在海底的黏土层里。“库尔斯克”号确实沉没了。而伴随着这个消息之外,还有一个让人心跳加速的消息——“警钟”号微型潜艇在围绕“库尔斯克”号周围进行声呐探索的时候,听到了来自潜艇尾部第九隔离舱发出的有节奏敲击声。潜艇里还有幸存者!

8月14日,俄罗斯电视台对外公布了“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消息。与此同时,外界也都知道了“潜艇内部可能还有生还者”。参加军事演习的“库尔斯克”号全艇官兵一共118人。按照“库尔斯克号”的设计,即便潜艇上的制氧机因为发生故障停止工作,潜艇内的氧气也可以供100多名官兵支撑10天。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潜艇内部如果发生爆炸,会不会有海水灌入?爆炸引起的大火,会不会大量消耗氧气?爆炸本身是不是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俄罗斯海军也确实争分夺秒地投入了搜救:自8月15日开始,派出了四台救援装置,在“库尔斯克”号失事地点进行了轮流救援。然而,救援装置前后一共7次试图对“库尔斯克”号第九隔离舱的逃生口进行对接,却全都失败了。

这里面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海底水流湍急,给救援带来比较大的困难;第二,“库尔斯克”号艇体本身呈60度角倾斜,对接难度加大;第三,由于发生爆炸,第九隔离舱的逃生口已经严重变形,很难对接上。

其中有一次,救援人员其实已经将实现了与第九隔离舱逃生口的对接,却因为接口变形而无法实现密封,进而无法抽出隔离舱内的海水,只能宣告失败。

“库尔斯克”号内部构造图,第九隔离舱位于潜艇尾部到了8月15日,离“库尔斯克”号发生事故已经过去了60个小时。潜艇内官兵生存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而俄罗斯政府方面遭受的各界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没有隐瞒真实情况?为何救援进展缓慢?为何拒绝外国搜救力量?

当时48岁的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才5个月不到,在愤怒的“库尔斯克”号官兵家属面前默然不语,只能接受指责。而在面对西方媒体关于“库尔斯克”号采访的时候,普京只回答了三个字:“它沉了”。

当时普京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8月15日夜,俄罗斯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搜救工作了,于是被迫同意英国和挪威加入搜救。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耽搁和赶路,英国和挪威的搜救力量在8月20日才到达失事海域。挪威的潜水员随即下潜到了下沉的“库尔斯克”号潜艇旁,最终用尽一切办法,打开了第九隔离舱的逃生门。隔离舱里早已经灌满了海水。“库尔斯克”号全艇118人,没有一人生还。

“库尔斯克”号出发前一周,摄影师拍摄的艇上官兵 8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全国降半旗。然而,当俄罗斯举国陷入悲痛之际,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8月12日的这一天,“库尔斯克”号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把“库尔斯克”号打捞起来。这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即便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说,也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够做到的。

2001年7月9日,在“库尔斯克”号沉没将近一年之后,俄罗斯花费7000万美元,动用3000人力,与荷兰一家打捞公司合作,采用全世界最先进的打捞技术,开始对“库尔斯克”号进行整体打捞。

在进行打捞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俄罗斯“北方舰队”对巴伦支海的相关海域实行了全面警戒,从空中的直升机到海面的军舰再到海底的潜艇,俄罗斯宣布:“库尔斯克”号失事海域,就是军事禁区,其他国家舰只一律不准进入。

2001年10月22日,满目疮痍的“库尔斯克”号终于被打捞出水。

“库尔斯克”号被打捞出水(在发生事故的3个月后,已经有部分遇难官兵的遗体和遗物被打捞上来)潜艇残骸随即被送入俄罗斯一个秘密军港进行事故调查——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已经成立了。经过专家对潜艇内部的残骸分析以及“黑匣子”等相关证据的取证,“库尔斯克”号当年失事的原因,终于慢慢浮出水面。

时间再回到2000年8月12日上午11点24分。当时,“库尔斯克”号得到了授权命令:向“亚历山大”号军舰发射一枚练习鱼雷。当时,“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艇长利亚钦上校随即下令:将潜艇上浮到潜望深度,升起潜望镜和天线,打开电子侦查设备,准备发射。而悲剧正是从此刻开始的。

利亚钦艇长不知道的是,潜艇的第四发射管中的那枚训练用65-76型鱼雷由于一个焊点的问题,鱼雷内部的过氧化氢正在发生泄漏——高浓度过氧化氢接触金属或锈迹后就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同时释放出超高热量,体积同时会扩张5000倍。

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研发出的改进型65-76型鱼雷。该鱼雷相对前代产品有两大突破:第一,创造性地采用过氧化氢高能燃料和大功率泵推装置;第二,采用557千克的大数量高性能烈性炸药,鱼雷破坏威力大。而这两点,也成了“库尔斯克”号遭遇厄运的原因

当利亚钦艇长下令发射的时候,这枚鱼雷泄漏的过氧化氢,与一块金属锈斑发生了接触。正要出膛的那枚鱼雷,随即发生了爆炸。爆炸让这个舱位的官兵瞬间就失去了生命。而这场爆炸虽然不至于太过凶猛,但导致助推煤油箱破裂,瞬间就引发了大火。大火使得舱内温度不断升高,很快达到了400摄氏度。其他7枚携带弹头的65-76型鱼雷在高温的炙烤下,也达到了自己的爆炸临界点——0.2秒之内,7枚威力巨大的鱼雷同时爆炸,产生了大概相当于4.5吨TNT炸药的威力。

“库尔斯克”号潜艇瞬间就被撕裂出一道大口子,海水倒灌。而爆炸的冲击波在短时间内就炸毁了各个隔离舱的钢制隔离板,殃及全艇。全艇大多数的官兵,在这场爆炸的第一时间就已全部被夺去生命——指挥舱的军官甚至没有任何时间发出任何警报。但是,确实有23个官兵,躲过了两场爆炸,最终逃到了艇尾的第九隔离舱。

“库尔斯克”号被打捞出的残骸

关于幸存的23名官兵的信息,外界是通过一封信了解到的。这封信,是潜水员从第九隔离舱打捞上来的。执笔者,就是科列斯尼科夫大尉。

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中)生前和父亲(左)以及一名战友合影

当时,科列斯尼科夫大尉逃到第九隔离舱后,预感到这次凶多吉少,于是找到了纸和笔,迅速写下了一封短信。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已经在“库尔斯克”号上服役五年,在2000年4月刚刚结婚。而这封信,成了他写给新婚妻子奥利佳的遗书。

正是因为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的这封遗书,外界才知道,在大爆炸发生后,“库尔斯克”号上确实有23名官兵死里逃生,聚集到了第九隔离舱等候救援,而敲击舱壁的声音,也是他们发出的。而那封在最后时刻写下的信,内容是这样的:“奥利佳,我爱你!请你不要太失望。现在是13点16分,所有在6,7,9舱的船员都已经转移到了第9隔断舱,这里一共有23个人,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救援,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去!奥利佳,我爱你。请不要太难过。向加琳娜·瓦西里耶夫娜(岳母,馒头注)问好,向亲人们问好。……

清晰的文字到这里忽然中断了。随后的一段文字,显得非常潦草且歪歪扭扭,但后来看到遗书的遗孀奥利佳说自己看得懂,后面的一段文字是:“15点45分,这里是一片黑暗,但我试着摸着写。似乎机会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10%到20%,我们希望有人能看到这封信,这是我们现在9号隔断舱内全体人员的名单!我们现在要试着出去,别放弃希望。此致!”

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的遗书。

在灌满海水的第九隔离舱内,搜救人员发现了各种被打开使用过的救生设备,证明这23人已经用尽了一切方式自救——根据事后的推测,他们在隔离舱大约存活了30小时左右。但是,在氧气耗尽之前,他们还是没有等来救援。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公众担心的“核污染”并没有发生,因为“库尔斯克”号上的两个核反应堆在被打捞上来时,是处于关闭状态。那恐怕是这场灾难全过程中给人的唯一一丝宽慰:在灾难爆发的瞬间,有人第一时间关闭了反应堆。而这样的场景,却是当年“库尔斯克”号上那23名幸存者所经历的。也是我当年了解这场事故时,最触动我的一件事。

“库尔斯克”号事故当时震惊了俄罗斯,也震惊了全世界。直到现在,提起近来最让俄罗斯人痛心疾首的事故,“库尔斯克”号事故总能名列前茅。

这场事故的原因后来也有争论,比如制造鱼雷的吉尔吉斯坦军工厂不承认是鱼雷的故障,比如后来专家发现“库尔斯克”号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应急浮标”系统本来就是坏的(但按爆炸强度官兵很可能也没有时间放出浮标),等等。

但无论怎么争论,潜艇是不会无缘无故自己爆炸的。所以,尽管当年俄罗斯的事故调查报告强调没有人为责任,但普京还是把对每个官兵遇难家属的抚恤金从7000美元提高到了35000美元,外加145份月薪。

那遇难的118名官兵,成了俄罗斯人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那23个可能有获救希望的官兵,在最后一刻究竟是在想什么?真实世界中的事,不可能都会像好莱坞灾难片那样,最后总有一个让人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每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在电影和现实生活中,都是一样的。根据奥利佳的回忆,在自己的新婚丈夫科列斯尼科夫大尉踏上最后一次征程之前,从来不丢三落四的他,留下了三样东西:身份证,从不离身的十字架,以及悄悄写给她的一首情诗:“虽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可当死亡的时刻悄悄来临的时候,我真想悄悄地对你说:亲爱的,爱你,到永远。”

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与妻子奥利佳在婚礼上的照片。他们在2000年4月才刚刚完成婚礼

“库尔斯克”号118名遇难官兵的照片,最终找到了115具遗体

在“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的悼念仪式上

2000年8月12日11点28分,俄罗斯最大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爆炸沉没了。

“库尔斯克”号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艇长154米,高18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体积达到了大型喷气式客机的两倍以上。

潜艇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该艇在不加任何燃料的情况下能够在海上持续航行120天,最多可载员135人。潜艇内部分为9个防水隔舱,出现意外时可以关闭防水隔舱的舱门,让潜艇没有受损的部分还能继续运转。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艘装备精良的核潜艇瞬间沉没呢?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说法,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参加了一次在巴伦支海举行的。11时25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向演习目标发射鱼雷,但随后便与指挥舰失去联系。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踪的消息立刻成为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海军和“北约”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挪威北部的卡拉谢克地震观测台还记录到了8月12日11点28分至11点30分来自巴伦支海海域的两次地震波,更使“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失踪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俄罗斯竭尽全力搜寻核潜艇的同时,西方各国海军也都派出舰艇开始搜索“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行踪。

由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承载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高科技的秘密,谁能第一个发现潜艇沉没的具体位置,谁就能拥有近距离接触核心军事机密的机会。

2000年8月13日上午9时左右,俄罗斯海军终于找到了沉在巴伦支海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罗斯军方派出微型潜艇开始沿着“库尔斯克”号外围进行声呐搜索。终于在第9隔断舱听到了轻微的敲击声。

由于第9隔断舱位于潜艇最后部,也许爆炸引发的灾难并没有波及到这里,潜艇内还有人活着。但水兵们能坚持多久呢?

由于潜艇失去了动力,艇内的制氧机无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核潜艇内的氧气应该能保证100多名艇员使用10天。也就是说,潜艇内幸存官兵的生死就取决于这宝贵的10天!

英国、挪威等一些国家在潜艇被发现后随即主动提出来要帮忙救人,但都被俄罗斯拒绝了。可直到8月16日,救援工作仍没有进展。面对国内外的多方压力,俄罗斯军方终于决定接受其他国家援救的要求。

8月20日,距听到敲击声过后的第7天,挪威潜水员终于打开了第9隔断舱的舱门,但此时舱内已经充满了海水。爆炸后舱内幸存的水兵也已全部遇难。

根据事后的调查报告记载,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后,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及时撤离到第9隔断舱的23名官兵在挣扎了8个小时后也全部遇难。8月13日探测到的艇内敲击声很可能只是声呐兵的错觉。

为了找出“库尔斯克”号失事的真正原因,俄罗斯当局当即做出决定——10月18日前后开始打捞遇难者的遗体,2001年内打捞出艇体。

经过艰苦的搜寻,10月25日,潜水员终于在第9舱发现了3具遇难者遗骸。次日,潜水人员再次在潜艇内找到了9具尸体。

同时,“库尔斯克”号打捞工作又有重大发现:潜水员找到了海军大尉科列斯尼科夫的遗体,并在大尉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由此证明潜艇爆炸后至少还有23人活着。

“现在是13点16分,所有在6、7、8舱的船员都已经转移到了第9隔断舱。这里一共有23人。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救援。”

“15点45分,这里一片黑暗,但我试着摸着写,似乎机会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10%到20%,我们希望,有人能看到这封信,这是我们现在9号隔舱内的全体人员的名单,我们现在要再试着出去,别放弃希望,此致。”

2001年10月2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终于被打捞出水面。据后来公布的画面显示,“库尔斯克”号的毁坏程度惊人!整个艇身面目全非,舱里堆满了金属碎片和扭曲的机器零件,内部装置所剩无几。

俄罗斯政府成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近两年的调查,最终还原了事故发生时的场景:

演习那天,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潜艇的第1和第2隔舱。上午11时25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接到命令,准备发射一颗练习鱼雷。11时28分,这颗鱼雷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当时,其余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

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1/5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这第二次爆炸的能量相当于一次里氏3.5级地震的威力,也就是这次爆炸被地震研究所误以为是发生了海底地震。

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13时15分,仅存的23人冒着浓烟撤到了第9隔舱。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两个核反应堆,潜艇沉没后,如果核反应堆没有被及时关闭,那么出事海域就会发生严重的核泄漏。如果这样的话,世界上任何角落的鱼均有可能吸入辐射,吃了这些鱼的人,随时会患上癌症。

潜艇上有专门供逃生用的潜艇,但逃生潜艇的操作需要有能量供应,如果潜艇失去动力,逃生舱也就无法工作。因此关闭核反应堆就等于关上了最后的逃生之门。

事后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两个核反应堆在爆炸发生之后被关闭了。尽管没有确切的材料支持这个说法,但许多俄罗斯人都愿意相信,是第9隔舱的23名水兵在最后时刻完成的任务。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沉没,该事故导致了库尔斯克号上118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无一生还。这一事件成为了俄罗斯海军永远的伤痛!

库尔斯克号属于俄罗斯海军949A型核潜艇,1992年开工,1994年5月下水,次年1月正式入列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服役,编号K-141。其水下最大排水量24000吨,主要武器为24具P700(北约代号:SS-N-19“花岗岩”)潜射反舰导弹以及53-65型热动力反舰鱼雷。

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奉命参加了俄军在巴伦支海举行的演习,当日上午11时25分,正在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向演习指挥部报告发现了演习中的假想敌,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于是准备向其发射反舰鱼雷。但不久之后,库尔斯克号却与演习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一开始,演习指挥部以为库尔斯克号通讯设备发生了故障,但是直到8月13日下午,演习指挥部仍未与库尔斯克号取得联系。此时,俄罗斯海军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向参加演习的所有军舰发出命令:关闭发动机,保持安静,准备通过声呐判断库尔斯克号的准确位置。

在8月14日,俄军海军的救援队终于在水下102米深处找到了沉没于巴伦支海底的库尔斯克号,但此时的库尔斯克号艇首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大部分艇身内已经灌满了冰冷的海水。救援人员虽然能在艇尾听到了艇内传出敲击艇壁的声音,但由于艇体损毁严重,多次救援工作都没能获得成功。直至16日下午,救援人员已经听不到潜艇内部发出的求救信号了。21日上午,潜水员终于打开了库尔斯克号尾舱,但此时潜艇首尾都已被灌满了海水……

8月21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宣布库尔斯克号沉没,艇上全部118名官兵全部遇难,无一幸存。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却成为了困扰俄国军方的谜团。起初,俄军方认为库尔斯克号是因与美国核潜艇相撞导致沉没的,但在2001年10月8日库尔斯克号被打捞出水后,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俄专家在对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残骸分析后发现,该潜艇沉没前艇内曾经发生大火,温度达2000摄氏度,然后大火引起艇内发生爆炸。

俄国专家在随后调查证明发现,大火是因制造不合格,且检测维护工作不到位的53-65型热动力反舰鱼雷燃料泄露引起的,大火继而引发了鱼雷爆炸,最终造成了库尔斯克号的惨剧发生。

发生这一事故原因有二:

第一鱼雷问题,为了降低成本53-65型鱼雷使用了高浓度过氧化氢作为强氧化剂,但高浓度过氧化氢极其危险且易发生安全事故。俄国军方却一直没有重视!

第二保养问题,俄国军方对武器的保养非常随便,就连53-65型鱼雷这样极其危险的武器也不重视检查维护,这一系列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演习中该潜艇鱼雷发射筒内即将发射的53-65型的高浓度过氧化氢氧化剂泄露,引发大火并将鱼雷舱内所有鱼雷引爆。

最终这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库尔斯克号连同其107名艇员、11名高级将领及其助手葬身于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俄罗斯为他们的大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18个家庭失去了他们的亲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