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再这样xx生气了!'谁跟孩子说这句话 请你马上阻止他

'再这样xx生气了!'谁跟孩子说这句话 请你马上阻止他

时间:2019-04-11 11:23:18

相关推荐

'再这样xx生气了!'谁跟孩子说这句话 请你马上阻止他

凯叔讲故事儿童听故事大全1000万父母育儿宝典

再这样xx生气了!谁跟孩子... 来自凯叔讲故事 00:00 10:50

也许吓唬孩子,威胁孩子,能够很快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话去做,但说到底,我们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通情达理,落落大方。

——凯叔

文|雨霏 主播 | 默声

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觉得非常有道理。她说:

我觉得,有些家长教育小孩的时候,给孩子的理由,经常是错的。

比如我上次坐高铁,一个6岁左右的小朋友总是拿脚使劲踢我椅子,持续了很长时间,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经历。

我回头跟他妈妈说:「能不能请您,让孩子别踢椅子了?」

他妈妈说:「别踢了,阿姨生气了。」

首先,我真的没生气。其次,就算我生气了,其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

你应该说:「不要踢别人椅子,这是不礼貌的。」

这个妈妈教训的原因说错了,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周围人不生气,我干什么都可以。」

确实,像这位网友说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有些时候是父母给孩子讲半天道理,孩子也不太愿意听,效果远不如跟孩子说「再不听话叔叔/阿姨要生气了」「不听话医生要来给你打针」之类的有效。

有些时候,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特别担心孩子被别人说是「熊孩子」,一着急就随口说了。

但教育孩子不能只讲目的,不讲方法。方法错了,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埋下隐患。

我有一个朋友在前年生了二胎,她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原本懂事乖巧的大宝,渐渐变得特别排斥二宝。

大宝晴晴我也见过很多次,小姑娘漂亮又活泼,很惹人怜爱。全家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把晴晴当成掌上明珠。

生二宝之前,夫妻俩跟晴晴沟通的时候,晴晴还很开心,表示喜欢多一个弟弟妹妹,以后也会帮忙照顾妈妈,照顾小宝宝。

刚生下二宝的时候,晴晴也确实有个小姐姐的样子,围在弟弟床边看,抱着弟弟在床上陪妈妈。

但朋友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晴晴对弟弟越来越针对了。经常在她哄二宝的时候,晴晴过来问这问那。弟弟哭,她有时还吼弟弟,有几次差点动手要打二宝。

后来有一次我去朋友家拜访,刚进门,晴晴扑过来打招呼:「王阿姨,我好想你呀,你怎么这么久都没过来……」朋友老公则拉开晴晴,告诉她:「小弟弟在睡觉,别喊这么大声!」

当时就感觉晴晴的情绪不太好了。

我私下和朋友说,以后当着晴晴的面,最好不要总说「因为弟弟怎样怎样,所以你需要怎样怎样」的话。

朋友想了想,感觉平时还真没少说。有时候二宝在睡觉,大宝在床上跳,就会告诉她:「弟弟刚睡着,你别闹腾了。」

晴晴不吃饭,浪费粮食,也会跟她说:「弟弟学着你呢,你要多吃点。」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这样说似乎并没有什么轻视或者敌对的意思,只是善意地提醒孩子要想想别人。

但在孩子眼里,这种话的意思就变成了「因为弟弟可能会不舒服,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父母可能一句无心的话,会让孩子把一切问题归咎在弟弟身上,她会从弟弟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没有人告诉她,并不是弟弟睡觉的时候她不可以在床上跳,不可以大吼大叫,而是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出门在外,有人在休息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尽量不去打扰;

也不是因为弟弟在看你在学你,所以你需要不浪费粮食,而是所有的人,都不应该浪费粮食,这是一种基本的素养。

做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与弟弟或者其他周围的人「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有意见」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你应该这样去做而已。

图片来源:《花田少年史》

我还认识一位叫晓月的妈妈,她最大的苦恼是,明明她是最疼爱孩子的,可是在孩子眼里,她却成了一个恶人。

晓月和老公都是上班族,所以平时是婆婆帮忙搭把手照顾孩子。但婆婆年纪大了,教育理念难免有些陈旧,但对小孙子又往往格外疼爱。

每次孩子想吃很多糖,但晓月阻止的时候,婆婆都要跟孩子说:「乖,你妈不让你吃」「再吃糖,妈妈要生气的」,并不给孩子讲「吃完糖不好好刷牙,就会得蛀牙」,也不说「糖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几乎只要是婆婆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都用「妈妈不让」「妈妈知道了打屁股」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

图片来源:《虎妈猫爸》

晓月曾经跟老公提出过这个问题,想让老公帮忙沟通,结果老公说:「孩子就得怕个人,反正也都是为了孩子好。」

小月气不过,质问老公你怎么不让孩子怕你啊,你怎么不去当恶人啊。

老公则回答:「我陪孩子时间比你还少,就这么一会我再训他,孩子跟我更不亲了。你是当妈的,孩子怕你也不可能跟你记仇。」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所以爸爸、奶奶在孩子眼里都是宠着自己的好人,只有晓月成了动不动就要「生气」「发火」「打屁股」,处处限制他的「坏人」。

如果说这样做可以教育出特别好的孩子也就罢了,但问题是:

家庭这样给孩子归因,企图让孩子听话,改正错误,孩子是看不到背后的逻辑和道理的,他只能尽量不让妈妈生气和逃避妈妈的惩罚。

图片来源:《小鬼当家》

长期被用错误的归因教育的孩子,往往是是非观念比较模糊,比较无助,甚至非常喜欢推卸责任。

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被告知,这样做A会生气,那样做B会不高兴。

那么他就会理所当然地想,是不是「如果对另外一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没有生气」,这件事就可以继续做呢?是不是「在对方生气之前停下来」就可以了呢?

孩子不会记住这个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是不对的,他只会不断地尝试,试探父母和外界对他的行为容忍的底线。

如果没有明确的底线,他就会反复地实验、探索,很难改正自己的问题。

图片来源:《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