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时间:2018-08-17 22:42:16

相关推荐

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在汉匈战争初期,汉军由于不熟悉北方荒漠地形,屡屡迷失方向,找不到匈奴军的影子,故而作战十分被动。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军最头疼的事,就是匈奴军队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连敌人在哪都找不到,这战还怎么打?以前刘邦的谋士成进曾很形象说:“追击匈奴时,好象跟影子搏斗。”

武帝时期,汉匈战争全面爆发。汉军迷失方向或空手而归的情况仍然很严重,比如第一次北伐匈奴,公孙贺大军深入匈奴,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找到;第二次北伐时,李息兵团出代郡,依然找不到匈奴主力;第二次河西之战,原本计划与霍去病会师的公孙敖兵团也因为迷路,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先计划;在漠北之战中,李广兵团也由于迷路而错失会师时间。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霍去病却从来不曾迷路,而且出击匈奴,几乎是每击必中。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大致有几个原因:

第一,霍去病参战时,汉军对荒漠地形作战已经比较熟悉了。

汉军对荒漠作战是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随着战争的深入,捕捉敌军主力的能力越来越强。霍去病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此时距第一次北伐(元光六年元,前129年)已经过去六年。在第一次北伐时,汉军四路大军,两路遭重挫,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小有斩获。六年来,汉军逐渐熟悉匈奴的战法,卫青先后取得河南之役与漠南之役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汉军已经比较适应荒漠地带的作战了。这些千金不换的作战经验,卫青肯定一五一十地传授了自己的外甥霍去病。

第二,霍去病的部队,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

霍去病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的起点比较高。他不是从小兵当起,一开始就是票姚校尉,舅舅卫青拨给他八百名勇骑,乃是骑兵中的精锐。史书说:“大将军受诏予壮士”,这些骑兵都是精锐,当然是比较熟悉荒漠作战,霍去病一战成名。

由于汉武帝对霍去病格外器重,故而霍去病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而且所部将士多为精锐,史书说“所将常选,诸宿将兵不如”。在漠北之战中,最勇敢善战的少壮派将领都归霍去病节制,“敢力战深入者皆属去病”,包括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后来在南方战场成为一代名将)、铁杆老部下“从票侯”赵破奴、北地都尉卫山等等。

霍去病兵团不仅是由最强悍的士兵组成,所受的待遇也是最好的。汉武帝特地安排宫廷负责膳食的官员,带了数十辆的餐车,专门负责给霍去病的骑兵团提供优质的伙食,以保证这支最强悍兵团的战斗力。

第三,霍去病大胆起用熟悉荒漠骑兵战的胡人将领

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麾下将领有三人封侯,分别是赵破奴,高不识与仆多,其中高不识与仆多都是归义匈奴人。在漠北之战中,又有四人封侯,分别是路博德,复陆支,伊即靬与卫山。其中复陆支与伊即靬都是匈奴归义王。

在河西与漠北两大战役中,因功封侯的七人中,有四人是胡人,超过一半,可见胡人将领所起的作用是多么大。比起汉人将领,他们更熟悉荒漠的地形气侯,对匈奴人的战术战法更是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最好的向导。所以为什么公孙敖李广会迷路而霍去病不会迷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霍去病军中胡人很多,认路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第四,当然不能不提另一个重要因素,霍去病是个天才将领。

霍去病为人沉勇有大略,敢于任事,遇事果断而坚决。他是罕见的军事天才,只活了二十四岁,这个年龄与他的伟大业绩很不般配,可惜的是,他的天才兵略没有被史书所详记。

有一次,刘彻想要传受霍去病孙子兵法与吴起兵法,没想到霍去病居然不以为然,回答武帝说:“行军作战,关键要看谋略如何,没必要学习古代兵法。”这是个创新意识很强的人物,他与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刚好相反。赵括学了许多兵法,打仗却不行;霍去病没学什么兵书,他的军事才能,估计很大程度来自舅舅卫青的言传身教。

霍去病伟大的军事成就,不仅仅是指挥一系列战役,更在于他的精神境界。汉武帝曾给建了一座大宅院,要送给他住。霍去病拒绝了,他虽然生于富贵之中,但并不贪图。他说了一句足以激励每一个国人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正是这种使命感,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也让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有一个淋漓尽致的表演空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