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花好月圆 情满人间

花好月圆 情满人间

时间:2021-03-06 06:57:47

相关推荐

花好月圆 情满人间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本文经授权转载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今日,花好月圆,情满人间。

有家的地方,才叫中秋;有家人的陪伴,才是过节。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息息相关:

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

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清丽奇绝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

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到了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天净无片云,地静无纤尘,明月在前轩,金风荐爽,玉露生凉。

加之这时正是秋收时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架,人们的心情最是喜悦。

在这天,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赏桂花和吃月饼。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但时过境迁,中秋佳节酒香四溢,通宵达旦的狂欢夜,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知乎上有网友问:“现在过中秋有什么意义?”

有网友感慨道:“风俗在慢慢消减,只剩下一顿油光四溢的晚宴,提醒我们渐渐失去的仪式感。”

这位网友的回答显然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彩色的现实,往往不如黑白色的记忆那般美好。

曾几何时,中秋,以她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美妙的回忆。

记忆中的中秋,是五仁月饼,核桃、瓜子的馥郁香气和红丝绿丝的酸甜咬嚼感;是一家人在月下围坐一个小圆桌谈天说地;是院子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各家蹭零食;是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是妈妈烧的家常菜的味道。

而现在,在节日气氛越来越淡漠的今天,中秋仿佛只是众多节日中的普通一员,只是众商家借势营销的时间节点。

但是请不要忘记,一年虽然有12次月圆,但叫做中秋的月圆之夜,只有一个。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对过中秋的方式,但是总有些东西需要我们代代相承,那就是团圆。

多年前,常被父母挂在嘴边一句话是:“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当时并不理解,反而觉着他们太没有追求。

多年后,到了他们当时的年纪,才发现,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是人生至理。

二十岁时,我们以为花前月下是乐事;三十岁时,我们以为奋斗拼事业是乐事;到了中年才开始领悟:父母健在,儿女平安,一家人在一起团圆就是圆满。

正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所说的:“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无论山河冷暖,不言世道人心,家人安康,每天就是美好。团圆,就是圆满。

古往今来,人们已习惯了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遥寄于那轮圆月。

那圆圆的月亮,怀揣着他乡的离愁,也承载着亲友团聚的欢乐。

于是:

杜甫望月感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挥笔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席慕蓉则唏嘘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前在家里读着这句话,只觉稀松平常。然而一旦离开了家,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

即使我们的心被磨练得愈发坚硬,故乡和亲人,也总能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一角。

人生难得是团圆。中秋,若能回家团圆,就别踌躇,错过就要等一年。

而父母,又能等几年呢?

或许,回不去家,才是我们这个繁忙时代的大部分声音。

若难团圆,也别遗憾,不管今天你在哪里,也别忘了给家人打个电话,别忘了还有人在思念着你。

隔空对月,遥寄相思,只愿:

花开花败

月圆月缺

人常团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