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华大8000毕业生最喜欢的毕业照最美拍摄点

华大8000毕业生最喜欢的毕业照最美拍摄点

时间:2021-10-12 06:57:31

相关推荐

华大8000毕业生最喜欢的毕业照最美拍摄点

谨以此文献给华中师范大学届全体毕业生!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母校最美!无论走到哪里,母校永在心底!

今年,华中师范大学有8000余名毕业生。他们最喜欢的毕业照拍摄点在哪里?毕业典礼前后一周,桂子君细心观察发现,下面这十个地方是毕业生拍照最多的,当然在学子心目中也是最美的。华大毕业学子,你怎么看?请在后面投票栏投上宝贵一票!祝全体毕业生毕业快乐!

1.桂中路

桂中路是华中师范大学从东至西的校园主干道,也是风景最美的一条大道。桂中路西端是牡丹园,中间有一号楼、二号楼、老图书馆、恽代英广场、博雅广场等建筑和景点,东止于桂苑宾馆。桂中路被誉为华大人的人文路、精神路、奋斗路。桂子山的桂中路当属华大的桂华之魄、美景之魁、人文之魂。11月,桂中路入选“江城最美街景”50强,被誉为武汉三镇不可不看的街景。作为我校主干道的桂中路也是桂子山的文化长廊。古色古香的文院历院大楼、杰出校友恽代英雕像、美丽的喷泉广场、书香四溢的老图书馆、红色的行政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分立两旁。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与学校标志性建筑的配搭,让桂中路充满浓郁的华大色彩与人文气息。引领华大师生们领略一年四季的变幻。

2.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03年的文华公书林,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51年,由原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三校的图书馆合并成为华中师范学院图书馆,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在图书馆由总馆(新馆)和老馆组成。老馆建于1961年,面积为9,000平方米,是华中师范大学从昙华林迁到桂子山上的首批老建筑之一。新馆5月16日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约30,357平方米,建有地上9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约40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学习阅览。新馆和老馆中间由一条地下文化长廊连通,馆舍总面积达39,357平方米。

3.校训石

华中师范大学校训石位于桂北路分叉口处,上面刻有“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是毕业生拍毕业照的重要背景之一。步入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漫步在梧桐大道上,坐落在三岔路口的,刻有华大校训的石雕最先映入眼帘。“求实创新,立德树人”,这是一代代华大人永世的铭记。经常有顽皮的孩子攀爬上去呼朋引伴,也总是有刚刚到来的新生们或是即将离去的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在旁边合影留念。巨石安卧,像一头耕牛俯首看着嬉闹的孺子。“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入校的时候面对校训石,抬头见山,脚下是路,校训石是大学生活的起点;毕业的时候与校训石告别,回头望望桂子山,念兹在兹,向前看看人生路,愈加宽敞。校训石,象征着新征程的开端。

4.博雅广场

博雅广场位于华中师范大学9号楼前,以草坪为主,有章开沅先生题写的“博雅”石雕作为标志。博雅广场,视野开阔,与周围环境相映衬,彰显的是华大“博雅”精神。这里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最佳场所,也是有名的“英语角”所在地。

名片故事:暖暖的阳光洒在青青草坪上,草坪上神情愉悦的人们或漫步,或静躺,或三两成群围坐着,好不悠闲,这场景是博雅广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博雅广场位于我校桂中路东段,9号楼与6号楼中间,是我校面积最大的一个广场。因华大精神中的“博雅”而取名为“博雅广场”。进入博雅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题写的淡褐色的“博雅”石雕,线条清晰,在绿色草坪和梧桐大树的映衬下,高雅质朴。博雅广场因为面积较大,草地美观而舒适,成为学子开展课外活动的最佳场所,小至班团活动,大至校园开放日等。

5.北大门

华中师范大学的几个校门都很独特,尤其是北大门,是学校的正门。毕竟,与母校的大门合影对毕业学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华中师范大学大门不好拍,因为有9层楼高,堪称中国高校最高的大门。上面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校名“华中师范大学”。要把这个校门拍到照片中,拿相机的人必须趴到地上向上拍,否则就只能到对面的武汉大学才能拍下来。大门虽然不好拍,但里面的学校精神石“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很好拍,就在地面上怎么拍都可以。所以,那里是华大毕业学子毕业照必拍的一个点。

6.露天电影场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华中师范大学露天电影场每个周末坚持放映电影。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拿出专款,免费为师生放映优秀影片。每个周末,华大露天电影场不仅吸引了校内师生,也吸引了附近高校学子。能容纳6000人的露天电影场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首选场所。露天电影场,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大人的共同记忆,每当忆起母校都会谈起在露天电影场看过的影片,每当回到桂子山都会去露天电影场寻找曾经的大学生活。露天电影场已经成为百年华大的一个文化地标,也成为一个不老的传奇。对于华中师范大学学子,露天电影场承载着太多的青春记忆,印刻着太多的大学故事。每周五在露天电影场看上两场电影,或与恋人朋友,或独自一人;或带上零食小吃,或带上啤酒饮料;或静静观影,或嬉笑打闹。每天清晨,迎着熹微的晨光,伴着此起彼伏的读书声,露天电影场是爱学习的学子的福地;随着暮色的降临,露天电影厂上空荡漾着悠悠的笛箫声,温婉而细腻……

7.桂花走廊

桂子山因桂花树得名,全园的桂花树超过两万株,尤其是露天电影场到喷泉的道路两旁都是桂花树,树冠对接成廊,成为华大师生校友心目中永远的“桂花走廊”。每年秋季,新生开学,桂花开放。桂花一开,整个校园就是桂花的世界:大路小路,大园小园,舍前舍后,院内院外,处处桂花黄,处处桂蕊香。桂花因此成为校花,桂花树也成为校园图腾。漫步在学校,随处可见一两株桂花树。小家碧玉的桂花树若隐若现在参天大树旁,别有一番风味。走在金桂树下,宁静坦然地诵读,沉淀着污浊的喧嚣。“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以一种清幽和淡雅装饰着那个时常飘雨的季节,以一种无悔和执着飘香在桂子山上。有诗云:“华中师大花木林,百花盛开争相落。惟有桂花名声大,校花桂冠获超群。”如今的桂子山上,齐聚了中国桂花的四大品类。据不完全统计,华师校园现有桂花大树2万株,其中1800株是具有三十年历史的大桂花树,在时从四川引进日香桂、玉桂、佛顶珠等12种新品桂树苗。

8.桃李源

桃李源位于桂北路南段东侧,面积三亩多,有碧桃200多棵,中间夹杂李树6棵。园西南角有“桃李源”石雕。春天三月花开,红彤彤一片,如火如荼。桃李源预示着莘莘学子从这里孕育成才源源不断走向社会。其实在华大,远远不止有桂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才是真正的华大。一二月的梅花,三月的玉兰花,四月的桃花,五月的牡丹,六月的月季,七八月的桂花。一年四季,校园永远不缺少花的芬芳与明艳。此处方惜梅花谢,彼处又见玉兰开;一夜雨打玉兰瘦,明早且看桃李俏。桃李,在华大更有深意。春季的桃李开放,不仅有桃李满园的盛景,更以“源”字阐明了作为师范院校的华大“教师摇篮育桃李”的特色。这可能是每个人走进华大会最先看到的园林景观。三四月份正是桃花开得最盛的时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逢花开,红艳艳的桃花争芳斗艳。为了避免颜色的单一,240株紫叶碧桃加上穿插在红桃间的20株李树,构成桃李源。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这样就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华大的桃李源正与华大师范院校的特色相映。20岁称桃李年华,广大的华大学子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华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华大的气质和精神已慢慢渗进莘莘学子的灵魂深处。

9.恽代英广场

恽代英广场又名喷泉广场,位于校园中心地带,有恽代英汉白玉雕像和喷泉。恽代英广场采用 “方形雕塑”和“圆形喷泉” 的设计,体现的是传统文化韵味。那里也是每年举办菊花展和菊花笔会的地方。恽代英广场位于桂中路南侧,因恽代英雕像立于广场上,故称之为恽代英广场。因有大型的圆形喷泉而又名为喷泉广场。恽代英广场上,恽代英汉白玉雕像左手托书,右手自然下垂,深邃的目光总能带给行人深思的力量,周围总是有鲜花以及鲜花一样灿然而坚定的笑脸。恽代英在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1993年,华大90周年校庆时,恽代英雕像制成,当时由社会学院娄章盛负责。雕像建立后,形成了恽代英广场。雕像清秀,具有内在刚毅气质,使人一睹便知其胸怀大志。恽代英作为中华大学校友,中华大学附中校长,革命烈士,是华大校友的旗帜。选择恽代英作为华大校友的代表,既能展示华大历史及革命传统,也能展现华大培养英才的成就。周恩来曾经这样深情地描述他:“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我校还创建了“恽代英班”,成立了恽代英研究会;,华大恽代英新闻采访小分队成员在恽代英广场的雕像前宣誓,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恽代英新闻采访团正式成立;在,华大校庆110周年校庆时,恽代英的塑像经过修缮,又一次焕然一新,更让人感觉到一股正气,一份坚强与一泉深思的力量。

10.梅园

梅园位于华中师范大学7号楼南侧,有一百多棵大梅花树,园内有“梅园”、“绿魂”、“杏坛飘香”石雕。每年冬季,梅花怒放,吸引游人。梅园位于学校东区7号楼南侧、杜鹃广场西侧,共有一百多株梅花树。梅花怒放时节是梅园最热闹的时候,园中的梅花竞相争艳,在雪景或阳光的映衬下,傲然挺立,生气勃勃,一阵暖风吹过,娇嫩的梅花摇曳着,清香袭人,三两成群的人们观赏着梅花,嬉戏着,与梅花合影留恋,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为梅花拍“艺术照”,令桂子山的师生和校外游客流连忘返。梅园始建于2001年。梅园有一座小亭子——梅亭,隐隐约约掩映于浓密的梅林中。冬春季节的梅园是娇媚的,也是变幻莫测的。瑞雪、红梅、青芽,古亭在梅林映衬下仪态万千。梅园中有很多石凳,可供游人休憩,学生晨读。梅园一隅,草地上默默躺着一块石碑。石碑正面赫然镌刻“绿魂”二字,这是原绿化组姚水印师傅永远的栖息地。姚水印师傅出生于河南园林世家,一生伺花弄草。1956年姚水印来到桂子山,滋兰树蕙,开始了华大的绿化工程建设,梅园即其亲手创建的园林之一。他将毕生精力皆奉献给了桂子山,如今长眠于此,永远与花草树木为伴。2001年,章开沅老校长亲自组织华大绿化委员会成员为姚水印立下此石碑,并将其骨灰埋葬于此。章开沅先生在他撰写的《林木深处觅绿魂——忆姚水印老师傅》中称赞,“绿魂“二字精炼地概括了老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并希冀年轻一代的桂子山人在课余饭后常去梅园探访绿魂。

下面请投票选出你最喜欢的毕业照拍摄点——

最后,桂子君用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夏立新教授送给毕业学子的话结尾:你读研或者就业,母校就在这里,不漂不移;你留校或者离校,老师就在这里,不忘不弃;你出国还是回家,同学就在这里,不舍不离。常来母校这里,或者,让母校住进你的心里!

策划:桂子先导

文字:节选自《华大名片——华中师范大学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

图片:华大在线华大毕业季专题、华大图片陈希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