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实战测评:大同兵变中的欧洲 越南与蒙古火器

实战测评:大同兵变中的欧洲 越南与蒙古火器

时间:2023-03-04 23:35:22

相关推荐

实战测评:大同兵变中的欧洲 越南与蒙古火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明朝攻城技术的落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武器的性能优劣就是需要以具体战例进行分析。尤其是在记载稀缺的古代,不同军事体系间的技术抗衡,往往少有综合案例可寻。在远离大规模人群的边境地区,这类情况又表现的异常突出。

因此,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同兵变,就是分析欧洲、越南与蒙古式火器性能的宝贵经验。

大同的地理位置非常要紧

由于地处农耕和游牧经济区的交界处,大同自古就是各方都会争夺的重点目标。因为,无论是从草原南下的游牧集团,还是来自南方农垦区的定居帝国,都希望能将大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长期生活在本地的势力,也会在兼容并蓄或两头不是人的困境中不断切换。尤其是在明朝,北京宫廷与所有北元后裔都关键紧张。朱棣时代的前沿卫所放弃策略,又让大同几乎成为最靠北方的军屯突出部。因此,这里的局势经常会变得十分紧张。

大同与临近的宣府 是拱卫北京的重镇

为了能有效守住这个晋北大要塞,几代皇帝都将最好的军事资源堆砌到那里。以大同城为核心的整个大同镇,就是九边防线的链接中段。全长330多公里,并需要长期维持7-14万人的军户规模。这其中除了官员与战兵数量,也包含有随军家属、工匠和地位更低的军事化农民。他们在危机四伏的边区形成独立体系,却又需要帝国从南方输入更多军饷、粮草和食盐。当军户制度的弊病因自我封闭和腐败堕落而彻底爆发,他们的生活乃至家人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至于定期调换的监军文官,往往会选择性漠视此类情况,只求能安稳度过任期。还有保留在大同城中的宗室王府,也被视为吃白饭而毫无贡献的存在。

生活困苦的军户 往往不能得到官员体谅

早在1524年,大同当地就爆发过一次严重兵变。时任巡抚都御使的文官张文锦,期望在北方前沿新建5座要塞,作为大同主城的拱卫力量。在驱使军户完成大量劳役的同时,还准备在每个要塞落成后都安排500士兵常驻。但本地军户中却无人愿意离开大城,将自己和家人都置于危险境地。在诉求遭到士大夫文官的严词拒绝后,不少人转而发生哗变,并处死了施政暴虐无度的巡抚本人。

许多临时工事 在后来都演变为长城段落

当时的嘉靖皇帝才继位不久,将自己和幕僚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大礼议斗争,自然没空搭理这个“次要事件”。于是,在皇帝和身边近臣的宽大处理下,事变就以惩戒少数匪首的方式了结。大部分参与者依然重归各位,继续为大明王朝镇守铁桶江山。但地方军与朝廷政策之间的固有矛盾,实际上是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明朝时期的大同城复原模型

1533年,类似的危机又在大同当地上演。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阿勒坦蒙古,时任大同总兵的李瑾下令强化军事设施建设。大批士兵被派往最北方的前线,开挖长达40多里的堑壕。根据明朝完善边防工程习惯,这些临时阵地也很容易被果断加固升级,最后形成永久性的长城段落。因此,士兵们都不愿意执行这个任务,害怕自己从此被顶上最危险的区域。何况,李瑾平时一直苛刻军饷和粮草补助,对士兵的态度非常恶劣。这次又要求军户们在3天内完工,彻底惹怒了这些大老粗。结果,少数士兵起而反抗。他们纵火烧毁巡抚衙门,并将这位地方大员抓起来处死。

朝廷的士大夫中 不乏期望借机制造军功的野心家

消息传到北京,兵部判断大同当地只是有少数人站出来哗变。但权倾一时的大学士张孚敬,却期望借用这个契机为自己竖立权威。于是,由身处病榻的嘉靖皇帝点头,下令京师附近的宣府驻军西征围剿。这个军政的防区长达510多公里,驻兵规模长期保持在8-12万人之间,实力远在大同之上。因此,在掌握实情的宫廷官员看来,能很快的将大同全城荡平。大量曾在京师神机营进行深造的火器部队,无疑是明军平叛的重要技术骨干。但之后的局势发展,却远远超出大明君臣预料。

进攻大同的明军 主要来自边上的宣府

由于负责带兵的文官刘源清,是靠死守城池而获得急速蹿升的激进派人士。所以在抵达大同镇后,就下令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戮边区军民。最后,不仅原本毫无反意的多数军户被彻底激怒,连城中官员和朱家宗室都为自保而联合起来进行抵抗。

大同镇境内的夯土城墙遗址

在技术层面,这个阶段的大同城还没有进行包砖升级,城墙都为老式的夯土构造。虽然四周的城门都有独立瓮城加强防御,但其他段的城墙却仅有单层。也就是说,围攻者一旦弄塌墙体,就能长驱直入的攻打中心位置。然而,装备大量火器的明朝边军却很快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明军从15世纪开始就异常依赖车营作战

因为需要长期和北方的蒙古骑兵交战,明军在15世纪就以完成了野战部队的车营化改革。依靠数量众多的大小战车,构成抵御骑兵冲锋的临时工事。步兵不再要求具备严格的编队能力,只需用火器守住阵地即可。所以,明军非常惯于静态交战,并对火药武器非常依赖。

明军的主要火器都直接继承自蒙元时期

然而,明朝的车营还没有能力使用大型火炮作战。京师的神机营就以原始的小型火器为主,并按照此样板训练各地边军。其中既有蒙元时期留下的火门枪与大量一窝蜂火箭,也有明初成型的碗口铳和进口自越南的神枪。前两者的射程很近,只能对敌方士兵造成杀伤。后者的性能少有提升,只能对木质结构的城门具有破坏性,但终究无法损毁城墙结构。因此,明军在实践中就产生了蒙古旧俗+越南DIY的混搭火器风格。

大量的火箭 并不能损坏夯土城墙

1533年秋季,来自宣府的数万明军就以这些武器轰击大同城墙。但城内的守军不仅同样拥有这些装备,还配置了引进技术不久的佛朗机炮。在嘉靖皇帝刚刚继位时,南方明军从广东沿海俘获的小型葡萄牙桨帆船上获得了这种武器。除了杀伤单兵的迷你型号,也包括安装在船头的小鹰炮。为了对抗蒙古方面的巨大压力,新式火炮被优先配备给了九边驻军。但因数量有限,大都用于主要城池的防御。所以,这个阶段的明军尚没有使用第一代西洋火器进行野战的习惯。

佛朗机炮在当时的装备数量有限

大同城下的频繁对轰,就成为欧洲武器VS亚洲老传统的真实写照。前者不仅有射程和精准度优势,在射速上也更受一筹。围攻者的众多型号,对于有城墙保护的叛军来说是效果非常低劣。加之当时的明军已不会制造配重投石机,依靠远射武器破城的能力就基本为零!同时,他们也不会像攻入西域的蒙兀儿人那样以火药炸毁城基,挖掘地道仅仅是为了向城内释放呛人的毒烟。等到以上措施全部失效,继而筑坝拦河,对大同的夯土城墙实施放水浸泡。但冬季的降临让雍河开始结冰,洪水灌城的计划也就宣告失败。

旧式火铳是明军无法割舍的制式装备

一直到1534年的2月,刘源清的宣府大军还是没能拿下大同。他不仅派人拦截城中王府递给朝廷的信件,还反过来向嘉靖继续索要50000援军加强攻势。但吝啬的皇帝经常不愿意为军事行动支付高昂费用,转而开始要求执行者与叛军达成妥协。最终,事变还是依靠城内外权贵的勾兑才得以平息。在惩办了部分带头将领和官员后,所有参与大同兵变的军户和民众都得到赦免。士大夫忠犬们的捞取军功计划,也算是就此打了水漂。

缺乏火力压制明军就不能对城池进行强攻

事实上,如果明军从一开始就具备武器优势,完全可以压制城头守军而出动更多部队强攻。也不需要等到放毒和灌水策略失败,才继续向皇帝索要援军增援。但就连性能稍好的越南神枪,都需京师的神机营作坊制造,普通野战军的武器运用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尽管明朝官方从不会写下战役终结,却也懂得以实际行动暴露自身感受。在大同兵变结束后的10-里,边军开始大量普及弗朗机炮,甚至将库存的老式火器都做了改造。嘉靖皇帝在军费开支上向来小气,却也舍得在这件事上不断拨款。可见在当时的人心中,武器技术的孰优孰劣已非常清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