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蚌埠 | 30年前 这里就有全国最火的小龙虾街 压根儿没盱眙潜江什么事。

蚌埠 | 30年前 这里就有全国最火的小龙虾街 压根儿没盱眙潜江什么事。

时间:2019-03-12 22:47:43

相关推荐

蚌埠 | 30年前 这里就有全国最火的小龙虾街 压根儿没盱眙潜江什么事。

1979年,安徽蚌埠,南山路。

下岗职工石顺利为了生计,在街头支起了摊子,成了第一批个体经营户。每晚,他炒个三五斤大蚂虾,养家糊口。

在还没有盱眙、潜江的年代,在这个把小龙虾叫做蚂虾的皖北小城里,这只是众多的谋生手段之一。

但他没想到,在未来的20多年里,这条街甚至这座城市,会陷入一场关于蚂虾的血雨腥风中……

6年后,南山路上来了第二家摊主——阿亮。

抢下好货源,是他的绝招。

白天,虾摊没开的时候,他就去蚌埠火车站,拦截那些来卖蚂虾的货商。

“你这一袋多少钱?”

“3块一斤。”

“我要150斤,给你加2毛,一定要这样的!”

他一袋一袋挑,看中个大肥美的,就加钱把货拦下。

就在石顺利和阿亮开起虾摊的时候,吴孝怀还坐在蚌埠造纸厂的办公室里,当他的供销科长。

直到1996年,他突然“被下岗”了。

做了十多年的科长,突然没了生计,他想到了在南山路开虾摊的好友吴顺利

1997年5月8日,吴孝怀的虾摊开业了。

1997年,这是最好的时代。

之后的2个月里,这条街上开了20多个摊子,做的生意也出奇地一致,油爆蚂虾。看到有石顺利这个“虾王”,什么虾圣、虾仙、虾霸都出来了。

就这样,在烟火和油香的缭绕中,南山路有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蚂虾街。

最早的石顺利,最强势的阿亮,最爱琢磨的吴孝怀,自然成了整个蚂虾街最火的店。

要在这样一条美食街里生存,竞争自然无比激烈。

吴孝怀坐着拖拉机去产地,坐上渔民的船,和他聊“自己要做安徽第一的蚂虾”。做供销的他,想打通产供销一条龙。

最要紧的还是虾,那时蚌埠人吃的都是油爆虾,口味单一,又太油腻。吴孝怀爱琢磨,他发现很多吃虾的人嫌腥,他就专门从南京请来了做虾的大厨,开发出“啤酒虾”,免费试吃,一桌一桌问。看起来笨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

吴孝怀来得晚,虾摊只能设在人最少的最东边,但他反而喊出了“要想吃好虾,东头老吴家”的口号,朗朗上口,自然又是人流不断。

虽然来得晚,但爱琢磨的吴孝怀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瘸腿的阿亮发现,去火车站拦虾也不行了,营销得跟上。

于是他西装革履,端着大虾,在影楼里咔嚓几张。很快,阿亮的招牌“亮哥啤酒虾”竖了起来,成了整条蚂虾街上最大的招牌。

而“虾王”石顺利,一直老老实实,在街口最好的地方,经营着自己的虾摊。

蚂虾街的起步,有点三国三分天下的样子,又有些水浒的味道。

这三个人,都出身草莽,石顺利和吴孝怀赶上了下岗潮,阿亮腿脚不便,都没多少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吃苦耐劳。

穷则变,变则通。

三个人的背后,是日渐红火的蚂虾街。1998年,蚂虾街已经成了整个安徽最大的蚂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甚至能看到来自盱眙的龙虾。

4-9月,进入吃蚂虾的高峰,每天有2万人来这里。来蚌埠,没有不去蚂虾街挑几斤大蚂虾,整几桶扎啤的。

一条街,一桶扎啤,一盆蚂虾,一段关于蚌埠人的故事正在开始。

2002年,虾街发展到顶峰,竞争也白热化。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一直默默无闻的石顺利,突然来了个大招:用本来打算买房的钱,开了家豪华室内虾馆,可以吹着空调吃虾。

阿亮不愿意被抢了风头,很快,他的室内虾馆也开业了。而且搞了开业促销,整条街的蚂虾都是6块/斤,他的店卖5块。

哪知,在开业当天,他却被工商部门的人带走了,理由是:恶性竞争。

他跟着工商部们的人到办公室一看,石顺利、吴孝怀坐在那,翘着腿,抽着烟,谁也不愿意先开口。

市场管理局的刘队长先开口了:这街上都是6块一斤,你卖5块,大家不乐意了。

吴孝怀跟腔:你这么卖,客人都质疑我们的价格了,所以你不能卖5块。

阿亮受不了了,喊到:我买5送1总行了吧?!

这像极了商业巨头间的针锋相对,又有着草莽英雄的强词夺理。

尽管这样,阿亮促销的横幅,还是被拆了下来。

但就在阿亮的促销横幅拆掉没多久,吴孝怀的横幅挂了起来:他冠名了个羽毛球赛,100多人报名,小成本赚了个大吆喝。

在吴孝怀的横幅下,阿亮给自己打气:拼到最后一个。

三个人为了自己在蚂虾江湖上的地位,竭尽所能,明争暗斗。

也正因为他们的明争暗斗,蚂虾街走向了顶峰。,短短100多米的蚂虾街,挤着70家虾摊,只要是空地,就摆满了椅子。每天有3、4万人来这里,在夜色下嘬着大蚂虾。

在顶峰的,石顺利却一点都不顺利。

6月30日的晚上,石顺利的店被砸了。喝醉了酒的小年青,抄起板凳打得一团糟,脱逃的蚂虾爬了一地。

奇怪的是,半个月后,他的店又被砸,石顺利和员工也被打伤了。

消息喧嚣尘上,周围的居民也坐不住了。油烟、噪音、治安,一条蚂虾街服务了整个蚌埠,却需要南山路的居民来承担这一切“副作用”。

居民甚至联名请来律师,把蚂虾街的问题一层层向上反映。

很快,针对蚂虾街的整治行动开始了,甚至连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和蚌埠市长,都亲自来了这个自己发展起来的“城市名片”。

10月,蚂虾街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喝醉酒的人打架,结果捅死了一个人。蚂虾街两旁住户的心态崩了,摊主们的心态也崩了……他们都知道,这是压死蚂虾街的最后一根稻草。

,蚌埠决定取缔蚂虾街。

6月,石顺利跟着大学毕业的女儿去了合肥,从此合肥多了个“蚌埠虾王”;

8月,吴孝怀还在蚂虾街上炒虾,就连这个东头老吴家的人,都明显少多了;

阿亮则关了虾摊,频繁出入夜总会,在麻将桌上输掉了20多万……

阿亮的店关了,这块曾经是蚂虾街上最大的招牌也拆了下来。

夏天,又到了吃蚂虾的季节,蚂虾街正式关闭了——南山路将迎来全面改造。

有人将这归结于这里一桶多达20斤的扎啤,容易饮酒过度;

对于被打后早已心灰意冷的石顺利来说,这件事“说不清”……

的确,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发形成的一条畸形的商业街,必然和城市管理和居民产生矛盾。谁去,谁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说清,但又早可预见的事情。

1997年,蚌埠蚂虾街的火爆,引起了电视人朱麾的注意。

他开始拍摄这条街上的故事,按他的预计,不出三年,蚂虾街要么在政府的引导下改善升级,要么因为污染环境和占道经营被取缔。

萧条的蚂虾街。

结果到了2000年,两种结果都没出现。他只好继续拍了7年,结果正好在十年之际,蚂虾街走向了第二种结局。

朱麾拍摄的这部纪录片《虾街十年》,曾获得“中国十大纪录片奖”,小老板们的相互较劲,和执法部门的角力,个体户的艰难生存,聒噪而真实。

在蚌埠已经极盛之时,盱眙,小龙虾还是这里仅次于老鼠之后的第二大公害,当地人还在惊叹这东西怎么能吃,而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还念不准这两个字。

2001年,盱眙开始办第一届小龙虾节。此后,知道盱眙的人越来越多,,有300万游客来盱眙吃小龙虾。

以前,是盱眙的小龙虾卖到蚌埠,现在,蚌埠五河沱湖养殖的小龙虾,都被冠以盱眙小龙虾的名号,卖给游客。

每年夏天,盱眙会举办龙虾节,几天集中吃掉50吨小龙虾。

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全中国要吃掉140万吨小龙虾,小龙虾批发价,也从阿亮进货时的3元,涨到了最高33元/斤。

如今,蚂虾街这三个字,是如同盛世一般的存在。这条小街巷,是安徽小龙虾的经典之地,诞生了安徽最早的小龙虾老板,曾经代表着安徽小龙虾的最高水平。

如今的蚂虾街。

直到现在,经历过那段辉煌的蚌埠人,说到蚂虾街,总是先无比骄傲,紧接着又是无限惋惜。

其实不是惋惜这条街,而是惋惜蚌埠的发展。回头来看,一个或许是几十年不遇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石顺利、吴孝怀、阿亮……江湖中还流传着他们的传说,但他们早已不见了踪影。

前些年,在蚌埠本地论坛上,有人看到了阿亮,引来一阵唏嘘。

当地的网友说,阿亮现在在蚂虾店里打工,在街头拉人进去吃饭,站一会儿就得找凳子休息一下,一个月三千块钱。

治理后的蚂虾街重新通车了,干净,整洁,自然也没了往日的盛况。难得有人路过,总有店里的人在街边拉客,就连本地人都不愿意去了。

毕竟,在许多蚌埠人心中,蚂虾街早已经“死”了。

虾街十年,是蚌埠的十年,又何尝不是中国城市的十年。

上海彭浦夜市,广州西湖夜市,济南洪家楼夜市……

没法统计有多少个热闹的街市,变成了空荡的街道。也不知道被赶走的小贩,都去了哪里,是否填饱了肚子。

但可以肯定,没有了人,城市就丧失了活力,江湖也不再是江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