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纪念 | 巴金《随想录》创作简史

纪念 | 巴金《随想录》创作简史

时间:2022-08-17 08:35:51

相关推荐

纪念 | 巴金《随想录》创作简史

10月16日,由巴金故居主办的“讲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这是为一本书所做的展览。

1978、1979……1986,150篇“随想”、2000多个日夜、八年时光......巴金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写下《随想录》。至,《随想录》已创作完成三十周年。

展览分“探索”、“真话”、“再思”三个篇章。

“真话”篇从“《随想录》中的人”、“《随想录》中的事”、“《随想录》中的主张”三个方面梳理了全书内容;“再思”篇突出《随想录》带来的影响;“探索”篇则以编年体的形式依次呈现1978至1986年巴金创作《随想录》的历程。

巴金自述: 《随想录》是我最后的著作,是解释自己、解剖自己的书,但这也只是刚刚开始,本来还想写《再思录》,却没有办法, “来日无多”了。我还需要讲什么呢?反反复复,唠唠叨叨,我把书一本一本地堆起来,也不见得就能说服读者。 我又想起了老托尔斯泰,他写了那么多的书,他的《全集》有九十大册,他还是得不到人们理解,为了说服读者,他八十一岁带着一个女儿离家出走。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想到中途染病死在火车站上。 这是俄罗斯大作家给我指出一条路。改变自己的生活,消除言行的矛盾,这就是讲真话。 现在我看清楚了这样一条路,我要走下去,不回头。

1978

1978年,巴金开始写作《随想录》,写了《总序》和第一篇《谈〈望乡〉》。

我最初替《望乡》讲话,只觉得理直气壮,一吐为快,并未想到我会给拴在这个专栏上一写就是八年。从无标题到有标题(头三十篇中除两篇外都没有标题),从无计划到有计划,从梦初醒到清醒,从随想到探索,脑子不再听别人指挥,独立思考在发挥作用。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巴金)

《随想录》总序手迹

1979

1979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二至三十五篇。这年8月,他完成了《随想录》第一集的写作。12月,《随想录》第一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前两天黄裳来访,问起我的《随想录》,他似乎担心我会中途搁笔。我把写好的两节给他看;我还说:“我要继续写下去。我把它当做我的遗嘱写。”……我还要争取写到八十,争取写出不是一本,而是几本《随想录》。我要把我的真实的思想,还有我心里的话,遗留给我的读者。(巴金)

1979年,巴金摄于家中,当年8月他完成了《随想录》第一集的写作

1979年春天,巴金重访法国。左起:孔罗荪、巴金、李小林、徐迟

1979年11月,巴金与丁玲摄于第四次文代会会场

《随想录》第一集书影

1980

1980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三十六至六十篇。他不仅要写自己几十年创作道路上的收获和甘苦,更想给“十年浩劫”作一个总结。

我要履行自己的诺言,继续把《随想录》写下去,作为我这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我要写自己几十年创作的道路上的一点收获,一些甘苦。但是更重要的是:给“十年浩劫”作一个总结。我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全个过程,我有责任向后代讲一点真实的感受。(巴金)

巴金与外孙女端端,1980年3月19日摄于武康路。

1980年春,巴金与两位妹妹、女儿、外孙女摄于寓所花园。

《写真话》一文手迹

1981

1981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六十一至七十三篇。这一年4月,《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到一九八一年九月将近三年的长时间里,《大公园》连续刊出了我的七十二篇“随想”。我的“无力的叫喊”给我带来了鼓励和响应,主要依靠读者们的支持。我感谢一切对我表示宽容的人(《大公园》的编者也在其中)。我的《随想录》好比一只飞鸟。鸟生双翼,就是为了展翅高飞。(巴金)

巴金1981年5月26日下午摄于家中,其时正是写作《真话集》之时

巴金1981年8月摄于莫干山

《十年一梦》一文手迹。

1982

1982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七十四至九十五篇。这年8月,《随想录》第三集《真话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十卷本的《巴金选集》也在这年得以出版。

我还要续写《随想录》。我是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的。我写作,也就是在挖掘,挖掘自己的灵魂。必须挖得更深,才能理解更多,看得更加清楚。但是越往深挖,就越痛,也越困难。写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不管怎样,我要努力写,努力挖,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是白费的。(巴金)

《小端端》一文手迹。

巴金1982年2月摄于寓所书房

巴金与曹禺1982年春摄于寓所

1983

1983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九十六至一一十篇及一一三、一一六两篇。这年10月23日,巴金患上帕金森氏症,住院治疗直至次年5月才出院。

我重新拿起笔续写《随想录》大约在回家后的一个半月。……起初圆珠笔或自来水笔真像有千斤的重量,写一个字也很吃力,每天只能勉强写上一百字光景。后来打了多种氨基酸,疗程还未结束,精神特别好,一坐下来往往可以写两三个小时。本来我试图一笔一画地一天写百把字来克服手指的颤抖,作为一种锻炼,自己心安理得,不想有一位老友看了我的字迹很难过,认为比我那小外孙女写的字还差。……单单表示心愿是不够的,只有讲了真话,我的骨灰才会化做泥土,留在前进者的温暖的脚印里,温暖,因为那里有火种。(巴金)

巴金在医院的病床上为朋友签名。

1983年10月,巴金再到西湖,摄于西泠饭店门口。

《化作泥土》一文手迹。

1984

1984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一一一至一二五篇(不含上年完成其中两篇)。这一年10月,《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我当初制订写作计划相信每年可以写出“随想”三十则。那时自己并未想到生病、摔伤以及长期住院治疗等等。但这些事全发生了。我只得搁笔。整整八个月,我除了签名外,没有拿笔写过字。以后在家里,我开始坐在缝纫机前每天写三四行“随想”时,手中捏的圆珠笔仿佛有几十斤重,使它移动我感到十分困难。那么就索性扔掉笔吧。然而正如我去年年底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所说:“沉默也使人痛苦,既然活下去,就得留一点东西。”因此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终于写出一篇接一篇的“随想”。(巴金)

《为旧作新版写序》一文手迹。

1985

1985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一二六至一三三篇。这一年他再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当然我也不甘心任人摆布。我虽然又老又病,缺乏战斗意志,但还能独立思考,为什么不利用失败的经验保护自己?付了学费嘛,总要学到一点东西。过了八十,为什么还要唯唯诺诺,讨好别人,看人脸色,委屈自己?既然不能“从心所欲”,不妨带着微笑闭户养神。这是我的“持久战”。我就是这样地争取到一点时间来写《随想录》的,我还想写一点别的东西,有时候真是想得如饥似渴。究竟为着什么?我自己分析,眼睛一闭一切都完了,我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有!那就是我的祖国,我的同胞,真想把心掏出来给他们。(巴金)

《再说端端》一文手迹

1986

1986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一三四至一五〇篇,完成五集全书写作。

这年1月,巴金在接受采访时声明将不再兼任一切荣誉职务,不再为人题词,不会会客访友,闭门写作《随想录》。8月20日,巴金写完《随想录》最后一篇,历时八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大书。

12月,《随想录》第五集《无题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巴金全集》也在这年开始出版。

我们这一代人的毛病就是空话说得太多。写作六十几年,我应当向宽容的读者请罪。我怀着感激的心向你们告别,同时献上我这五本小书,我称它们为“真话的书”。我这一生不知说过多少假话,但是我希望在这里你们会看到我的真诚的心。这是最后的一次了。为着你们我愿意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是真是假,我等待你们的判断。同这五本小书一起,我把我的爱和祝福献给你们。(巴金《随想录》合订本后记)

《怀念胡风》一文手迹。

最近去杭州住了六天,几乎天天下雨,我不常外出,也很少伏案写作。我住在招待所的二楼,或者在阳台上散步;或者长久地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者站在廊前,两只胳膊压着栏杆,隔着里西湖眺望白堤。白堤是我熟悉的,但这样看白堤在我还是第一次。那么多的人鱼贯而行,脚步不停,我仿佛在看皮影戏。颜色鲜明的公共汽车,杨柳的新绿和桃花的浅红,都在那幅幕布上现了出来。

我记起来了:十六年前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和萧珊买了回上海的车票,动身去车站之前,匆匆赶到白堤走了一大段路,为了看一树桃花和一株杨柳的美景,桃花和杨柳都比现在的高大得多。树让挖掉了,又给种起来,它们仍然长得好。可是萧珊,她不会再走上白堤了。(巴金)

结束语

我想起了一九四四年我向读者许下的愿,我用读者的口说出对作家们的要求:“你们把人们的心拉拢了,让人们互相了解,你们就是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我要写,我要奋笔写下去。首先我要使自己“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

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

说明

本次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1月2日。观众还可以在互动区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置身”巴金故居。

【图文来源:巴金故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