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警告系统的发展历程(四)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警告系统的发展历程(四)

时间:2021-07-05 20:25:36

相关推荐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警告系统的发展历程(四)

战场上空的“鹰眼”

上世纪80年代初,得到前苏联支持的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反美情绪高涨。为了维护美国在地中海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霸权,美国总统里根授命驻地中海的美国海军第6舰队处于高度战斗状态,扬言对利比亚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美军加强了对利比亚的卫星与空中军事侦察,并派出特工对利比亚各重要军事目标搜集情报。美国海军与利比亚空军在锡德拉湾上空的对峙也一再加剧。

两军对峙过程中,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F-14A战斗机飞行中队在E-2C预警机的支援下执行了大量的空中战斗巡逻任务。由于E-2C具备优异的目标探测跟踪能力,美国海军战斗机的空中巡逻行动起初一直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然而在1981年8月19日晨,两军战机终于在锡德拉湾上空首次交火——正在空中巡逻的两架来自VF-41中队的美国海军F-14A战斗机与两架从的黎波里附近空军基地起飞的利比亚空军苏-22“装配匠”战斗轰炸机遭遇。E-2C预警机向两架F-14A战斗机下达了攻击命令,然而苏-22却以AA-2“环礁”空空导弹率先开火,但未命中目标。在E-2C的引导下,两架F-14A后发制人,以AIM-9空空导弹将两架苏-22战斗机分别击落,从而完成了“雄猫”服役以来的首场空战胜利;1989年1月15日,又是在VAW-126预警中队的E-2C的引导下,来自美国海军“肯尼迪”号航母上VF-14和VF-32中队的4架F-14A“雄猫”战斗机再次击落利比亚空军的2架米格-23MF“鞭挞者”战斗机。两场空战,4:0的战果,充分证明了E-2C的作战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也表明了“鹰眼”与“雄猫”之间配合的默契。而这对搭档在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多次共同参与了美军在全球各地的作战行动,成为美国海军舰载中队中的一对“常胜搭档”。

1981年尼米兹号上VAW-124中队的E-2C指挥了F-14的战斗

1989年4架F-14A“雄猫”战斗机再次击落利比亚空军的2架米格-23MF“鞭挞者”战斗机

真正充分体现E-2C的灵活部署与全面作战能力的例子发生在1985年10月10日。当天早晨,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突然响起战斗警报,舰上VAW-125中队的一架E-2C奉命紧急起飞。从警报响起到“鹰眼”升空仅用了不到27分钟时间!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意大利“阿基莱.劳罗”(Achille Lauro)号客机被来自巴解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以迫使以色列政府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和恐怖分子。劫持过程中,恐怖分子还杀害了机上的一名美国记者。美国总统里根命令位于地中海的美海军第6舰队立即采取行动阻止被劫持客机由埃及飞往突尼斯。由于事发突然,客机起飞时间、航线和机型等信息都是直到E-2C升空后才陆续发送到机组手中,由于机上VHF设备发生故障,第2架E-2C也随即升空支援。也许有读者问,这种紧急拦截任务为什么会选择预警机执行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航母上只有E-2C“鹰眼”具备与被劫持客机进行高频无线电通讯联络能力,而其他作战飞机都采用的是UHF无线电设备。第2架“鹰眼”很快便发现了正飞往突尼斯的这架埃及航空波音737客机,E-2C随即引导2架F-14A“雄猫”战斗机前来拦截,后者保持无线电静默,只使用数据链与“鹰眼”进行联络。在关闭航行灯隐蔽接近并确认身份后,F-14A战斗机随即通过“鹰眼”利用VHF无线电向737客机下达了在位于西西里的军用机场降落的命令。埃及飞行员起初拒绝迫降的命令,但当他们发现舷窗外两侧全副武装的“雄猫”后很快改变了主意。飞机降落后,早已守侯在那里的“海豹”突击队迅速包围客机并成功制服了恐怖分子。

巡弋在红海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这次行动尽管在后来倍受指责,但它实际上是由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战斗机机和预警机进行的一次相当成功的精确协同行动。它充分体现了E-2C“鹰眼”多样化的作战能力和灵活的部署能力,特别是很好的展示了航母舰载预警机在处理这类突发危机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陆基或舰载雷达探测距离外快速探测、跟踪、确认并锁定目标——这正是美国海军AEW系统发展了40多年来所要充分证明的存在价值。

不过,有E-2C参与的作战行动也并非永远无往而不利。1982年12月4日,美国海军“独立”号和“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上的舰载战斗机和攻击机发动了对黎巴嫩防空导弹阵地的突然空中打击。由于事先整个行动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参与行动的VAW-122和VAW-126中队的E-2C机组对行动细节并不完全清楚,直到飞机升空后才一边集结各编队一边获取任务指示。仓促之下,各攻击编队起飞后花了整整30分钟才在空中集结完毕,而这一切早在叙利亚早期预警雷达的严密监视之下。毫无疑问,在接近目标过程中,美机遭到了猛烈的防空火力拦截,2架攻击机(A-7E和A-6E)被防空导弹击落。这次不成功的作战行动后来受到美国军方和国内舆论的不小诟病,然而也为美国海军AEW系统的成熟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E-2C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航程短因而持续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引起了美国海军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对“鹰眼”形成补充,洛克希德公司将E-2C上的ASP-125/138/145型雷达在陆基大型飞机(如C-130“大力神”运输机或P-3C反潜巡逻机)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使上述飞机具备同样的空中早期预警能力。改装完成后的EC-130V和NC-130V型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分别装备美国海岸警卫队和美国空军。特别是EC-130V型预警机后来还被美国海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用来作为验证“先进鹰眼”计划的平台。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EC-130V

美国海关的P-3预警机

美国海军E-2C“鹰眼”预警机的作战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空中作战经验表明,统一的空中指挥和控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越南战场上的作战经历更是对未来的AEW系统提出了提高雷达探测距离、提供战场监视、预警与指挥控制能力的更高要求。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海/空军均强化了AEW力量的训练与作战演习以提高美军应对冷战期间潜在威胁的能力。

作为美国海军舰载预警飞行中队的主要基地,驻扎在诺福克海军航空站(NAS)和位于太平洋地区莫古角的海军航空武器站(NAWS)的2支AEW大队(CAEWWP与CAEWWL)与VAW-120中队共同承担了E-2C预警机及其作战人员的训练职责,前者还包括VAW-78中队。新的飞行员、雷达操作员以及海军飞行官(NFO)们都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大量科目训练。VAW-77飞行中队驻扎在亚特兰大海军航空站,VAW-115中队则作为第5舰载机联队的一部分驻扎在日本厚木航空站,承担支援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作战的职责。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受美军削减部队规模的影响,原驻扎在佛罗里达米拉马尔海军航空站的VAW-110中队于1994年9月撤消,其作战人员和装备并入VAW-120中队。上述共计13支预警飞行中队共同构成了当今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力量的核心。

谈到E-2C“鹰眼”预警机的作战使用,似乎并没有一个所谓标准的作战程序或任务,但典型的任务模式还是存在的。在每艘航母配备的预警中队的4-5架E-2C中,除1架处于维修保养状态外,其他各机均时刻保持待命状态。与其他作战飞行单位一样,美国海军预警飞行中队的作战人员在升空执行任务前同样必须制订详尽细致的飞行计划。航母上的舰载飞行中队每隔一天执行一次例行飞行任务,而陆基中队则每隔几天执行一次。5名机组成员中,战斗情报中心指挥官(CICO,也是机长)负责指挥上述飞行与作战任务,通常与空中控制指挥官(ACO,负责指挥空中拦截任务)、雷达操作员(RO,同时负责机上设备检修)以及驾驶员共同制订飞行计划。对于防空作战任务而言,航母上的AEW机组还必须与作战室中的战斗机作战人员共同确定空中战斗巡逻/拦截方案细节以及Link-4/16数据链的使用;对于对地攻击作战任务而言,机长则必须与攻击任务和掩护任务的指挥官们事先确定需要交换的关键信息,明确预警机在整个作战行动中的具体任务分配。此外,在实施作战任务前时刻保持与各部门作战人员的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利于预警机机组随时掌握最新的任务动态。通常在起飞前2小时,E-2C的机组将听取机长的任务简报,并分别简要汇报各自的准备情况,核查遗漏问题,时间持续大概45分钟。随后机长和空中控制官将分别前往战斗飞行人员待命室和航母作战室获取最新的整体任务简报,这一过程大约持续50分钟至1小时,在此期间其他机组人员继续进行飞行前的检查。在确认检查结果正常后,飞机被准许起飞。驾驶员将首先发动右翼发动机并启动冷却系统、计算机和雷达系统,然后发动左翼的发动机。在此期间驾驶员将密切监视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并向航母上的飞行控制中心汇报。同时,机长将向空中控制官和雷达操作员下达系统初始化的命令,并为Link-4/16链路进行初始设置。E-2C上的机组配置是这样的:正副驾驶员位于机首座舱,机身中部工作舱内雷达操作员在前、机长居中、空中控制官在后,飞机起降阶段三人座椅面对机首,在空中正常飞行时则将座椅旋转90°并排侧坐背对机窗进入工作状态。一次例行飞行任务通常将持续4.5至5小时。由于没有空中加油能力,飞行时间将受到严格限制。

E-2C的双人制驾驶舱

有趣的是,除了执行空中早期预警巡逻和引导攻击任务外,E-2C还能在特定场合指挥舰载作战飞机着舰。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E-2C所专有,早在几十年前的AD-3W型预警机就曾实践过。我们知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的起降是由舰上的航母空中交通控制中心(CATCC)指挥完成的,但当雷达、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或是该中心遭受人员伤亡时,E-2C上的空中控制官和雷达操作员将承担起指挥返航作战飞机进场并引导其着舰的职责。

E-2C的雷达操作员工作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美国海军AEW力量的战斗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所有预警机中队的飞行员和作战人员在执行日常飞行任务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大量的升级训练任务。如刚从VAW-120中队完成训练科目毕业的驾驶员们还将在未来18到24个月里进行更高级别的飞行训练,直到获得航母舰载机飞行官(CAPC)资格。同样,海军飞行官也必须在2年时间里完成向战斗情报中心指挥官的晋级。航母舰载机飞行官和战斗情报中心指挥官是E-2C作战人员中的最高级别,想要留在舰载预警中队中并确保不被淘汰就必须维持这一最高水准。可想而知美国海军航母舰载预警飞行中队的作战素质和战备水平有多高!

“鹰眼”升级

在历经30多年的岁月里,E-2C的机身没有多大改变。这是因为重新设计和修改机身将耗资巨大,而且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研究论证和批准,因此“鹰眼”的外观基本还是当年服役时的老样子,而“鹰眼”的内部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由前文我们知道,E-2C Group 0基本型装备的是APS-125型雷达(1976年换装)、ALR-73被动探测系统以及TRAC-A雷达天线罩,动力装置为艾利森T56-A-425型发动机。1989年,美国海军开始着手将“鹰眼”升级为Group I型,这种改进型将换装T56-A-427型发动机以及新型的APS-139型雷达。不过,Group I型“鹰眼”只改装完成了19架,而且只在西海岸的飞行中队里进行过为期5年的测试。1993年,E-2C Group II型“鹰眼”开始投入测试,该型号的E-2C吸引了包括埃及、中国台湾、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广泛关注,由于该机造价适中而且性能优越,许多国家因此表达了购买意向。不过美国海军仍然不够满意,对于“鹰眼”的升级改进工作仍未停止。接着,“鹰眼”-2000问世了,1999年随即进入海上舰队测试阶段。“鹰眼”2000型预警机装备了APS-145型雷达和ALR-73被动探测系统。APS-145型雷达对飞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550公里以上,对飞行高度为160到280米间、雷达反射面积小于1平方米的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也达270公里。同时还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自动化程度。该机于2001年完成试飞工作并开始投入生产,目前该机已陆续装备美国、日本、新加坡、埃及以及我国台湾地区(E-2T型)。其主要改进方面包括:经升级改进的导航系统(NU)、飞行控制系统;新型的任务计算机(MCU)、CIC显示系统、冷却系统(VC)、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协同作战系统(CEC)。其中协同作战系统是一种允许多作战平台共享探测跟踪目标数据的系统,可将来自相关的传感器的高质量跟踪数据进行融合,其数据指标非常精确而且足以供攻击平台的火控系统使用。该系统不但可以作为水面舰队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跟踪和锁定,而且可以作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有效应对弹道导弹的威胁。仅在1999年里,针对CEC系统的测试飞行就达51次,次年还陆续展开了针对该系统在陆基和海基平台上的性能评估,VAW-117中队承担了其中主要试验任务。不过,由于不同的新系统出现了软件集成问题,该改进项目进展缓慢。

“鹰眼”-2000在外观上最大的改动就是换装了8叶螺旋桨

为了确保“鹰眼”能在21世纪继续服役,美国海军继续对“鹰眼”2000的雷达、计算机、敌我识别系统、L4/11/16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改进(“先进鹰眼”计划),力求提高其目标探测、处理和识别、通信和导航能力。同时,为了更有效应对低空目标和地面固定目标,美军还为“鹰眼”改进了精确监视与目标跟踪系统(PS&T),甚至将其预警雷达天线阵列改在机身侧面,一旦这种改进成功实现,“鹰眼”预警机将极大的增强部署的灵活性,不仅能够在地面杂波干扰较强的低空及陆地空域发现和跟踪空中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分类(特别是类似导弹的小型目标),也能够用于近岸监视以及远程超视距空中目标的监视乃至导弹防御。7月,美国海军制订了耗资175亿美元采购73架E-2D“先进鹰眼”以逐渐取代“鹰眼”2000和E-2C型的计划,首架该型机于8月成功进行了试飞。E-2D“先进鹰眼”将采用经改进的雷达系统,抗干扰性更强,使该机能更有效探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此外还能在濒海战斗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海军计划到制造和交付4架飞机进行作战测试并在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希望通过这种对“鹰眼”的持续改进能确保这种高性能的AEW平台持续服役至。

E-2D“先进鹰眼”已经批量服役

从海湾到巴尔干

在海湾战争中的“沙漠盾牌”、“沙漠风暴”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国海军E-2C“鹰眼”空中早期预警机再次证明了自己出色的作战能力,先进技术特别是空中早期预警系统在现代化战争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已经毋庸质疑。

海湾战争中投入作战的主要是6个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上的舰载预警机中队,参战的中队数量几乎占到了当时所有15支AEW中队的半数以上,其中6支中队投入到了1991年1月战争爆发后的第一阶段作战中。在所有参战的34架美国海军预警机中,包括来自西海岸地区的装备APS-139型雷达的Group I新型“鹰眼”,也包括未经升级的E-2C。战斗中,美国海军E-2C承担了对伊拉克禁飞区上空的空中飞行监视任务,对美国空军E-3B/C也提供了部分支援。尽管当时的作战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来自敌方的威胁都是E-2C服役以来前所未有的,然而所有参战预警机均全身而退无一损失。

在“沙漠盾牌”行动的初期,美国海军“鹰眼”预警机的首要职责还只是执行空中防御任务。随着美军在伊拉克上空禁飞和地面作战行动的升级,“鹰眼”的主要任务转而变为引导美国海军舰载攻击中队执行离岸打击的行动上。因此,正是由于“鹰眼”的存在,使美军参战空中力量的质量和数量优势得到了显著增强,从本质上说,“鹰眼”在海湾战争中的角色更象是进攻的指挥者而不是防御者。航母舰载机的空中监视行动是整个海湾战争空中作战计划的核心。从沙特首都利雅德起飞的第552AWACS飞行大队的美国空军E-3预警与控制机也得到了海军E-2C的支援。正是由于“鹰眼”的存在才确保了美军作战飞机得以集中精力在伊拉克领空执行各自作战任务,同时也为海湾地区的海上供应线提供了安全保障。

1990年8月初伊军地面部队入侵科威特时,美国海军VAW-113中队正位于印度洋上的“独立”号(CV-62)航空母舰上。战争爆发后该航母战斗群第一时间赶到了阿拉伯海北部海域,仅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战斗部署。10月和11月,该中队又转战阿曼湾和波斯湾以防止伊拉克可能向巴林、阿曼、阿联酋以及沙特地区大量集结的运输船只发起的空中攻击。1990年8月8日,位于地中海东部海域的美国海军第6舰队“艾森豪威尔”号(CVN-69)航空母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往红海海域,VAW-121中队出动4架预警机为其提供连续的空中监视与C3(指挥、控制与通信)任务,同时负责监视整个沙特西部地区的空情。VAW-121中队是战前第一支直接参与针对伊拉克的禁飞禁运行动的AEW中队,也成为了战争爆发时红海地区唯一存在的一支美国海军AEW力量。8月下旬,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CV-60)和“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抵达海湾,开始在红海和地中海东部执行作战任务,二艘航空母舰上的VAW-125和VAW-126中队则在亚喀巴湾和吉布提之间长达1500英里的区域内执行巡逻任务。“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完成了红海地区任务后于1990年9月12日返回美国本土。VAW-113则继续在海湾地区执行任务,直至“沙漠盾牌”行动开始。

海湾战争爆发后,VAW-113中队利用其精确的C3与早期预警能力在阿联酋境内的机动作战中心(MOC)与航母战斗群之间建立了通信数据链路,从而使驻阿联酋美军能够充分掌握东北部地区的局势。8月初,由于伊军有继续南下入侵沙特的动向,E-2C再次集中部署在该地区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情报。

海湾战争中,部署在林肯号航母上的E-2C

到了1990年10月,位于印度洋的美国海军“中途岛”号(CV-41)航母战斗群上的VAW-115中队开始在阿拉伯海以及阿曼湾上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12月初,“游骑兵”号(CV-61)航母战斗群抵达海湾地区。VAW-115中队成为了阿曼湾和阿拉伯海北部海域唯一的一支舰载全天候空中监视力量。由于美军的空中预警与控制力量尚不能完全覆盖阿拉伯湾北部地区,美国海军司令部下令在巴林部署E-2C预警机以支援该地区的AEW行动。为此,VAW-123和VAW-124中队分别抽调力量并在巴林组建了CVW-8特谴中队,并于1990年12月15日开始展开作战行动。1991年4月19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CVN-68)航母战斗群接替“游骑兵”号抵达海湾地区。

以上就是海湾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海军AEW力量的部署情况。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舰载AEW飞行中队主要负责监视海湾地区的海上交通线,防止运载有作战物资以及其他禁运品的船只经由亚喀巴湾出入伊拉克地区。很明显,正是由于美军实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及其舰载空中预警力量的存在,使得美军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的海上运输基本未受到来自伊军的威胁。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在作战区域每天都集中了大量不同舰队的作战舰艇和来自不同飞行大队和中队的作战飞机,不少作战单位的指挥官也上任不久,据统计同一时间在作战地区上空飞行的联军作战飞机平均在30至40架之间,而这一切对于美国海军预警机而言就带来了更为繁重的辩识与判别工作。此外,伊拉克的岸基反舰导弹和水雷也不时威胁着驻扎在海湾地区的6支美军航母战斗群。

1990年12月28日,来自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罗斯福”号(CVN-71)和“美国”号(CV-66)航母战斗群从东海岸起航,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最终于1991年1月15日抵达红海地区。二者隶属的VAW-123和VAW-124中队分别是抵达战区的第5和第6支E-2C中队。这样,美国海军得以开始着手同时从三个方向对伊拉克发动空中打击:地中海方向、红海方向以及阿拉伯湾方向。1月19日,VAW-123中队开始承担针对伊拉克西南以及中部地区地面军事与工业目标的引导攻击任务,作战区域主要在伊西部与沙特交界的边境地区。经过持续2周的作战后,“美国”号航母通过亚丁湾于2月15日进入霍尔木兹海峡,其舰载飞机随即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VAW-123中队负责掩护CVW-1特谴中队所属的A-6E“入侵者”攻击机、F/A-18C“大黄蜂”攻击机以及F-14A“雄猫”战斗机的对伊打击,战斗直到2月27日停火时方才结束。“罗斯福”号上的VAW-124中队在航母于1月25日南下进入霍尔木兹海峡后负责监视红海地区的海空局势,舰上的CVW-8特谴中队一直在波斯湾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直至停火。此外“中途岛”和“游骑兵”号航母同样承担了大量的舰载机对伊空中打击的作战任务。

战斗中,美国海军E-2C“鹰眼”预警机常与F-14A与F/A-18C战机协同,为其提供指挥与警戒支援。同时还与美军航母上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配合,为其“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提供对敌压制。甚至还为美军的空中加油机与作战飞机的集结提供引导服务。综观整次海湾战争,美国海军预警机在作战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并非来自伊军的挑战,反倒是作战区域内复杂多变的空情成为了美国海军AEW作战人员最大的负担。出击与返航途中的美机编队、联军的作战飞机、伊朗空军装备的F-14和P-3以及阿曼空军的“幻影”F.1,所有这些不同高度、方向以及不同敌我性质的海空目标都必须得到快速而精确的辨别,而“鹰眼”的表现也得到了参战部队的充分认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鹰眼”的C3作战能力,尤其是在配合F-14的战术空中侦察吊舱系统(TARPS)以及轰炸效果评估(BDA)任务中非常称职,而这类任务所遭遇到的来自伊军战斗机与防空导弹的威胁往往是非常大的。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战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鹰眼”在海湾空战中的作用——1991年1月17日,来自VAW-125中队的一架E-2C预警机发现了2架从伊拉克西部地区机场起飞的米格-21战斗机。E-2C机组迅速完成了目标跟踪与判别工作,随即引导来自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VFA-83战斗飞行中队的F/A-18前去拦截。后者原本是计划前往该地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却在E-2C的引导与指挥下干净利落的击落了这两架米格-21战斗机,随后又继续投入到了即定的轰炸任务中。在几次空中遭遇战中,伊空军损失了35架战机,其中大部分是米格-25,英美联军则全无损失,这都是得益于“鹰眼”的出色发挥。

海湾战争为美国空军E-3“望楼”与海军E-2C“鹰眼”预警机的正名提供了绝佳的示范场。海湾战争中共有27架E-2C“鹰眼”在战区执行了任务,共出动1184架次,战斗飞行时长共计4790小时。在数千架多国部队作战飞机为数十万多架次的飞行任务中,没有发生重大相撞与误伤事件。美军预警机功不可没,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波斯尼亚和前南斯拉夫地区,新的冲突又一次使美国海军早期预警机力量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1992年7月中旬开始,北约空中力量就开始了在波斯尼亚地区的持续空中巡逻任务,驻扎在匈牙利和亚德里亚海地区的美国海军E-2C“鹰眼”和法国空军的E-3F预警机共同为联军提供了空中监视支援。其主要任务是在禁飞区内为北约作战飞机提供掩护,同时确保联合国空中运送物资行动的安全。在此期间,重点监视目标将是那些前南斯拉夫空军在低空区域飞行的作战飞机。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部队再次出动14架预警机为联军的空中作战行动提供全天候的保障,共出击656架次,飞行时长共计4500小时。南斯拉夫空军85%的米格-29战斗机(16架)在地面掩蔽物中被击毁,足见预警机作用之大。不难发现,20世纪末的这几场地区冲突使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战略、力量组成以及指挥体系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多样化的地区武装冲突将取代大国间的战争成为新世纪的防务热点。多国联合军事行动也要求比以往更灵活、更具机动性以及效率更高的通信指挥体制和手段。

新的世纪,新的选择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史完全是一系列对最初的设计思想加以持续改进的演进史。从最初的TBM-3W及其APS-20雷达到“凯迪拉克”I/II计划,使得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指挥官们可以将空中和海上来犯之敌尽收眼底。而很快的,AEW平台的多任务能力也很快显现出来,因此陆续诞生了一系列装备APS-20雷达系统的AEW平台,如PB-1W、AF-2W、AD-3W、AD-4W、AD-5W、WV-2/2以及EC-121。所有这些改进型飞机的目的都是为了以更快的飞行速度和更大机身空间来弥补当时预警雷达性能的不足。直到采用新型雷达系统的E-1B和E-2A出现才宣告AEW系统阶段性的换代成功。而具有革命性意义的E-2C“鹰眼”的出现在美国海军AEW发展史上竖立了新的里程碑,甚至对于人类空战史而言都意义非凡。30年来美国海军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即可独立作战、又可以协同航母战斗群作战的性能可靠、全天候的舰载空中早期预警平台。

尽管美国海军目前正专注于E-2C“鹰眼”预警机的未来改进与部署上,一些知名飞机制造商仍然提出了不少新型中型空中早期预警机平台。早在“鹰眼”2000计划尚未出炉的1992年,洛克希德公司就在S-3“北欧海盗”反潜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新型预警机方案,其中就包括一种采用三角形板天线整流罩的机型,机身内部安装有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不过,这些设计方案后来都未获得批准研制。2000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费尔柴德”(Fairchild)728喷气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AEW改型,这种飞机速度比“鹰眼”更快、航程更远、机身内部空间也更大。当时该方案被认为是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型AEW平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更是希望凭借该机与瑞典爱立信公司“爱立眼”(Erieye)预警系统在AEW市场中一较高下。对“鹰眼”2000计划一路发展而来的经历稍作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来自不同公司彼此独立的新AEW方案层出不穷,很明显是针对“鹰眼”的性能提升而考虑的。因此,即便只有军方需求和财政预算能决定谁入主未来美国海军AEW力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鹰眼”仍拥有美国海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S-3预警机方案

随着航空电子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空中早期预警机雷达技术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空中早期预警系统正成为各国武装力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不少国家都拥有发展AEW系统的能力,具备预警机及其机载先进雷达电子设备研制能力的国家和公司厂商也越来越多, 使得用户在选择适合自己部队作战特点的AEW平台时有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尽管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AEW系统仍是当今世界防务领域最复杂和昂贵的技术体系之一,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增强通用性将是其发展和改进的主要方向。(已载《现代舰船》5/6月刊)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一)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二)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三)

美国海军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