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当代名老中医中药黄芪临床应用经验之文献整理(一)

当代名老中医中药黄芪临床应用经验之文献整理(一)

时间:2023-10-30 06:21:18

相关推荐

当代名老中医中药黄芪临床应用经验之文献整理(一)

【栗锦迁教授应用黄芪经验】固表止汗,栗师对于卫气虚弱, 腠理不固诸症, 每每重用黄芪以治之。如汗出异常者, 病虽有自汗、盗汗、黄汗、战汗、产后汗出之别, 病机有气虚, 阴虚, 气血两虚, 湿热蕴蒸, 营卫不和之异, 部位有但头汗出, 心胸汗出, 手足心汗出之不同。但栗师认为其主要病机均与气虚不固, 开合失司有关。若卫气不足, 卫外功能失常则可表现为汗出异常。栗师认为卫气虚乃气虚的表现之一。黄芪补卫气, 对卫气虚而致的腠理不固诸症有显效。对于汗出异常之患者, 往往重用黄芪50 g, 以补益卫气, 固表止汗。对自汗而濈濈然出, 动则尤甚, 属气虚者, 多伍用白术、防风、桑叶、麻黄根、浮小麦, 或固或散, 固表而不留邪, 祛邪而不伤正。对于气虚无汗的患者, 因气虚推动无力而汗不能出, 栗师用生黄芪以补气, 气旺则自能鼓动汗出。而对于腠理不固, 疏于固涩, 汗出不止者, 黄芪益卫气而固表, 表得固而汗自止;利水消肿,水肿的发生多与肺脾肾气虚有关, 肺气虚则不能通调水道, 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 肾气虚则水无所主。而黄芪乃上中下三焦之药, 故对多种水肿有利水消肿之效。栗师善于应用大剂量黄芪治疗多种虚性水肿患者;益气升阳,栗师对气虚所见之眩晕、消渴、偏瘫及妇科经带胎产等病, 多以黄芪为治。对消渴患者栗师多遵《千金要方》黄芪汤之意, 重用黄芪50~100 g, 多配伍苍术、山药、玄参等益气健脾之药, 常获良效。对中风后肢体活动不力, 麻木不仁及风寒湿痹证等属气虚血瘀者, 常以生黄芪75~100 g配伍活血之桃仁、红花、川芎、生地、赤芍、地龙、僵蚕等, 大补元气使气旺血活, 周流全身, 滋养百骸, 经脉宣畅, 则瘀滞自消, 只要坚持服用, 症状多获改善。对气虚清阳不升之动则头眩, 自觉头脑空空, 疲乏无力, 遇劳则重的眩晕患者, 栗师认为只要脉虚细无力, 两寸脉尤甚者, 则多以补中益气汤加葛根治之。栗师善于应用黄芪治疗各种内脏下垂, 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 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便血等, 临证时黄芪用量不宜过大, 但应用时间要长, 久则建功, 要注意与患者交代清楚, 树立患者的信心;托毒生肌,黄芪素有疮家要药之称, 这主要是指对阳气虚弱疮疡久不溃脓或溃后久不收口而言, 对辨证属虚属寒者, 确有生肌长肉, 修复创面之功。若疮疡初起, 红肿热痛属实属热者则绝非所宜。栗师认为黄芪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作用与其益气升阳之功有关, 如古方托里透脓汤, 内补黄芪汤均源于此。栗师认为黄芪既然对肉、筋、脉、骨、神经、血管等人体组织具有营养修复作用, 就不仅只限于外科疮疡方面, 对内科某些疾病也有营养修复作用, 如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就属于此范围。栗师将黄芪生肌长肉、促进愈合的功用应用到心肌梗死恢复期, 辨证属于气虚、气阴两虚的患者, 现在虽然不能从解剖学角度证明对梗死心肌的血运重建作用, 但以临床症状分析,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黄芪治疗后, 心功能得到改善, 原有症状体征减轻, 没有出现病情反复及加重的情况来看, 这可能与黄芪“生肌长肉”对梗死心肌的营养修复功用有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